在道家思想中,強調順應自然清靜無為的道理,所謂的順應就是符合自然規律。
而我們處事的時候,“逆向思維”也是突破僵局的更好方式。
“逆向思維”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思維方式,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才能把問題想得更加的全面。
而“順應自然”是在“逆向思維”之前,懂得看清思維的本質,否則一味的違背常理,也是背離了逆向思維的根本。
在《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孔子問老子:“有人修道,卻與大道相違背,将不可說成可,将不是說成是,這樣的人算做聖人嗎?”
老子說:“善于捕獵的狗因為拘系而愁思,猿猴因為行動便捷而被人從山林中捕捉。
我告訴你,聽不見而又說不出的道理。
凡是具體的人,無知無聞的多,有形的人和無形無狀的道共同存在,是絕對沒有的。
運動,靜止,死亡,生存,衰退,興盛,這些情況出自于自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這也是人們遵循本性和真情的各自活動,忘掉外物忘掉自然,那麼就叫做忘掉自己,才能與自然融為一體。”
大多人其實都執念于自己的主觀意識之中,無法與自然融為一體,那麼處事的時候必然是有偏頗的,也難免陷入愚昧之中。
而我們剛才提到的“逆向思維”,就是抛開自己愚昧的心思,忘掉自身的拘束,與自然融為一體。
正所謂說:智者擡頭看路,而愚笨的人,隻是一味的低頭拉車。
古代的時候,解缙受成祖之命,作了一首詩,叫《虎顧衆彪圖》。
詩句是:
虎為百獸尊,
誰敢觸其怒。
唯有父子情,
一步一回頭。
成祖看了詩句之後,百感交集,立刻命夏原吉到南京迎接太子回宮。
後來成祖與解缙一起出遊,成祖登橋之後,又問解缙:“這應該用什麼話來說。”
解缙就說:“這叫一步高過一步。”
但是等下橋的時候,成祖又問解缙。
解缙就說:“這叫後面更高似前面。”
在言辭行事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把握對方的心理,充分了解對方的思想價值體系,了解他内心所想的事情核心,才能喚起對方的價值追求,達到雙赢的局面,達到“一語中的”的目的。
而很多人做事的時候,卻永遠不明白這個道理。
隻是站在主觀的角度妄想達到自己主觀的目的,其結果不但無法滿足自己的期望,還會遭之禍端。
《菜根譚》中說:魚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識此可以超物累,可以樂天機。
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的遊蕩,卻忘記了水的存在,鳥兒乘着風裡展翅高飛,卻不知道有風的存在。
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超脫物外的束縛,能夠享受自然的樂趣。
人應該超脫物外,不為外物所累,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樂趣,而那些一味執念于當下愚昧思維的人,不懂得擡頭看路,付出的必然是巨大的代價。
有一個公司,總部從下面的公司調來三個員工。
第一個員工到了新環境,也像之前那樣我行我素,保持自己的個性。總經理認為第一個人不知天高地厚,沒有委以重任。
第二個人和第一個人相反,一改以前的高傲性格,到了新公司的時候唯唯諾諾,說話也不敢大聲。總經理更不喜歡這種人,也沒有予以重任。
但是第三個人則不同,到新的環境,先熟悉新環境的制度和規則,然後熟悉了新環境的工作方式。
總經理看到這個人眼皮活絡,辦事通融,于是總是把他帶在身邊。
沒過多久,第三個人就被升為副總。
古人雲: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人生隻有懂得擡頭看路,不斷的審時度勢,找尋合理的方式,才能讓自己平步青雲,這也是智者與愚笨之間最大的區别。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品讀國學智慧,以古人文化修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