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準備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建立父子關系的生活小經曆和一些經驗總結,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謝謝。
以我的個人經曆和拙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
建立關系的幾大要素
建立親子關系需要“三勤兩有”
我詳細給大家叙述一下
1.1什麼是傾聽?
傾聽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qīng tīng,一指側着頭聽,二指細聽;認真地聽。
家長如何聽?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家長跟孩子說話的時候或者要讓孩子幹什麼的時候,孩子會不理你,會假裝聽不見,會顯的不耐煩,會皺眉,會扭頭,甚至會發火。
如果家長們認真觀察後,對照自己的行為,其實不難發現都有家長自己的影子。
A. 當孩子交你一次兩次三次你還沒答應的時候,孩子也可能覺得這樣是正常的。但是為什麼反過來你就受不了了呢?人家叫你的時候你不理,你叫孩子的時候,他也認為是可以不理。
B. 假裝聽不見,可能是你手裡有工作,可能是你心情不舒暢,但是孩子想找你了,是增進感情的時候了,你選擇無視,那麼他也學會了,以後也可能無視你。
C. 不耐煩,皺眉、發火等,這個大部分情況都是心情不愉快,人有七情六欲,控制情緒難免有瑕疵,但是為了孩子還是有必要盡量控制,如果我們經常不耐煩聽孩子講故事,因孩子講大人不感興趣的話題而皺眉、扭頭、不感興趣,甚至因此而訓斥孩子,那麼孩子會有一個巨大的心裡落差,會失望,我們這麼做了就是沒做好傾聽這個環節,久而久之會造成親子疏遠,孩子有什麼驚喜的或者感興趣喜歡的可能就不會主動來找我們分享了,當你在想去找他溝通、聊天的時候,他也會不耐煩甚至沖你發火回饋你,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再控制不住情緒那家裡就熱鬧了,也許沒有風聲雨聲雷電聲,肯定有哭聲罵聲吵鬧聲。
1.2 學會降低期望值
每個父母都有一個望子成龍的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最棒的,實際上這個無形的枷鎖已經讓孩子不堪重負了,我預計多數家長都有類似的經曆,比如:我小時候玩具很少,孩子2-3歲的時候真是想要哪個買哪個,不希望孩子像我們一樣經曆那種要啥沒啥的年代感覺。那麼現在呢?有可能有部分孩子會不珍惜現有的東西,因為他什麼都有了,也就不在乎了,玩幾天就成了墊床底的東西。學習上來看,我們父母都希望孩子科科優秀,我們努力着,奮鬥着,到頭來發現孩子還是會算錯20以内的加減法。。。。其實經過長時間的陪讀觀察還是能發現孩子的特長、興趣,那對那些長時間沒達到期望的地方,可以适當調整期望目标,這樣可以提升滿意度,增進孩子自信心和家庭和諧度。
孩子同樣有期望,有自我滿意度。當孩子取得了成績,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回家希望得到的是鼓勵,但是孩子的自我滿意值與家長的期望值偏差較大,那火氣大的家長可能就是進門一頓批頭蓋臉的訓,孩子的期望被無情的粉碎碾壓。(這個畫面各位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對于如何調節這個平衡,因為每個家庭情況條件都不一樣,所以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标準。我個人覺得應該與孩子建立共同目标,一起進步達到目标,而不是指派個人目标。這樣應該會有好的效果。
1.3 角色互換
說到這裡呢,每個家長都信心滿滿,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在孩子眼中那是高大完美的。那麼試着做一做吧。
其實互動結束後,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眼中觀察的和想象的在孩子眼中那都不是事,關注點不同,怎麼匹配呢?你如果想要讓他的關注點到你的關注點上,還是需要下大力氣去融合,多搞角色互換,一能了解孩子對這事情的理解和關注點,二能增進親子關系和諧融洽。
1.4 做自己的主人
當今社會,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都是家長的寶中寶,心頭肉,不想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稱這種行為是溫室的花朵養成記。我覺得孩子應該學會自主能力,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讓他自己做。比如刷碗筷、倒垃圾、收拾玩具、整理書桌等。遇到了問題,如果給孩子一個自己動腦解決問題的時間,慢慢的孩子的自主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如果我們不這麼做。。。那麼(boy:媽媽,幫我那碗、幫我拿筷、幫我拿書、幫我拿衣服、幫我。。。。。)就差作業幫我做,飯幫我吃了。。。但是父母都會說,好的,馬上!
