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有慢性疾病能當護士麼

有慢性疾病能當護士麼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6-17 02:29:10

有慢性疾病能當護士麼?“和家人團聚在一起的時候應該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模樣,看着你們抱着小依依幸福的離開,你們又用如此隆重的形式,讓我們體會到我們所有的付出收獲到了最大的價值,工作半年的小花妹妹接過你們遞過來的這條腕帶時,她的眼裡是泛着光的所以,真的謝謝你們,都說醫者是暗夜裡的提燈者,其實我想說你們就是那盞燈,幫我們抵禦了黑暗,照亮了我們正在走的路”,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有慢性疾病能當護士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有慢性疾病能當護士麼(這樣的病人家屬太少見了)1

有慢性疾病能當護士麼

“和家人團聚在一起的時候應該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模樣,看着你們抱着小依依幸福的離開,你們又用如此隆重的形式,讓我們體會到我們所有的付出收獲到了最大的價值,工作半年的小花妹妹接過你們遞過來的這條腕帶時,她的眼裡是泛着光的。所以,真的謝謝你們,都說醫者是暗夜裡的提燈者,其實我想說你們就是那盞燈,幫我們抵禦了黑暗,照亮了我們正在走的路。”

這段溫暖的文字來自于一封感謝信,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兒科護士長葉娟幾天前寫的。收件人是一位32歲的新晉奶爸,他的女兒依依在浙大一院兒科住院40多天,幾天前剛剛出院回家。

我們見過太多病人、家屬給醫護人員寫感謝信的例子,而這一次,是醫護人員給病人家屬寫了信。

1

依依的爸爸做了什麼讓護士長葉娟這樣動容又動情?

浙大一院兒科主任梁黎在朋友圈轉發感謝信後,收獲了滿屏的點贊和留言。

39歲的葉娟已經當了19年的護士,在兒科護理的崗位上她算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了,可今年32歲的依依爸爸還是讓她留下了太深的印象,“這麼多年裡,像依依爸爸這樣的家屬碰到得太少了。”

今年2月,依依的媽媽從台州當地醫院轉院到了浙大一院,依依媽媽突發嚴重的肝病,那時候的依依還隻是媽媽肚子裡32周的寶寶。

在給媽媽治病的時候,肚子裡的孩子不得不提前剖出來,作為早産兒的依依體重還不到2公斤,出生後很快被送到了浙大一院新生兒監護室。

依依的爸爸作為新手爸爸,面臨着妻子、女兒同時住院,病情危急的情況,在女兒住院的第一天裡,就簽下了8份知情同意書,上面細數了早産兒可能會面臨的各種危險。

“從第一天簽字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一個對醫護人員很信任的家屬。”葉娟說,依依爸爸在簽字的時候很果斷,“家屬在簽這些字的時候,通常面臨很大的壓力,而醫生為了搶救争分奪秒,和家屬的溝通沒法做到門診中那樣詳盡細緻。”用最快的速度簽字,就是選擇相信醫護。

“在新生兒護理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纰漏,比如孩子大便次數有些多的時候,孩子會紅屁股,在我和依依爸爸說這個情況的時候,能看到他眼裡都是心疼,但是沒有把責怪說出口。”葉娟說,在她做護士長的這些年裡,見過太多爸媽把不耐煩寫在臉上,破口罵人的時候也偶爾出現。

另一個細節發生在依依住院三周後,剛在醫院探視完寶寶的情況後,依依爸爸坐動車回老家台州,動車還沒到站,就接到了醫院的電話,“依依血色素下降有些快,有生理性貧血的危險,現在需要輸血治療,需要你回來簽字。”

依依爸爸在中途的車站甯波下車,趕緊又買了張回到杭州的動車票趕到醫院。

“孩子的病情是在變化中的,他離開醫院時,孩子不需要輸血也能維持血色素,但是病情變化需要他趕回來時,他同樣沒有埋怨抱怨。”葉娟說,在過去,同樣的事情發生時,家長們總會表達他們的不滿,給醫生護士很大的壓力。

另一個讓葉娟感動的,是依依的名字,在她的戶口本、身份證上,名字叫做“浙依”,“我還要感謝的是他們為孩子取的這個名字,名字不僅是一個人有特殊意義的符号,還包含着你們對孩子的祝福和期望,給孩子起名字必是層層篩選,深思熟慮。你們堅定又慎重地給你們這顆無價明珠取這個名,說:母女都是浙一救治的,取名浙依,依靠浙一,希望她能感恩!”葉娟在感謝信中寫道。

2

為什麼要寫這封感謝信?

