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元春結局解析

元春結局解析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2 16:26:49

元春結局解析?《紅樓夢》第17—18回寫元春省親之時,點了四出戲,其中第二出“乞巧”下有批語:“《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乞巧”是洪昇所作戲曲《長生殿》中的第22出,本名“密誓”,寫的是楊貴妃于七月七日“七夕”之夜,在長生殿中乞巧并與唐玄宗海誓山盟的故事正如白居易《長恨歌》中所寫“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楊貴妃後來在安史之亂中,死于馬嵬兵變與長生殿的乞巧盟誓并沒有什麼關系,隻是長生殿中祈長生并未實現而批語卻說“《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如果說賈元春之死與《長生殿》存在什麼關系的話,從《紅樓夢》作者特意将戲出名“密誓”改為“乞巧”看,那也隻能說與“七夕”這個特意定日子可能有關系,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元春結局解析?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元春結局解析(元春之死與長生殿)1

元春結局解析

《紅樓夢》第17—18回寫元春省親之時,點了四出戲,其中第二出“乞巧”下有批語:“《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乞巧”是洪昇所作戲曲《長生殿》中的第22出,本名“密誓”,寫的是楊貴妃于七月七日“七夕”之夜,在長生殿中乞巧并與唐玄宗海誓山盟的故事。正如白居易《長恨歌》中所寫“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楊貴妃後來在安史之亂中,死于馬嵬兵變。與長生殿的乞巧盟誓并沒有什麼關系,隻是長生殿中祈長生并未實現。而批語卻說“《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如果說賈元春之死與《長生殿》存在什麼關系的話,從《紅樓夢》作者特意将戲出名“密誓”改為“乞巧”看,那也隻能說與“七夕”這個特意定日子可能有關系。

尤其是《紅樓夢》第42回特别寫了鳳姐的女兒,因為在大觀園中與闆兒争佛手玩,着了涼發燒。鳳姐說女兒“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可見在書中“七夕”不是一個好日子,因此劉姥姥就給她起名為“巧哥兒”。為的是“以毒攻毒”,以後才能“遇難呈祥,逢兇化吉”。那麼元春的命運是否與“七夕”有關呢?由于《紅樓夢》八十回之後文字的缺失,讓我們已經無法從而得知了,實在是一個憾事。

在康熙年間,後妃的命運與“七夕”有關并且又與戲曲《長生殿》發生了關聯的事情确實存在,而且還是轟動一時的大事件。

據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随筆》卷四“長生殿”條:“黃六鴻者,康熙中由知縣行取給事中入京,以土物并詩稿遍送名士,至宮贊趙秋谷執信,答以柬雲:土物拜登,大稿璧謝。黃遂銜之刺骨,乃未幾而有國喪演劇一事,黃遂據實彈劾。仁廟取《長生殿》院本閱之,以為有心諷刺,大怒。遂罷趙職,而洪昇編管山西。京師有詩詠之,……國服雖除未滿喪,如何便入戲文場,……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是獄成,而《長生殿》之曲流傳禁中,布滿天下。”這裡的“國服”指的就是康熙的孝懿皇後喪期,“演劇”則是指候補縣丞洪昇與贊善趙執信等候補官員,在孝懿皇後喪事未滿百日之際,在家中讓聚合班伶人演出洪昇所作《長生殿》戲劇之事。

《康熙起居注》中對此事也有記載“(康熙28年10月)初十日癸酉,辰時上禦乾清門聽政……大學士伊桑阿、阿蘭泰……以折本請旨,吏部題複,給事中黃六鴻所參,贊善趙執信,候補知府翁世庸等,值皇後之喪未滿百日,即在候選縣丞洪昇寓所,與書辦同席觀劇飲酒,大玷官箴,俱應革職。其所參候補侍講學士朱典常鬥馬吊,并無實據,應毋庸議。上曰:趙執信着革職,朱典問伊衙門學士等,據雲人品學問俱屬平常,着休緻回籍。”

“國喪演劇”案與“七夕”又有什麼關系呢?

盡管洪昇在《長生殿》中“乞巧”一出也描寫了“七夕”的内容,不過我們從《康熙實錄》和《康熙起居注》的記載中發現,孝懿皇後佟佳氏的死确實與“七夕”有關。《康熙實錄》記載,康熙28年七月“初七日,辛醜,上奉皇太後,自暢春園回宮。”《康熙起居注》(第四冊)則記,康熙28年七月“初七日辛醜,亥刻,上由西直門進神武門回宮。”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得康熙帝和皇太後從暢春園,半夜裡匆忙趕回了城内宮中。《康熙實錄》則記載:(七月)初八日,壬寅,康熙“谕禮部,奉皇太後慈谕,皇貴妃佟佳氏……今忽爾遘疾,勢在瀕危,予心深為轸惜,應即立為皇後,以示寵褒。”“(初九日)癸卯,以冊立皇後,遣官告祭天地太廟,冊立皇貴妃佟氏為皇後,……是日頒诏天下。”“(初十日)甲辰,申刻,皇後崩,上辍朝五日。”在《康熙起居注》中,記載的與《實錄》基本相同,隻是“初十日甲辰,早,冊立皇貴妃佟氏為皇後,頒诏天下,申時皇後崩。”總之,從冊立皇後到皇後去世,時間僅有一天,或還不到一天。從皇帝七月七日晚上急忙趕回宮裡看,佟氏的發病正是“七夕”。這裡值得注意的是,宣布冊立皇後的決定是初八日壬寅,冊立程序完成并告之天下,佟氏由皇貴妃成為皇後是初九日癸卯,初十日甲辰佟氏就去世了。這也和賈元春的判詞所寫的“虎兔相逢大夢歸”太相似了吧!

