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學校體教融合工作成效

學校體教融合工作成效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3 22:32:57

學校體教融合工作成效(鞏固教科文衛優勢)1

航拍廣州文化館新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 攝

學校體教融合工作成效(鞏固教科文衛優勢)2

位于廣州市荔灣區大坦沙島上的國家呼吸醫學中心。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攝

學校體教融合工作成效(鞏固教科文衛優勢)3

廣州市執信中學天河校區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 攝

學校體教融合工作成效(鞏固教科文衛優勢)4

歐凱明演繹粵劇《黃飛虎反五關》之“班師”。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 攝

學校體教融合工作成效(鞏固教科文衛優勢)5

在南國書香節上閱讀的小朋友。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 攝

教育、科技、文化和衛生曆來是廣州的傳統優勢,也是引以為豪的城市“軟實力”。

新時代新征程上,廣州如果進一步做強“軟實力”,當好“優等生”?今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擘畫了廣州教科文衛水平節節高的前景。今後五年的目标任務之一,就是持續增強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廣州要“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打造全齡友好型城市,建設更高水平健康廣州”“構建公平卓越、活力創新、開放包容的教育新體系”“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這些目标任務将推動廣州教科文衛事業“優者不懈以恒優”。

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穎思、何瑞琪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穎思、何瑞琪、張曉宜、方晴、魏麗娜、 鄧潇麗、鐘達文、周潔瑩、張青梅

通訊員胡穎儀

廣州2022年科教文衛重點工作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鞏固提升學前教育“5085”成果。實施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積極推進“公參民”治理。落實“雙減”目标任務,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

完善衛生健康體系

加快省市共建五大醫學中心,争創國家精神區域醫療中心。啟動市屬高水平特色醫院建設,打造一批研究型醫院、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

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加快建設“2 2 N”科技創新平台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建設創新聯合體,力争新登記高水平企業研究院10家。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企業實施“揭榜挂帥”機制。

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強化非遺活态傳承與系統性保護,促進非遺市場化、專業化、集聚化發展。建成廣州文化館、美術館、粵劇院,推進廣州博物館新館、嶺南中醫藥博物館建設。

教育

構建公平卓越、活力創新、開放包容的教育新體系

人民對品質生活的新追求,要求教育有更高質量更具特色。廣州一直“大手筆”支持教育事業發展,2022年市級财政安排教育支出245.2億元,支持教師隊伍建設及學校日常運營、高質量鞏固學前教育“5085”成果、發展職業教育等。目前,11個區均建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義務教育标準化學校占比達100%。構建公平卓越、活力創新、開放包容的教育新體系,是廣州未來五年的目标。

“雙減”不減質才能讓全社會放心

“與其他地區相比,廣州教育的優勢是很重視素質教育。”廣州市人大代表、東風東路小學校長彭娅認為,廣州中高考成績在省内排名前列,與廣州重視學生的多元發展分不開。在她看來,“雙減”工作就是讓教育回歸本源,充分發揮學校主體的教育功能、家長發揮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作用,家校配合才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長教育模式。

“‘雙減’減的是課外作業的量,但教學質量是不能減的,甚至學校的教學質量要更高,才能夠讓全社會放心。”彭娅認為,“雙減”之後學校老師專業發展更顯重要,一方面老師要有“學生觀”“兒童觀”,要讀懂孩子,另一方面老師要不斷提升專業水平、課堂教學效率。

今年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改變了家庭隻是學生課堂的延伸、家長隻是學校老師助理的狀況,讓家庭教育從“家事”上升到“國事”。市人大代表、從化流溪中學副校長黃妙茜建議,政府可設立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等專門機構來統領家庭教育,由機構統籌規劃家庭教育,把各部門的家庭教育工作進行規整,通過這一行政機構制定家庭教育的工作規劃,制定家庭教育運行的長效機制。

重視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

閱讀素養、科學素養和數學素養是全世界公認的三大核心素養。“提升閱讀素養”成為教育行業代表提到的高頻詞。彭娅建議,廣州在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上可以有更多作為。她認為,廣州的學生需要加強中華經典的閱讀。

