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史上飽受争議的曹操

曆史上飽受争議的曹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5:50:10

澎湃問吧

受戲曲演義的影響,許多人提及曹操,首先想到的便是一個“奸”字,陰冷狡詐、多心多疑、兇暴酷辣……形象遠不及諸葛亮、劉備等人。其實,抛開那些臉譜化的人物描寫,曹操的人生經曆其實精彩紛呈:少年的他古靈精怪、鮮衣怒馬;青年的他青春熱血、一心報國;壯年的他橫槊賦詩、揮斥方遒。

曹操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了魏王?挾天子以令諸侯對于他的勝利有多重要?童年經曆、家庭背景造就了怎樣的曹操?本期澎湃問吧特邀軍事紀實文學作家關河五十州,一同探尋多面曹操的成長之路。

曆史上飽受争議的曹操(從鮮衣少年到亂世奸雄)1

雄心與遺憾

@披星戴月地吃哈密瓜:請問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壯志未酬身先死?

關河五十州:應該是沒能在他手上統一天下。在赤壁戰役前,曹操統一了華北黃河流域。一直以來,黃河流域都是中國經濟、政治的重心,所謂“得中原者得天下”。這表明曹操距離取得天下,已僅差一步之遙。

當然,也談不上“壯志未酬身先死”,沒那麼悲壯,這句話适合于諸葛亮。

@斯派德曼:曹操與秦王嬴政相比,哪些方面有所欠缺?為什麼他無法一統天下?

關河五十州:與赢政相比,曹操的軍政能力并無太大欠缺,他無法一統天下,與時代條件有關,也與他統一北方,輕取荊州後開始驕傲大意有關。曹操自獨立發展起,就面臨着仇敵滿天下式的困境,各個擊破曾是他的拿手好戲。赤壁大戰前,按照曹操的慣有用兵模式,就算不施用離間計,拉一打一,也應先弱後強地對付敵人,即先肅清劉備,再解決孫權。結果他将次序颠倒過來,公然向孫權宣戰。這隻能說明一件事:不戰而取荊州的意外勝利,确實麻痹了他,使得他已經沉浸其中而不得自拔了。

@Andre Louis:請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始終沒有稱帝,是客觀條件不允許還是曹操本身就沒有廢漢之心?

關河五十州:主要還是客觀條件不允許,特别是赤壁大戰後,曹劉孫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曹操隻有挾天子以令諸侯,才能繼續站在輿論高地之上,這其實也是後來朱元璋所謂的“緩稱王,廣積糧”。孫權曾上書主動向曹操稱臣,勸曹操順應天命稱帝。曹操當時一眼就看穿了孫權的用心,讀罷孫權的用心,他将奏書出示群臣,說:“這小子,竟想把我放在爐火上烤!”可見曹操的頭腦非常清醒。

曆史上飽受争議的曹操(從鮮衣少年到亂世奸雄)2

河南許昌,鄢陵花博園曹魏文化園,曹操“共謀天下”議事台雕塑。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手段與才能

@代碼再敲也看不懂:曹操和諸葛亮的究竟誰的軍事才能更厲害?誰才是三國第一軍事家?

關河五十州:曹操。曹操一生的主要活動都和打仗有關,他所擁有的一切,歸根結底也都是靠武事所得,戰争成敗,直接關乎其榮辱地位。那個時代,強者林立,名将如雲,從袁紹、袁術、劉表、劉備、孫權,到“飛将”呂布、“騎兵之王”公孫瓒、關西軍首領馬超,這些人個個都不易對付。曹操的不凡之處就在于他打敗了這些人,是強者中的強者,正如辛棄疾詞中所寫,“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大家覺得諸葛亮似乎更厲害,其實還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諸葛亮早期隻是一個謀士,後期才成為軍事主官,其軍事成就難以與曹操相提并論。

@我是外行:在曹操那個群雄争霸的年代,并不缺少想當“将軍”的“好”士兵,曹操是如何防止屬下實現異心呢?

