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我們最常接觸到的檢驗項目就是血常規了。無論感冒、發燒、頭暈,還是腹痛、過敏、失眠,醫生通常都會在檢查項目中帶上“血常規檢查”。
别看小小血常規,它通常能反映出我們身體的好多問題。但很多人拿到報告的時候都是一頭霧水:
“醫生,這個箭頭向上是什麼意思?”
“醫生,白細胞高是因為什麼?要緊嗎?”
“這些密密麻麻的數據都代表着什麼呀?”
血常規中的許多項具體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對機體内許多病理改變都有敏感反應。今天我們就從這10點來解讀血常規的各項指标。
01.
白細胞 反應免疫狀态
人體經常遇到病毒、細菌等病原體的入侵,白細胞就是戰勝它們的士兵,數量的多少決定戰鬥力的強弱,也就是抗病(感染)力的強弱。他們的生命很短暫,但是骨髓會不斷增兵,補充白細胞到血液中以保證身體的戰鬥力。
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值:WBC總數為(4.0-10)10∧9/L
↓↓ 白細胞減少
①病毒性感染:麻疹、水痘、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
②某些細菌、原蟲性感染:傷寒、瘧疾、嚴重敗血症等
③某些藥物及化學試劑及放射線影響
↑↑白細胞增多
①全身或局部感染: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急性闌尾炎等;
②明顯升高應警惕白血病的可能
③某些腫瘤可導緻白細胞升高
④大面積燒傷
02.
血紅蛋白 Hb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 血紅蛋白降低
如缺鐵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
↑↑血紅蛋白增高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嘔吐、腹瀉等嚴重脫水,嚴重燒傷、肺源性心髒病、先天性心髒病、某些腎髒疾病、高山地區的居民等。
03.
紅細胞 反應供氧狀态
紅細胞攜帶氧氣到身體各處,讓我們紅潤有力、精神飽滿。紅細胞減少則讓人蒼白無力、無精打采。營養均衡的飲食對機體生成紅細胞是必須的,所以節食、偏食的人紅細胞容易降低。
紅細胞計數(RBC)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紅細胞降低
再生障礙性貧血
↑↑紅細胞增高
溶血性貧血、缺鐵障礙性貧血、大出血
04.
血小闆 反應凝血狀态
血小闆保持着毛細血管的完整性,當我們手上流血時迅速聚集到傷口,協同機體的凝血因子一起形成凝塊堵住傷口,減少血液的流失,促進傷口的修複和愈合。所以血小闆減少的人會有出血不止的風險,而血小闆異常增多的人會有發生血栓的風險。
血小闆計數(PLT)
正常值:(100-300)*10∧9/L
↓↓血小闆降低
原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系統性紅斑狼瘡、脾功能亢進、彌漫性血管内凝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牙龈出血等
↑↑血小闆增高
原發性血小闆增多症、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某些感染、惡性腫瘤、缺鐵性貧血、手術、運動後等。
05.
血沉
正常值: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
↓↓血沉減慢
嚴重肝損害、脫水、使用抗炎藥
↑↑血沉增快
炎症、結核病、風濕活動期
06.
淋巴細胞百分比 LYM%
正常值:20%-40%
↓↓降低
免疫缺陷等
↑↑增高
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症、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
07.
中性粒細胞比率 NEUT%
正常值:50%-70%
↓↓降低
單純的輕度偏低,多無明顯病理意義。
↑↑增高
細菌感染、炎症等
08
單核細胞絕對值
正常值:0.1-1.0*10∧9/L
↓↓降低
無臨床意義
↑↑增高
常見于感染、血液病、膠原性疾病等
09.
嗜酸性粒細胞絕對值
正常值:0-0.4*10∧9/L
↓↓降低
大手術、燒傷、長期應用激素
↑↑增高
過敏、寄生蟲
10.
嗜堿性粒細胞絕對值
正常值:0-0.1*10∧9/L
↓↓降低
無臨床意義
↑↑增高
血液病、骨髓纖維化、脾切除、鉛鋅中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