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牛熊周期,A股呢平均5-7年一輪牛市,上一輪牛市是2015年夏天。我們常常所說的牛熊市,常指市場的持續上漲或者下跌。
中國股市牛市熊市時間一覽表
股票連續上漲牛氣沖天,被稱為牛市
而股票連續下跌熊包一個,被稱為熊市
據說,早在十八世紀的時候,西方便選擇“牛”和“熊”這兩種動物來形容股票市場的變化~證券市場這個概念,來自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并随着荷蘭移民漂洋過海,到了遙遠的新世界——美國。
當時荷蘭商人紮根的土地,被命名為“新阿姆斯特丹”這是因為這座城市後來被英國移民攻占,一場血戰之後,被重新命名為“新約克”,也就是紐約。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當時兩邊軍隊在城市裡對壘的時候,建起了一座牆,用來分割雙方陣營,後來戰争結束之後,這面牆被拆除,但是為了紀念曆史,這條街被命名為“牆街”Wall Street,也就是華爾街
現在的股票市場的雛形,被荷蘭人帶到了美國,再被紐約人發揚光大,然後華爾街就成為了世界金融業的絕對核心~
牛市和熊市的概念,也是在那個時候被發明出來的。
因為在西方古代文明中,牛代表着力量、财富與希望而熊代表着仰制狂熱、自身消化、見機重生。之所以用這兩個動物的名字命名,正是取自它們各自的攻擊方法。通常情況下,當一個人被一頭公牛頂撞,由于公牛的角是從下向上發力。因此他會當場向天空飛出去由下向上所以叫牛市。
當一個人被一隻熊襲擊,由于熊掌運動方向是從上向下,因此他會向大地倒下去。
那麼我們回到牛市和熊市的具體概念:
牛市時股票市場上買入者多于賣出者,股市行情看漲~在短時間内,市場上的股票數量總數是基本恒定的,那麼股票總體價格的高低,主要取決于進入市場的資金量,進入市場的資金越多,平攤到每一隻股票上面的錢就越多,股票整體價格就會上漲~那麼進入市場的資金從哪裡來呢?當然是從投資者的口袋裡來啦~所以大家越看好股市的發展,炒股的人越多,進入市場的資金量就越大,股價上漲就越厲害,如果這種上漲的趨勢正好趕上了國家宏觀政策的催化,那麼就會迎來牛市。
比如說央行使勁印鈔,通貨膨脹率上升,錢拿在手裡越來越不值錢~那麼遇到通貨膨脹厲害,你會怎麼選擇呢?
要麼消費、要麼投資。不然錢在手裡必然貶值,如果市場上的公司業績不佳,并不具備良好的發展潛質,那麼我們也不會傻到讓自己的錢打水漂,畢竟,我們還可以投資實體經濟、房地産、黃金白銀、古董收藏等其他投資品。
所以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是催化牛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如果沒有上市公司欣欣向榮的發展,那麼純粹靠資金推動的牛市也走不遠。
那麼上市公司什麼時候能蒸蒸日上呢?
當然是經濟景氣度高,實體經濟蓬勃發展。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的時候,實體經濟發展了,公司有錢了,就會擴大生産,雇傭更多員工, 提高工資`,企業發展了,老百姓就業率提高,工資水平上漲,工資漲了,生活富裕了,老百姓就會願意花錢消費,老百姓隻要消費,那麼就會帶動市場上的商品生産,從而更加促進實體經濟的景氣。
這樣就是資金面和基本面都達到了。
其實就是一個良性循環,這個就是牛市背後的主要邏輯,經濟發展、國家印鈔、老百姓有錢消費和投資。
那麼反過來呢?當國家經濟發展受阻,實體經濟供大于求,失業率上升,老百姓口袋裡沒錢的時候,熊市就來了。熊市與牛市相反,股票市場上賣出者多于買入者,股市行情看跌。熊市的時候,大家都情緒悲觀,不看好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也不看好股市的賺錢效應,甯願把錢存在銀行。
所以牛熊市的交替,雖然大家覺得和自己似乎沒有太多關系。但是實際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能讀懂宏觀經濟的發展趨勢,和股票市場的整體漲跌,大家對自己的個人命運,也會有更好的把握。
我們來看一下 A股過去的兩輪牛熊周期,上面兩個牛市分别出現在 2007年和 2015年
其實每一輪的牛熊市背後,都是國家經濟發展的轉型。國有企業股權能夠上市流通,促進了當時的基礎建設發展。
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基礎建設高速發展,重工業主導國家經濟的階段。要想富、先修路,修路蓋房、城市規劃,需要的是鋼鐵、煤炭、有色金屬、化工的發展,這裡對應的是我國的基建。所以 2007年的牛市,其實背後是政府通過股市融資,讓老百姓把腰包裡的錢拿出來,供國家搞建設。當時大盤沖上了 6000 點,之後是讓很多人聞風喪膽的股災,一夜回到解放前。大部分老百姓投入到股市的錢,都打了水漂。
我們從牛市到熊市,跌了的錢進哪裡了?進了國家、上市公司、機構的腰包,去供經濟發展。當然,也有一部分被投資者賺走。
2015 年的牛市也是同樣的原理,上一輪經濟周期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善了,國家需要再次經濟轉型以求發展。因為當時國内的城市規劃、鐵路公路建設基本完成了,但是重工業産能還在,由于重工業産能過剩,國内消化不掉,所以國家希望将過剩的産能轉移到國外。
就産生了著名的“一帶一路”但是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中國現在是世界工廠,互聯網行業也随着那一輪牛市成功崛起。
由于疫情的全球蔓延,算是一個曆史上一等一的黑天鵝事件。大家都沒有料到它能夠引起全球經濟衰退,更沒有料到中國居然在疫情中第一個恢複發展了,所以現在是我們國家彎道超車的好機會呀。超英趕美,還看今朝。所以危機危機,是危險,也是機遇。
國家如此,我們個人也是這樣,但是疫情之後百廢待興,國家沒錢,老百姓錢也不多。國家想通過金融市場改革來推動經濟的複蘇和發展,所以想向發達市場學習,搞慢牛,就是說要推牛市。但是要可持續的、緩慢向上的牛市。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美國過去十年的慢牛趨勢,這個是美國标普 500 指數的走勢,看一看,牛不牛?
過去A股牛短熊長,以後情況會慢慢改觀
未來危機與機遇并存,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們,錢隻會越來越不好賺。可以參考下美國,美國市場上基本沒有散戶,機構投資者持股占比超過70%,指數基金的市場占有率超過了45%,美國的散戶很聰明,他們都是通過參與指數基金投資,來參與股市的。
中國未來也會這樣發展,以後的 A股市場有兩個重要趨勢:去散戶化、ETF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