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陰道炎
小羅(化名)自去年7月患上陰道炎、支原體感染和盆腔炎後,輾轉于各大醫院,先後經曆了多次抗生素、中藥、中成藥、凝膠以及超短波理療,均無法有效控制病情,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在使用羅紅黴素兩周之後,支原體檢查呈陽性,腹痛不減,且體重驟降十餘斤,失望之下,小羅放棄了西醫再用強力黴素的建議。
今年年初,在朋友的介紹下,她帶着希望來到南京市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尋求幫助,劉淑傑主任中醫師對其進行診療,通過近兩個月的針灸 服用顆粒劑的中醫療法,小羅的腹痛消失,支原體檢查陰性,白帶清潔度二度。拿到報告的小羅緊握劉主任的手,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起床之後癱沙發
關掉平闆又刷手機
這是近期不少居家女性的真實寫照
飲食及作息規律被打亂
運動時間驟減
加上春季到來空氣潮濕
陰道炎發作頻率增高
如何應對惱人的陰道炎
除了西醫用藥
您不妨試試中醫療法
治療原則
在中醫裡,陰道炎被稱為帶下病,是指帶下的量、色、質、味發生異常,伴全身或局部症狀者,稱為“帶下病”。本病主要機理是任脈不固,帶脈失約。常見病因有脾虛濕困、腎陽虛、陰虛夾濕、濕熱下注、熱毒蘊結。
中醫治療陰道炎的原則是滋陰益腎、清熱止帶。内服藥物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避免陰道炎複發;陰道熏洗可以改善局部環境,緩解陰道瘙癢等症狀;艾灸調理可以溫補陽氣、激活氣血、增強正氣,使機體恢複正常運轉,營造出适合有益菌生存和繁衍的環境。
艾灸方法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中醫科采用系列化中醫辨證施治中藥口服及中醫特色治療婦科疾病。根據患者體質辨證施治選擇不同的中醫療法,如針刺、艾灸、中藥方劑等,盡量少用或不用西藥,減少西藥的毒副作用,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
《靈樞.經脈》說:“足厥陰之别,名曰蠡溝,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陽;其别者,徑胫上睾結于莖。其病氣逆則睾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取之所别也”。說明蠡溝穴治療陰道瘙癢有奇效,當然調理陰道炎除了主穴蠡溝穴外,還需要辯證找配穴,才能達到“事倍功半”效果。
01主穴蠡溝穴
位于:小腿内側,當足内踝尖上5寸。
功效:有疏肝理氣、調經止帶、清熱利濕之功效。主要治療月經不調、子宮内膜炎、陰部瘙癢、帶下、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疾病。
02配穴曲泉穴
位于:屈膝内側橫紋端,當股骨内上踝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處。
功效:具有調經止帶,清利濕熱,通調下焦的功能。能夠輔助治療陰痛、陰癢、女子疝瘕等婦科疾病。
03配穴陰廉穴
位于:人體的大腿内側,當氣沖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功效:能夠調節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少腹疼痛,股内側痛,下肢攣急等病證。
04配穴曲骨穴
位于:仰卧時于腹部中線,恥骨聯合上緣凹陷處取穴。
功效:具有溫補腎陽、調經止帶等功效。主治月經不調,帶下等病證。
溫馨提醒
劉淑傑主任提醒廣大女性,遠離陰道炎日常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本文審核專家
劉淑傑
中醫科
主任中醫師
針灸學博士
專家簡介:
從事中醫針灸專業20餘年。發表論文十餘篇,參與省級課題《針刺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研究》《婦炎淨合劑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等。
專業特長:
擅長針灸,中藥,理療綜合治療如下特色病種:痛經、子宮内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月經不調、多囊卵巢綜合征、排卵障礙性不孕症、免疫性不孕症、盆腔炎、慢性盆腔痛、盆腔炎性包塊、輸卵管炎性不孕症、産後尿潴留、尿失禁、産後多汗、宮頸HPV感染、子宮輕中度脫垂、更年期綜合征,子宮内膜息肉,乳腺增生等。
門診時間:
周一至周五全天 中醫針灸門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