市人大代表、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學校校長許昌良建議,在實施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過程中重視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這是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許昌良說,一是在“雙減”背景下,學生有了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加強中小學生閱讀有了更好的條件。另一方面,許昌良調查研究發現,珠三角地區中小學圖書館在硬件建設、圖書流動、專業隊伍建設以及閱讀上座率、電子化閱讀水平等方面,與其他地區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三年行動計劃中建議确定一定比例的經費用于中小學圖書館建設。”許昌良表示,希望把中小學圖書館建成學校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

構建大灣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

“職普融通”也是代表建議的“熱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協和小學副校長譚遇芳在“為廣州教育現代化提質增效,構建大灣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的建議中,建議實施“新時代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工程”,建設一批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産教融合實訓基地;加大職業院校“雙高計劃”建設力度,建設一批省級以上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專業群;加快廣州科技教育城建設等。

“要做到‘職普融通’,在普通中小學實施職業啟蒙教育。”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城市建設職業學校副校長張雅利也建議,應當把握“類型”教育的定位,構建廣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衛生

建設更高水平健康廣州

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已挂牌啟用,9家醫院入選全國百強醫院,醫療衛生機構數、床位數比2016年增長45.8%和15.6%,人均期望壽命由81.75歲提高到82.9歲……2021年,廣州這個“優等生”繼續在“醫療”這個科目上加大優勢、考出高分。對今後五年,廣州強調“打造全齡友好型城市,建設更高水平健康廣州”。

廣州醫療要沖擊世界一流

“期待接下來,在‘推進中醫藥事業和産業的高質量發展’方面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有更具體的舉措和強有力的落實,不急不躁、有步驟地去實現這一目标,廣州中醫藥必将大有作為,未來可期。”剛參與西安疫情防控救治任務的廣州市人大代表、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在接受記者連線時表示,看到“推進中醫藥事業和産業的高質量發展”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深受鼓舞。廣州擁有全國知名的中醫院校,以及廣東省中醫院等全國标杆中醫醫院,還有廣藥集團等知名産業,可以說廣州中醫藥的理論基礎、臨床基礎、教育基礎、産業基礎都非常牢固。

廣州中西醫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實力雄厚。張忠德認為,當下要集中力量推動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和重點專科(學科)建設,大力引育高水平專科人才,培養領軍人物、領軍科室,把廣州打造成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國的醫療标杆。

“我們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努力創建世界一流眼科醫學中心。”市人大代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也表示,從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了政府對人民健康的重視,廣州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好,各種重大疾病醫療保障達到了良好的水平。“我們要沖擊世界一流,因為我們早已是國内一流。”

以智慧醫療打造眼健康示範城市

林浩添認為,雄厚的學科實力加上在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等科技創新擁有很好基礎,以及人民對健康的需求,廣州應該有打造眼健康示範城市的責任擔當。

他建議,廣州市立足灣區優勢,牽頭“兩手抓”實施以眼病為代表的智慧醫療生态先行區的建設計劃。

一方面,對廣州市城區老舊社區的傳統醫療模式進行全方位技術革新,打造集“預防-醫療-保健”于一體的覆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新模式。

另一方面,建設以青少年近視預防為重點的“智慧綠色社區”,利用智能算法、環境遙感、高精度智能診療等系列前沿技術研發,通過對社區綠化設計、樓間距規劃、燈光設置等環境管理方式,全方位呵護青少年兒童的眼部發育健康,延緩近視發展。通過社區建設和城市規劃,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将“認知評估”納入老年免費體檢

針對“打造全齡友好型城市”, 市人大代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教授潘小平強調“優雅老去很重要”。

她直言,許多阿茲海默症患者直到中晚期才到醫院治療,若早期介入是有辦法延緩病情發展的。廣州65歲以上老人可享每年免費體檢,但項目不包括認知體檢。“在醫院,一張量表,45元,20分鐘就能查出是否有認知障礙。”她建議把認知體檢列入老人免費體檢,“凡是分數不對,立馬建檔跟蹤、早防早治,減少家庭負擔。”

“我們可以大力發展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識别技術,包括語音識别和老人步态健康評估等。”市人大代表、華南理工大學未來科技學院院長徐向民建議,通過技術-數據-服務,建立以人為中心的智慧健康創新技術鍊,實現院外數字健康服務。