關河五十州:曹操對待部下是比較大氣的,舍得封賞,這也是他能夠籠絡住部屬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因官渡之戰和統一河北之功,朝廷曾給予曹操個人三萬戶封邑的重大獎賞,他把封邑内的租稅拿出來,毫不吝啬地分給衆将、屬官及老兵,同時還下令免除了陣亡将士家屬的徭役負擔。另外,曹操功成之後,能寬容大度,不顧小隙。官渡大戰後,袁軍的辎重、财物、書信全部被曹軍繳獲,清理時,發現了一批信件,其中有些是從許都和曹軍軍營中發出的密信。有人認為寫信者裡面必有與袁紹暗中勾結的,主張嚴加追查,抓起來殺掉。曹操卻下令将這些密信統統燒毀,并且說:“當袁紹強盛之時,我尚且不能自保,何況衆人呢?”

@小兔兔:曹操可以從事軍事工作,有何機遇?有哪些貴人?

關河五十州:鎮壓黃巾起義。皇甫嵩可以說是曹操初入軍界的貴人,作為曹操的頂頭上司,皇甫嵩乃當朝名将,号稱“兵動若神,謀不再計”。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确記載,但曹操既有機會随皇甫嵩征戰,也一定從他身上領悟到了很多用兵布陣和取勝于敵的竅門。當時為了鎮壓黃巾起義,朝廷動員了全國最精良的部隊,曹操被授以騎都尉,随皇甫嵩征讨颍川黃巾。這是曹操第一次有機會帶兵打仗,當年他30歲,此次上陣賦予了曹操實踐和學習軍事的機會。

@可依:曹操前半生很大度,招賢納士,為什麼後半生後疑心那麼重?十八謀士中隻有賈诩74歲全身而退得以保全?

關河五十州:這跟曹操急于以魏代漢有關,說到底,是出于實際政治鬥争的需要。當時的社會輿論特别是士大夫階層,仍視篡漢為不忠不孝之舉,就連被曹操視為心腹的荀彧都對此難以認同,荀彧等人态度又直接影響着列侯和文武大臣們的意見。曹操篡漢因此面臨着巨大的阻力,為了排除阻力,曹操對謀士們動殺機乃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曆史上飽受争議的曹操(從鮮衣少年到亂世奸雄)3

影視中的曹操形象

個性與文采

@一隻餃子OAQ:從曹操“分香賣履”的遺言來看,他是否有非常英雄柔情的一面?

關河五十州:曹操其人,既冷血谲詐,又重情重義。一般來說,當他認為别人對他構成威脅,影響他的大謀時,他就會自覺不自覺地陷入冷血谲詐的循環。若是對方尚不阻礙他的道路,或雖曾是勢不兩立的敵人,但已經塵埃落定,他又會表現出重情重義的一面,對于敵人如袁紹等,是如此,對于自己的至親骨肉,更是如此。

@熊總:如何看待三國演義中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是否确有其事呢?

關河五十州:确有其事。曹操在逃亡路上神經高度緊張,一旦認為有人可能要謀害他,自然會做出應急反應,而就當時客觀的情境來看,在以為自己瞬間就會丢掉性命的情況下,當事人通常也都來不及做冷靜的思考和調查,因而發生不幸,并不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史書中記載,曹操殺人後悲傷自歎:“甯我負人,毋人負我。”意思是甯可我對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對不起我。其實這是在錯誤業已無法挽回情況下,一種強詞奪理般的自我安慰。

@澎友:曹操身上有哪些“建安風骨”?

關河五十州:所謂建安風骨,應是指漢魏之際的一種詩文風格,主要表現為剛健有力、感情充沛。曹操既是建安風骨的開創者,也是代表人物之一,《觀滄海》系建安風骨的代表作。曹操的為人處事以及用兵理政,都有大氣磅礴,不拘小節的一面,也可以說是建安風骨在詩文外的具體體現。

@5亮:曹操武事出身,稱魏武帝,但是文采似乎也不弱,從其《觀滄海》可窺一斑。請問曹操真正的文化程度如何?

關河五十州:曹操其實是孝廉出身,一開始做的是文官,棄文從武還是後來的事。

曹操是大文學家,大詩人,文采自然不差,他的文字作品僅傳世的就有很多,如《薤露行》、《蒿裡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短歌行》等,都非常出名。

曆史上飽受争議的曹操(從鮮衣少年到亂世奸雄)4

《魏王曹操》,關河五十州著,中國文聯出版社 2021年8月出版。

責任編輯:黃雅竹

校對:丁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