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朝皇太極的死因

清朝皇太極的死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1:34:48

清朝皇太極的死因(為皇太極殉葬的這個人)1

@遼甯有曆史

不胡說,不戲說,不深說

原創内容,轉載請标明出處

1643年,皇太極駕崩,在他去世後的第7天,有兩位大臣先後自願殉葬,一位名叫“敦達裡”,另外一位叫“安達裡”。後者,也就是安達裡的墳墓,1986年前在建住宅小區時無意中被發現,其位置在今天安葬皇太極的沈陽北陵的西門附近。

1986年7月7日,工地的建築工人發現了深埋地下的安達裡的墓葬。幸運的是,墓葬沒有被盜挖(墓中也确實沒有什麼值錢的寶貝)。整個墓葬平面為“凸”字形,出土了7件瓷制瓶罐。其中,有兩件是專門用來裝安達裡骨灰的。

在沈陽出土清朝初年大臣們的墓葬并不是新鮮事,但完整出土的安達裡的墓葬卻與其他大臣有兩點不同:第一,安達裡的墓葬中有一塊墓志銘;第二,墓葬中有一個瓷器罐子,專門用來裝焚燒後的黃袍馬褂的衣物灰,這些黃袍馬褂是八旗各旗主賞賜給安達裡的。

安達裡是誰?其實,他的出身并不高貴,隻是一個包衣,後來投奔了皇太極,被授予了“牛錄章京”的官職。

皇太極是十分反對殉葬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安達裡,包括至今未發現墳墓的敦達裡,為什麼還要甘願為皇太極殉葬呢?

原因就比較複雜了,如果認真分析,可以包括兩點:

第一,安達裡真心願意追随皇太極。作為出身卑微的安達裡,他對皇太極是有着深厚感情的,所以皇太極駕崩後,安達裡、敦達裡甘願殉葬,到地下繼續侍奉這位大清皇帝。

第二,政治鬥争下的無奈選擇。大家都知道,皇太極去世後,為了争奪皇位,當時的形勢十分嚴峻,一方是與皇太極平輩的睿親王多爾衮,率領着兩白旗;一方是皇太極的兒子肅親王豪格,率領着正藍旗,當時的豪格還受到兩黃旗的支持。當時,多爾衮已呈些許優勢,可以說當時真的是“劍拔弩張”,在這種情況下,在身份上隸屬于正黃旗的安達裡、敦達裡就需要面臨選擇。

殉葬,可能是這兩個人性價比最高的命運選擇。如果殉葬,一來,可以避免卷入政治鬥争,自己被殺被斬;二來還可以落得一個忠君的好名聲;再有就是,可以确保自己子孫享受人生富貴。

綜合考量下,安達裡選擇殉葬,追随皇太極而去,也就可以理解了。

清朝皇太極的死因(為皇太極殉葬的這個人)2

在安達裡殉葬後的第11年,清順治皇帝賜予安達裡的墳墓一塊墓碑,目前,這塊墓碑就矗立在沈陽故宮的院内。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實地看一看。

這塊墓碑高2.1米,寬90厘米,龜跌座高90厘米。墓碑額題陰镌滿漢篆書“奉敕”二字,碑身陰镌着滿、漢文碑文,滿文在右,漢文在左。漢文碑文——追贈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爵位名),照一品品級立碑,谥忠介,安達裡碑。朕唯見危授命,臣道之常,至若邦國無虞,宮車抱痛,獨能戀主捐軀,稽諸載籍,罕見其人。而安達裡擐甲從龍,功勞已著,乃于皇考太宗文皇帝上賓之時,感念深恩,不惜身殉,永期侍從在天之靈,可謂畢志憚誠,戀主緻身者矣。朕每眷山陵,辄懷感烈,茲特照一品品級賜以嘉名,勒之貞石,用旌一心之誼,國典運忠,庶并乘斁哉。大清順治十一年五月十三日立。”(遼甯有曆史,不胡說,不戲說,不深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