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介子推在哪裡燒死的

介子推在哪裡燒死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3 13:33:27

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國人,在骊姬之亂後,追随公子重耳四處流亡。在流亡的路上,君臣半路絕糧,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股肉供重耳充饑。重耳複國成為晉文公後,大肆封賞追随自己流亡的臣子,但遺漏了介子推,介子推自己也不主動“言祿”,與母親一起隐居山林。晉文公後來将綿山上的田地追封給介子推,并派人進山找尋他。找尋者想通過燒山的辦法來逼迫介子推出山,介子推甯死不出,最後抱着大樹被燒死。

兩千六百多年來,介子推的故事千古流傳,在民間更衍生出寒食節、清明節等風俗。那麼,介子推是忠臣嗎?介子推的忠與通常所說的忠君有什麼不同?介子推與晉文公之間君臣關系怎麼樣?

介子推在哪裡燒死的(甯被燒死也不出山的介子推是忠臣嗎)1

上圖_ 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

最早記載介子推故事的史書是《左傳》,但《左傳》并沒有說介子推是忠臣,也沒有說他是被燒死的。推崇介子推為忠臣,将介子推的死與晉文公派人燒山聯系在一起的,始于《莊子•盜跖》篇,其曰:“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在楚辭中也将介子推與忠聯系在一起,如《九章•惜往日》曰:“介子忠而立枯兮。”

那麼,介子推是忠臣嗎?在周代,實行的是宗法分封制,這個時期的忠不僅僅指忠君,還包括忠于社稷、忠于職守、忠于承諾等。春秋時期,忠于社稷往往超過對君主個人的忠。隻是秦漢以後特别是宋元明清時期,君主專制集權不斷加強,忠才逐漸狹隘化,成為忠君的代名詞。

從介子推的故事看,介子推之忠固然表現為對公子重耳個人的忠,但從其行事風格和做人品質看,他對重耳個人的忠更多是基于對晉國社稷負責和對臣子本分的踐行,已經遠遠超越了狹隘的忠君。

介子推在哪裡燒死的(甯被燒死也不出山的介子推是忠臣嗎)2

上圖_ 晉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

由于周代實行層級分封制,所謂“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左傳•桓公二年》),介子推作為公子重耳的臣屬在主人出奔流亡時有義務追随服務主人,這是符合春秋時期“委質為臣,有死無貳”的忠德精神和“君亡臣從”的政治慣例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艱辛備嘗,作為從者的介子推追随左右,不離不棄,甚至不惜割股食君。

《莊子》将割股食君作為判定介子推至忠的主要依據,所謂“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但這種忠真的是狹隘的忠君嗎?其實不然,介子推更多的是忠于臣子的本分,是一種道義上的忠而非狹隘的忠君,正如《韓非子•用人》所指出的,“昔者介子推無爵祿而義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點明了介子推割股療饑已經超越了狹隘的忠君,體現的是一種對臣子道義責任的踐行。

介子推在哪裡燒死的(甯被燒死也不出山的介子推是忠臣嗎)3

上圖_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韓非的著作總集

那麼,作為晉文公重耳的臣屬和随從,介子推與“老大”重耳之間的關系到底怎樣呢?其實從心底裡,介子推對“老大”以及“老大”身邊紅人是看不起的。

據《史記•晉世家》載,重耳渡河東歸時,其鐵杆心腹咎犯曾以退為進要挾說:“臣從君周旋天下,過亦多矣。臣猶知之,況於君乎?請從此去矣。”逼得重耳當即詛咒發誓道:“若反國,所不與子犯共者,河伯視之!”,并投璧于河以表示絕不背棄盟誓。

重耳君臣的這出鬧劇,讓當時在同一條船上的介子推非常鄙視,他哂笑着說:“天實開公子,而子犯以為己功而要市於君,固足羞也。吾不忍與同位。”并且馬上與同僚們拉開距離,不與他們為伍。其實子犯代表的是一個利益集團,介子推的清高無疑将自己與利益集團對立起來,也必然要遭到孤立。

介子推在哪裡燒死的(甯被燒死也不出山的介子推是忠臣嗎)4

上圖_ 重耳複國

歸國後,晉文公論功行賞,“賞從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但卻“未至隐者介子推”,竟然把曾有割股療饑之功的介子推給遺漏了。《史記》解釋說:因為臨時發生了周襄王弟弟叔帶叛亂,晉文公忙于出兵勤王,才把封賞介子推的事給耽擱了,并認為在遺漏封賞這件事上,介子推本人也是有責任的,因為“推亦不言祿”,所以“祿亦不及”。

其實,這種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那麼多從者都受到封賞,偏偏就落下了有割股之恩的介子推?這其中狐偃等人恐怕是說了壞話的,晉文公本人對自命清高的介子推或許也心存不滿。即便沒有不滿,至少也是不親近的。

介子推在哪裡燒死的(甯被燒死也不出山的介子推是忠臣嗎)5

上圖_ 晉文公與衆大君 (狐偃在圖右一)

反過來,介子推對晉文公也并沒有那種盲目崇拜的心理。他割股食君純粹是為了盡臣子本分。至于晉文公能重回晉國,紹繼大統,介子推認為那是天命使然,而非人力所為。晉獻公有九個兒子,最後“唯君在矣”。“天未絕晉,必将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在介子推看來,是上天讓晉文公最終得主晉國,從亡的臣子們貪天功以為己力,這跟盜竊别人财物有什麼區别?

介子推的态度是:“下冒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也就是說,他不僅瞧不起狐偃、趙衰等人,而且還将批判的矛頭直指濫賞的晉文公,表示自己與這樣的君臣無法在一起共事。

介子推在哪裡燒死的(甯被燒死也不出山的介子推是忠臣嗎)6

上圖_ 趙衰和晉文公

據載,介子推曾做了一首龍蛇之歌(也有認為是介子推從者所作)已表明心迹,其大意是:“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這裡說的龍無疑是指晉文公,五蛇中那“各入其宇”的四蛇泛指趙衰、狐偃、狐毛、賈佗、先轸、魏武子等人,那“獨怨”且“不見處所”的一蛇則指的是介子推自己。

據說晉文公聽到龍蛇之歌後,使人尋訪介子推,并将綿上之田封給介子推,表示“以記吾過,且旌善人”。這無疑是一番政治作秀,借虛封介子推來彰顯自己不忘舊恩的仁君形象。

晉文公對介子推的性格非常了解,既然介子推能辭官隐居,怎麼可能複受綿上之田?據說晉文公派人進山尋訪介子推,并想出了燒山逼介子推出山的損招,最終,介子推被燒死在山上。

介子推在哪裡燒死的(甯被燒死也不出山的介子推是忠臣嗎)7

上圖_ 介子推 廟

關于介子推之死,古籍記載不一,有說是隐居而死,也有說是被尋找他的人燒山燒死的。就後一種說法而言,那燒山之人非蠢即壞。如果不是愚蠢,那就是一種故意為之的陰謀。而如果這種陰謀論成立的話,其幕後或有更陰險的主使之人。至于這幕後主使到底是誰,你品!你細品!

作者:空桑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左傳》《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新序》《說苑》《史記》《初學記》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