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不少市民總感覺身體不舒服
懷疑自己“上火”了
吃苦瓜、喝綠豆湯、喝涼茶……
為了“下火”
大家嘗試了不少辦法
究竟什麼是“上火”?
又該怎麼治呢?
“上火”有哪些症狀?
喉嚨腫了,吞口水會感到一陣刺痛,還伴有咳嗽,覺也睡不好。近日,市民張女士身體出現不适,生活深受困擾。張女士一邊服用醫生開的藥,一邊嘗試家人、朋友提供的偏方,喝冰糖炖雪梨、用艾草水泡腳。但嘗試了各種偏方後,都沒有明顯效果,張女士覺得自己可能“上火”了。
因為連續熬夜加班,市民楚先生連着兩周咽喉腫痛,甚至無法開口說話,“上火”非常厲害。
市民小朱最近吃了不少辛辣食物,嘴裡的潰瘍一個接一個,在他看來,這些就是“上火”的症狀。
分析:“上火”不是具體疾病
“上火”究竟是什麼?“
“‘上火’是民間俗語,用中醫理論來解釋,是一種熱症候群的常見表現。”
廈門市中醫院中醫内科主任醫師黃騰蛟說,當出現口幹口苦、咽喉腫痛、面紅目赤、大便幹結、小便短黃、失眠、舌苔黃等症狀時,會被群衆稱為“上火”,但“上火”不是一種具體疾病,而是可能出現在不同疾病或亞健康狀況中的身體表現。
導緻“上火”的原因多種多樣
黃騰蛟認為,“上火”與氣候、飲食、作息等因素有關,“廈門地處南方,又是沿海城市,天氣較為濕熱,市民容易出現濕熱的身體表現,如果時常飲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很可能引發‘上火’。長期熬夜,作息不規律,也有可能出現‘氣郁化火’。”
建議:應就醫并對症下藥
有人吃苦瓜,有人吃生梨,有人用白醋加水漱口……面對“上火”,不少人都有自己的“偏方”。
黃騰蛟告訴記者,根據中醫資料記載,苦瓜清心火,有時對口舌生瘡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梨有清肺潤燥的作用,對于燥熱症狀有效果;白醋加水漱口,醋為弱酸,對口腔細菌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黃騰蛟建議
一方面
市民應當盡量保持清淡飲食
和良好的作息習慣
另一方面
如果“上火”
應當盡量在醫生指導下對症下藥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雖然都是‘上火’,但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病症表現,具體問診後,才能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治療。”黃騰蛟說。
要想不“上火” 最好别熬夜
口眼幹燥、咽喉幹痛嘶啞、鼻腔和皮膚幹裂、便秘等情況,都可能是“上火”的外部表征。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宣磊說,中醫将“火熱”分為“外火”和“内火”。
● “外火”多由人體感受外界“火熱”引發。如暑熱天氣持續高溫,導緻“火熱”蘊積體内。還有很多“養生迷”,因過度外源性補充鹿茸、紅參、桂圓等熱性補品導緻“上火”。
● “内火”是人體内生之“火”,常見的是“情生火”“食生火”。宣磊表示,怒氣、憂郁、思慮、緊張這些情緒積壓太久,均可引起人體“上火”。飲食結構失衡、暴飲暴食則是導緻“食火”的原因。上班加班熬夜族多吃快餐等高熱量食品,可能引起“上火”。
如何避免“上火”?
宣磊說,要保持情緒舒暢,多做體操,避免急躁暴怒、郁悶不樂、暴飲暴食、思慮過度等。
另外,要多飲溫開水,多進食性偏涼且汁液豐富的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避免熬夜。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城市捷報社融媒體出品
記者/編輯:穎娴
綜合自廈門日報
感覺贊的話 推薦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