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筍是由毛竹的地下莖(竹鞭)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因尚未出土,筍質幼嫩,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美譽。
冬筍的營養保健價值
冬筍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是一種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素的食物,尤宜于動脈硬化、冠心病、肥胖症、便秘、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食用。
中醫認為,冬筍味甘,性微寒,歸胃、肺經,具有滋陰涼血、和中潤腸、清熱化痰、解渴除煩、開胃健脾、利尿通便、解毒透疹、養肝明目、消食解酒的功效,主治食欲不振、胃口不開、脘痞胸悶、大便秘結、痰涎壅滞、肺熱咳嗽、酒醉惡心等病症。
對痰多色黃者、水腫和腹水(包括心髒病或營養不良引起的水腫)者,以及小兒麻疹、風疹或水痘初起、發熱口渴、小便不利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美味食療方
冬筍的吃法很多,葷素皆宜,可紅燒、素炒、油焖、清蒸及炖湯等,制成各種美味佳肴,如冬筍炒蝦仁、冬筍焖雞、冬筍炒肉絲、幹煸冬筍及醬燒冬筍等。
由于冬筍含多量的天冬酰胺,而具有特殊的芳香氣味,配合各種肉類烹饪,更加清香、爽脆、可口。
下面介紹幾則冬筍保健食療方,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加以選用。
冬筍枸杞肉絲
冬筍、枸杞子各30克,瘦豬肉100克,豬油、食鹽、味精、醬油、澱粉各适量。将冬筍和豬肉洗淨,切絲備用;炒鍋放豬油燒熱,倒入肉絲炒至變色,加入筍絲、枸杞子及其他佐料,炒熟即成。佐餐食用(下同)。
此膳有補肝腎、明目、清痰等功效,适于更年期男女食用,也可用于頭目昏眩、心煩易怒、經血量多、面色晦暗、手足心熱等病症。
冬筍爆雞片
冬筍25克,雞脯肉50克,黃瓜25克,蛋清1個,調味品适量。将雞肉切成片,用鹽、味精略腌,再入蛋清、澱粉拌勻;冬筍、黃瓜切片,蔥、姜切絲,香菜切段;鍋内放油燒熱,下雞肉片炒勻、劃散撈出,瀝去油;鍋中留底油,放蔥、姜、筍片煸炒,再下黃瓜片、雞肉片,加黃酒、鹽、味精調味,炒熟,撒上香菜即成。
此膳有補腎益精、降脂降壓等功效,适用于腎陰虧虛所緻的頭目眩暈、手足心熱、腰膝酸軟、遺精、遺尿及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症。
冬筍豆腐香菇
冬筍60克,豆腐400克,幹香菇25克,素油、麻油、味精、精鹽、胡椒粉、蔥花、濕澱粉各适量。
将冬筍和香菇(洗淨浸發去蒂)切成絲,豆腐劃成小塊備用;鍋中下素油燒熱,放入冬筍絲略炒盛出;把浸香菇的水及适量清水倒入鍋中燒開,下香菇絲、冬筍絲、豆腐塊、蔥花煮沸,加入精鹽、胡椒粉、味精,用濕澱粉勾芡,起鍋後淋上麻油即成。
此膳有健脾胃、補虛損等功效,适用于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症、貧血、缺鈣、病後體虛等症的輔助食療。
使用提示
冬筍性寒,年老體弱者和嬰幼兒最好别吃,女性月經期間及産後也不宜多吃,平時大便稀溏、胃痛隐隐及泛吐清水等脾胃虛弱者更要慎食。
另外,冬筍含有較多的草酸,容易和食物中的鈣結合成草酸鈣,故患尿路結石、腎炎的人以少吃或不吃為宜。
為了去除冬筍中大部分的草酸和澀味,可在食用前先将其切片,放入淡鹽水裡煮5~10分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