徐向民希望以科技創新為“一老一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少”的方面,他看到中小學生體質健康達标優良率不高,肥胖、近視、脊柱側彎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在數字化時代,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及時響應兒童和老年人的需求,同時給數字經濟帶來發展新機遇。”

科技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廣州實驗室、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人類細胞譜系、冷泉生态系統……一個個響當當的重點項目過去五年陸續在廣州“安家”,實現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重大突破。面向未來,亮劍出鞘!廣州正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特别是在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方面,拿出更多“看家本領”,也擦亮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科研更優

“做有用的科研”

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廣州腳步堅定、目标明晰,在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堅持産業第一、制造業立市”,而面對其中的“痛點”“卡點”,科技創新正是那把破門而出的“鑰匙”。

衆所周知,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究投入周期長,特别是基礎科研方面,廣州要沉得住氣,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能力,耐心培育一個個孵化項目。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市人大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副總工程師周斌對此有深刻的感受,他說一定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投入未知領域的遨遊。他建議,從體制機制方面進一步健全和簡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讓基礎研究成果直接應用到民生各領域;同時,支持擁有科研成果的人才帶着成果去創業,為更多小微型科技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引導科研人員‘做有用的科研’,是我們一直在大力提倡的一點。”周斌說,基礎研究一定要服務于社會、服務于行業、服務于老百姓。

面向未來發展,研究團隊正積極推動研發成果轉化為更貼近民生的産品。以企業的TSQ(質量可靠性整體解決方案)舉例,該産品将可靠性設計、評價和診斷相關的一系列科技成果打包并作整體轉化,“我們把基礎研究的成果放到臨床上面,給電子産品‘看病’,為企業電子産品找病因、查病理、開藥方。”

引才更優

讓優秀人才安心發展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核心地位,必須錨住人才支撐這個“支點”,下一步,廣州将在政府工作報告所提的“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方面下功夫。

市人大代表、廣州廣電運通科技管理總監楊旭則關注廣州全球引才模式,建議謀變求新,把握好海外人才回流的契機,打造“基于互聯網國際化人才交流平台”,使廣州市成為海外人才回流的首選地、優選地。在吸引人才的方面,除了考慮待遇、補貼等剛性指标以外,更應同時考慮醫療衛生、教育、生态環境等公共服務等軟性影響。

另外,她認為,廣州還應該在鞏固現有高端人才機制的基礎上,加大對“中端人才”的培養和扶持力度;在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同時,還要培育和留住“中端人才”,加快制定出台針對“中端人才”的扶持政策,包括落戶、職稱考評、稅收待遇優惠等方面,讓廣州的科技型企業更有競争力。

發展更優

搶抓數字經濟機遇

廣州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對此,多位代表提議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

市人大代表、廣州彙量科技創始人段威表示,數字經濟也分很多的領域,可以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扶植政策,強調精準“滴灌”,讓每個行業得到更加針對性的“滋養”。

“廣州作為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中心,有大量科研院所、科技創新型企業,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探索元宇宙這一新趨勢具有優勢。”市人大代表、數文明(廣東)科技有限公司CEO塗子沛建議在政府主導下先行先試,建立“試點産業園”,并興建全國第一所基于元宇宙的研究院/商學院,将推動廣州在新一輪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中走在全國前列。

市人大代表、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算法總監陳騰飛也關注數字經濟,他認為,當前,廣州的高校、研究所、企業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水平較高,未來,要加強和細化各層次人才的引進工作,除了對引進人才進行補貼獎勵外,還要關心人才引進後發展情況,盡可能提供資源,打造平台,長久地留住人才,形成良性循環。

文化

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花城廣州,帶着2000多年的文化積澱緩緩轉身,以世界文化名城的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海珠湖畔,廣州文化館新館輝映園林美景;廣州塔旁,廣州美術館造型如英雄花般綻放;珠江新城,廣州粵劇院即将濃墨重彩亮相……過去五年,廣州一批重點文化設施項目“上新”,為文化強市增加了分量。