葉娟:首先是表達對依依爸爸的感謝,他是我們兒科醫護接觸到的少有的容易溝通的家屬,是我們工作中的正能量;另外,這封信我也是寫給我們科室新進的醫生護士看的。

每次在電視劇中看見那些犧牲健康、犧牲休息、自己孩子成長不能參與的鏡頭,我們再熟悉不過了。

不是說我們有多偉大,病人家屬每次說謝謝的時候,我們都會說應該的,其實不是客套,我們真覺得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應該做好的。

可是,家屬對我們的不理解和苛責,遠比别的科室要多。我們也會懷疑自己,懷疑自己堅持的意義,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甚至也會有人中途放棄。2014年到2016年,僅3年時間,全國流失的兒科醫生14310人,總數的十分之一,而15年時間全國的兒科醫生卻隻增加了5000名。

但我相信,醫生這個職業,會比别的更容易找到人生的存在感,我也希望新的兒科醫生護士看到,還是有依依爸爸這樣的家屬能讓我們感到溫暖。

住院40多天後終于團聚的依依一家三口。

3

依依爸爸:護士長給我看這封信的時候,我都有些納悶,我也沒覺得自己做了什麼,怎麼還給我寫感謝信了。

我是一名普通機關工作人員,沒有醫學背景,家裡也沒有人當醫生,但我知道在醫院裡,有這麼多專業的醫生護士為我的老婆孩子保駕護航,我能做到的就是信任他們,相信他們的專業技能,認可他們的技術。

雖然是第一次當爸爸,但在老婆懷孕的時候我就做了很多功課,比如紅屁股這件事,我知道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尿不濕換遲一些,寶寶的皮膚很嬌嫩,就會變紅。我從沒想過是他們照顧得不好,也不會想到責怪他們。

坐火車中途趕回醫院這件事,我想不管醫生說的什麼,讓我做什麼,都是為了我的女兒,這一點的折騰實在不算什麼。為了盡快下一步的治療,我當時想着的是怎麼能買到最近的票。

女兒的名字是我提出來的,很快就和老婆達成一緻,這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獲得新生的紀念。

附感謝信全文(上下滾動即可查看):

今天是小依依出院第六天,不知道她在家裡是否适應。這幾天天氣忽冷忽熱,記得及時給她增減衣服;她的指甲長得很快,基本上三天就要剪一下;洗完澡的時候她的心情最好,可以跟她聊會天;還有,睡得不踏實的時候放點音樂給她聽,有一個夜班郝姑娘放了17遍《雪落下的聲音》她才安靜下來。

那天你們來接她,一家三口第一次團聚,眉眼歡笑歲月靜好。我們開心又不開心,開心的是又一個孩子健健康康的回到了父母身邊,一個家庭開啟了更幸福的生活,但分别難免會傷感,畢竟是我們養了一個多月的小閨女。都說母愛與生俱來,想來也是,還沒結婚的祝丹妹妹放個假回趟老家都記挂着那個最愛撒嬌、要抱抱的寶寶吃飽了沒,交代大家有空要多抱抱她。

感謝

說了這麼多,好像有點岔了遠了,其實是想由衷、正式的和你們道一聲:謝謝!小花妹妹說依爸是素養極好的家長,每次來都不停的跟我們說謝謝,其實我們也一直想對你說聲謝謝!謝謝你在孩子大便次數多發生紅臀的時候,沒有責怪我們,當時你的眼裡也滿是心痛,卻始終沒有把責怪的話說出口;謝謝你在孩子病情反複的時候繼續信任我們,積極配合我們的治療;還謝謝你在簽一大堆知情同意書的時候沒有質疑我們,這裡也要向你道個歉,當時小馬哥的态度可能有些不耐煩,不是他不想好好說話,實在是因為搶救的時候争分奪秒,多說半句都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最要感謝的是你們取的這個名字,名字不僅是一個人有特殊意義的符号,還包涵着你們對孩子的祝福和期望,給孩子起名字必是層層篩選,深思熟慮。你們堅定又慎重的給你們這顆無價明珠取這個名,說:母女都是浙一救治的,取名浙依,依靠浙一,希望她能感恩!