康熙皇帝自孝誠皇後赫舍裡氏于康熙13年,孝昭皇後鈕祜祿氏于康熙17年先後去世,有十年之久一直未再冊立皇後。而十年來是佟氏以皇貴妃的身份值掌後宮的,佟氏又是康熙皇帝的親表妹,即康熙生母的内侄女。她并未生育過皇子,僅生過一位皇八女,而且隻存活了二十多天就夭折了。據曾給康熙當過音樂教師的法國神父所寫的《張誠日記》所載,皇後佟氏是死于流産。書中寫道:“國舅得到皇後崩逝的消息,他的這位侄女于8月24日因流産亡故。”公曆1689年8月24日正是農曆七月初十,與《康熙實錄》和《起居注》記載的日期完全一緻。佟氏是康熙的第三位皇後,這真有點“三春争及初春景”的意味了!

康熙皇帝生前所冊立的三位皇後,據說都是因為難産或流産而死亡的。因此康熙自己都相信他命裡克妻了,所以從康熙29年(1690)直至其駕崩(1722),長達33年都沒有再冊立過新的皇後。

康熙的第一位皇後是赫舍裡氏,在康熙13年(1674)因生皇太子胤礽時難産死亡,年僅二十歲。胤礽的生日是五月初三日,可見正是在端陽節期間赫舍裡氏死亡的,這個時間成了忌日。榴花開在五月,二十歲的人生結局,赫舍裡氏的一生命運,竟暗合了元春的判詞“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闱。”

在《紅樓夢》第28回中,卻寫了元春在端陽節前“叫在清虛觀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元春為什麼要特意在此時打“平安醮”,看來她予感到了端陽節是一種不祥之兆。元春身為鳳藻宮尚書賢德妃,實際就是皇帝後宮的一把手,書中并沒有寫宮中有哪位皇後。盡管其權力地位正炙手可熱,但内心卻深感“高處不勝寒”了。

在康熙朝,“端午”、“七夕”都成了忌日。在《紅樓夢》第42回,寫鳳姐的女兒病了,“鳳姐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劉姥姥忙笑道:這個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兒,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這名字,他必長命百歲。”由此可見,在《紅樓夢》中,“七夕”也是個不祥的日子。鳳姐女兒是在大觀園中玩耍時着了涼,當時她手裡拿了個柚子,後看見闆兒手裡拿的是佛手時,非鬧着要搶闆兒的佛手。佛手也叫香橼,在警幻仙姑《金陵十二钗》冊子中,元春的判詞上“畫着一張弓,弓上挂着香橼”。那麼在為元春省親而修建的大觀園中,出生于七月初七的大姐兒搶香橼。如果這是隐寫弓(宮)上的香橼被搶,又是否暗示元春會“七夕奪命”呢?而且元春省親時點的“乞巧”一出戲,又被脂硯齋加了批語:“《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另外《紅樓夢》書中,王熙鳳究竟有幾個女兒,總是處于一種“煙雲模糊”狀态。第5回在金陵十二钗的判詞中,隻有“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的巧姐一個。可第28回去清虛觀打醮時,書中又寫道“奶子抱着大姐兒帶着巧姐另在一車”,這裡明顯“大姐”和“巧姐”應該是兩個人。書中後面又寫了鳳姐讓張道士給大姐換寄名符,寄名符是每年生日才換的。這有書中第62回“當下又值寶玉生日……隻有張道士送了四樣禮,換的寄名符”文字為證。因此看來,鳳姐的女兒大姐兒的生日就是端陽節。那麼前面所述,劉姥姥給起名叫“巧哥兒”,出生在七月初七的,應該是鳳姐的另一個女兒。

王熙鳳的兩個女兒出生的日子都不好,就是王熙鳳本人,在第55回也發生了“小月”之事,且“一月之後,複添了下紅之症”。王熙鳳的命運如何?跟元春一樣,也由于八十回後文字的缺失無法确知了。可這些書中文字的描寫,卻都與康熙皇後的命運暗合。

在書中元春被封妃後,開始被稱為“貴妃”,後來又被一會兒稱“元妃”,一會兒稱“賈妃”,一直沒有個定稱。元春的判詞是“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紅樓夢曲詞”【恨無常】則是“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抛,蕩悠悠,把芳魂消耗”。總之,元春之死發生得很突然,《長生殿》裡難長生,“榴花開處”命不祥。從五月的端陽節到“七夕”的七月初七期間發生了一系列意外事件,導緻了元春命喪黃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