以文化為切入點 帶動社區治理

這僅是廣州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市人大代表、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長曾德雄表示,除了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外,在“軟環境”建設上,進行文化體制改革、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出台《廣州市博物館規定》、開展對《廣州市公共圖書館條例》執法檢查等方面亮點紛呈。

面向“十四五”,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上苦幹實幹、砥砺前行,曾德雄提出了兩個建議,一是構築公共文化新型空間,建設新型熟人社會,二是以文化為切入點,帶動社區治理。

如今,市民經常打卡的“網紅”書店、咖啡館、閱覽室等公共文化新型空間,突破了原有功能限制,讓陌生人坐下來聊聊天,成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窗口”,曾德雄指出,借助這些公共設施可重構“新型熟人社會”,有利于增強社會溫情、化解社會矛盾。以文化帶動社區治理,更是強調了文化“春風化雨”的特性。

對于廣州要在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中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曾德雄寄予厚望,希望廣州以文化為先導和媒介,充分挖掘跟港澳有關的曆史文化資源,更好地合作交流。

科技賦能文化 讓傳統文化火起來

“全國示範性步行街北京路,如今不再是傳統步行街,它有很炫酷的燈光秀,有很好的現代化餐飲店。”市人大代表、廣州市銳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文旅體項目總負責王苑橦認為,文化加上科技手段,能讓老城市煥發新活力。目前文創産業迎來了更多跨界轉型。比如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可以創造更多受衆面廣、普及率高、接受度強的新型文創産品。

如何支持文創産業發展?她建議,與文創企業、院校合作,共同打造産學研文創産業園,吸引代表性地标性文創項目和産品落戶。“可以把文創産業園打造成網紅打卡點,或富有地方特色性的園區,以吸引更多現代年輕人遊覽打卡。此外,還要給文化企業和文化創意人才提供展示的平台。”她建議設立文化創意行業獎,對文化或藝術創意領域作出貢獻的人才或産業給予行業充分肯定,扶持本土文化創業産業的做大做強。

精準引導扶持文化産業園發展

近年來,廣州非常重視扶持文化産業園區發展,并實施了“百園提質”計劃。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市現有文化産業園區(基地)220多家,其中國家級園區(基地)22個、省級園區(基地)20個、市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41個。

文化産業園區的發展得到關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動漫遊戲、 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培育一批文化旅遊産業園區。市人大代表、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梁麗珍建議,精準引導扶持文化産業園發展,從政策上加強對文化産業園區的引導,出台扶持園區發展的指導意見,引導園區轉變經營思路。

梁麗珍認為,扶持資金針對性不強,是目前廣州部分文化産業園區存在的一個問題。她建議規範扶持資金的申報和使用,提升有關園區扶持資金的申報條件,并制定扶持資金使用辦法和績效考核辦法,确保扶持資金用到實處。

文化産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文創工作者。梁麗珍建議,開辟更多文化創意企業和文化創意工作者個人的資金申報渠道,減少資金流轉環節,使得文化領域的扶持資金更直接、更精準。

代表建言

當下要集中力量推動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和重點專科(學科)建設,大力引育高水平專科人才,培養領軍人物、領軍科室,把廣州打造成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國的醫療标杆。

——市人大代表、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張忠德

科研從體制機制方面進一步健全和簡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讓基礎研究成果直接應用到民生各領域;同時,支持擁有科研成果的人才帶着成果去創業,為更多小微型科技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市人大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副總工程師周斌

目前政府非常重視職業教育(技工教育)的發展,但社會公衆仍然對職業教育存在一定顧慮。建議豐富中小學生的評價方式,引入更多過程評價方式,讓學生知道自己是适合繼續升讀普通高中,還是适合走技能成才的路。

——市人大代表、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教師曾麗晴

建議與文創企業、院校合作,共同打造産學研文創産業園,吸引代表性地标性文創項目和産品落戶。此外,還要給文化企業和文化創意人才提供展示的平台。建議設立文化創意行業獎,對文化或藝術創意領域作出貢獻的人才或産業給予行業充分肯定,扶持本土文化創業産業的做大做強。

——市人大代表、廣州市銳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文旅體項目總負責王苑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