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場起因為“花王紙尿褲”的風波牽涉到了京東,由于是京東自營平台出現的事件,因此受關注程度較高。一些人甚至将京東一年多時間以來所遭遇的“假貨事件”串接在一起,給京東扣上了“假貨泛濫”的帽子,還就此得出一個結論:京東與其他平台一樣存在假貨,五十步笑百步。
還一些聲音認為,京東作為B2C自營模式,與阿裡的天貓、淘寶售假并沒有不同,進而得出“京東與天貓都是假貨受害者”的論調。但實際上,同樣遭遇“假貨事件”,京東與天貓有着很大的區别。
“花王事件”事發突然,卻無疾而終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事件的前因後果。12月10日,知名自媒體“财經八卦陣”發布文章,稱在京東自營平台上購買的花王紙尿褲有“假貨”嫌疑,孩子用完後出現紅屁股、脫皮等現象,而後通過朋友圈發布了正品花王與京東所購商品的對比圖,間接得出京東所售花王紙尿褲與正品不符的結論。事件發生後,對京東所謂“假貨”的質疑和讨論聲音開始出現。
得知消息後,京東客服快速與當事人取得了聯系,首先進行道歉并表明态度,同意退貨。但也一直強調,京東所售花王紙尿褲并非“假貨”,有正規的進貨渠道,以及嚴格的檢測、審核标準。
當京東主動要求對所售花王紙尿褲商品進行第三方機構檢測,而後事件開始變得“蹊跷”起來,花王紙尿褲事件後續沒有啥動靜,但大量的“京東售假”的文章卻突然冒出來。
這些文章,大都是将京東今年來所遭遇的所謂“假貨事件”拼接在一起,還利用劉強東在打擊假貨上一些言辭的“漏洞”,對京東售假進行“論證”。實際上,筆者也看了這些文章,不少内容都是以往含糊事件的整合,彙總上一些來自論壇、貼吧、社交上的評論,給人造成“京東主動售假”這樣的事實錯覺。
事情過去了幾天,最終該事件無疾而終,成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羅生門。
關于京東“售假”的3個問題
關于這次“售假”事件,筆者認為以下3個問題值得關注和思考。
首先,為什麼京東“售假”的傳聞更受人關注,迅速成為熱點?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正所謂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京東一向以正品自營為賣點,也赢得了數以千萬用戶的信任,所以突然出現了涉嫌售假的新聞才會令消費者關注。試想,“财經八卦陣”假如要爆料個從某寶買到假貨的消息,除非鬧出導緻傷亡的重大事件,否則就不會多少人關注,更不可能成為熱點。無它,隻是因為消費者對類似消息已經習以為常。這也從側面反過來說明了一件事,京東上出現假貨的可能性很低,所以消費者對類似傳聞的敏感性很高。同樣也表明了消費者對于市場上假貨泛濫的痛恨,和對電商平台堅持正品的熱切期待。
其次,任何一個電商平台都無法完全杜絕假貨,這是目前中國經濟環境中的現實問題。隻要存在着制假造假的源頭,國家沒有更有效的監管機制也同樣會面臨商家或供應商铤而走險的問題。電商平台在職責範圍内力能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加強自我監督機制,最大可能性杜絕假貨進入平台,以及發現假貨如何迅速糾正處理。也就是平台本身對待假貨的原則問題,對京東來說,劉強東一直挂在嘴邊的“正品、低價”,不僅是京東的立身之本,也是所有電商平台健康有序發展的根本。
再次,自京東與阿裡雖然同在電商領域,但前者是B2C自營模式,後者是平台模式,雖然這兩年來,京東開始在POP開放平台上發力,也引入更多的商家,但其自營B2C模式對假貨的“屏蔽”效應,遠比平台模式更值得信任。更多用戶對京東的認可,還是源自對京東自營模式,因為大家都知道,B2C自營模式擁有自己的采購系統、品控和供應鍊體系,從機制和流程上更能防範假貨的“滲入”。而在第三方平台上,涉及衆多商家和不計其數的供應商,品控管理的難度要大得多。
“花王事件”給電商行業提了個醒:對于電商平台來說,切實做好品控舉措、售後服務,才是保護自身平台形象的重中之重。
【作者介紹:螞蟻蟲,科技評論人,專欄作者。螞蟻蟲(miniant-cn)】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