這個名字,于你們,是幸福的感恩,于我們,是存在的價值。

守護

最近《人間世》第八集,聚焦了我們兒科這個群體,那些犧牲健康,犧牲休息,自己孩子成長不能參于的鏡頭是那麼熟悉。方主任的兒子生病住在我們自己科室,她連陪孩子吃個中飯的時間也沒有,好在孩子懂事,一個人打點滴也妥妥的;王主任的母親小腦出血住院,在自己醫院跑前跑後的是他七十多歲的父親;忠哥的膝關節需要做手術,因為人員緊張,一拖再拖;我們跟你們宣教要盡量給孩子母乳喂養,可是産假回來的護士妹妹們都早早給孩子斷了奶,不是我們不想給孩子母乳,實在是忙的去擠個奶的時間都沒有;上午的門診看到下午兩點吃中飯,三更半夜撇下自己孩子往醫院跑……

不是說我們有多偉大,你們每次說謝謝的時候,我們都會說應該的,其實不是客套,我們真覺得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應該做好的。可是,當梁主任忍着腰痛沒吃中飯上午的門診看到下午,仍有家屬投訴不給加号讓她道歉的時候;當方主任為那個有治療意義的孩子絞盡腦汁争取一線生機,孩子的爸爸始終用質疑的态度重複着“你們不就是想賺錢”的時候;當我們的護士妹妹沒有一針見血,家長劈頭蓋臉辱罵甚至想扔凳子過來的時候……我們也會懷疑自己,懷疑自己堅持的意義,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甚至也會有人中途放棄,2014年到2016年,僅3年時間,流失的兒科醫生14310人,總數的十分之一,而15年時間全國的兒科醫生卻隻增加了5000名。

那留下的我們,是什麼讓我們留下來,堅持在這裡?《人間世》朱月鈕醫生搶救一個病危的孩子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卻因為對另一個家屬說話沒有耐心被投訴,在解釋、寫保證、座談和家屬和解後,也被問到這個問題:是什麼讓你堅持在這裡的?朱醫生熱淚滿眶:人的一生,絕不隻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它隐藏着憂傷、尴尬、傷痛、苟且,但我相信,醫生這個職業,會比别的更容易找到人生的存在感。

是的,和家人團聚在一起的時候應該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模樣,看着你們抱着小依依幸福的離開,你們又用如此隆重的形式,讓我們體會到我們所有的付出收獲到了最大的價值,工作半年的小花妹妹接過你們遞過來的這條腕帶時,她的眼裡是泛着光的。所以,真的謝謝你們,都說醫者是暗夜裡的提燈者,其實我想說你們就是那盞燈,幫我們抵禦了黑暗,照亮了我們正在走的路。

感恩

感恩和小依依的相遇,于你們是幸福的開始,于我們是繼續前行的力量。祝福小依依健康快樂的成長,像她爸爸媽媽一樣,懂得珍惜和感恩,未來的日子,無論她知或者不知,我們遇或者不遇,我們和她,都是彼此最溫暖的存在。

醫者仁心

醫護人員的宗旨是救死扶傷

作為患者及家屬

我們應該對醫護人員

多一些尊重

多一份信任

為辛勤付出的

醫學工作者們點贊

也為給予理解和包容的

患者及家屬點贊

來源:錢江晚報(ID:qianjiangwanbao)/浙江24小時,記者:張苗,通訊員:王蕊,綜合:新華網(ID:newsxinhua)

本期編輯:胡洪江、蔣川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