如果我們這麼做。。那麼(boy:媽媽,蔬菜葉是廚餘垃圾、我幫你收拾碗筷、我幫你曬衣服、爸爸進門換鞋(拖鞋拿過來了)。。。爸爸先洗手。。。)父母感覺又是什麼?幸福,對吧!
1.5 家庭關系與親子關系(親子互動)
a.家庭關系緊張:經常吵架、不和諧。
孩子會感覺無法靜心導緻心情煩躁,孩子(boy):Mother、Father 到底怎麼了?我都沒辦法學英語了,沒辦法上課學習啦,ε=(´ο`*)))唉。都這麼大人了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b.家庭關系和諧:四有:有歌一起唱,有事一起做,有福一起享,有難一起抗。
孩子(boy):寫作業遇到難題我不怕,有家人一起幫我解答,遇到困難我不怕,有家人和我一起解決他。
正所謂家和萬事興,一個和諧的家庭會帶來好的運氣和福氣,也預祝各位朋友們和和氣氣、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2.1.1 勤溝通
親子關系的融洽離不開溝通,家庭的和睦也離不開溝通,溝通是一座彩虹橋,溝通到位了,彩虹橋才越發的漂亮。那麼如何溝通呢?溝通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成長和學習。
比如:孩子看到網上學畫畫,家長不想讓孩子去學,我們如果直接說,不行,或者說沒錢。那麼給孩子的感覺是什麼?我家裡窮?爸爸媽媽不想讓我學畫畫?我們是這樣處理的,我們跟孩子說,我們先去周邊看看體驗一下,如果你最後還想學那咱們再談,随後我們帶孩子去周邊試聽了幾個地方的體驗課,最後孩子選擇了學毛筆字,這個時候父母還是希望孩子兼學硬筆,但是孩子就說學軟筆,那麼我們處理結果是要了幾節硬筆贈送課,孩子能接受也願意去上,現在硬筆軟筆都要學。通過這個事情,我們發現溝通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如果當時強制不行,那孩子也會留下心裡陰影,可能以後希望或者想的東西就不會表達出來了,也可能會耍賴、發脾氣影響到其他的事情。個人覺得勤溝通、多溝通、有效溝通是家長的必修課。
2.1.2 勤互動
多跟孩子互動,不僅能增進感情還能促進孩子積極動腦的能力。不知道家長發現沒有,我們跟孩子做遊戲不管是警察捉小偷、黑貓警長、奧特曼,我們永遠是小偷、一隻耳、小怪獸,孩子們總想着打敗我們,我們變厲害了,也促進孩子動腦筋去解決掉你這小怪獸。這也是孩子們喜歡玩的原因之一,因為他有成就感啊!
2.1.3 勤鍛煉
孩子想要健康發展,離不開強健的身體。尤其是現在電子設備橫行的時代,戶外鍛煉越來越少,孩子們都沉迷于手機、電腦、電視、平闆等流行設備中,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鍛煉身體。
我如果有時間,每逢周末就會帶孩子晨跑,跑步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同的人和事,發現不同的景和物。
鍛煉的過程中也是增進感情的粘合劑,貴在堅持。
2.2.1 有目标
建立親子關系我們應到設立目标,達到什麼效果,目标應該是可以實現的,不能不切實際的。這個需要整個家庭一起努力來實現
比如:我們可以先互相把家庭每個成員的優缺點寫出來,然後歸納整理,然後大家一起來解決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當時沒有解決掉,應該怎麼補救。在這個不斷複盤的過程中也是家庭走向和睦,親子關系融洽的基石,必須全員參與,否則沒有太大意義。
2.2.2 有計劃
我們設立好了目标應該做一個實現目标的計劃。比如在目标中我們可以分解成多個小目标,小目标可以一步或者兩步就能實現,按照順序把所有小目标實現就能達成大目标。
比如收拾玩具:
Father:boy 迷路在房間的玩具有很多(積木、拼裝、玩具槍、車),我們先找找到這些玩具的家吧(盒子、箱子分類)你看看你去找哪個?
Boy:我去找拼裝,拼裝的家就在我手上。
Father:好的,那我幫你找積木的家,你要仔細找哦,我們不能丢下任何一個,他們找不到家會傷心的。
Boy:放心吧,他們是我的好夥伴,我不會讓他們失望的。
和大家分享了這麼多個人經驗,希望對各位朋友能有所幫助,非常感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