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我們的基建被外媒稱為東方的奇迹

我們的基建被外媒稱為東方的奇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5 04:30:51

關注二十大系列評論

我們的基建被外媒稱為東方的奇迹(5秒通過的隧道花6年打通)1

10月22日,黨的二十大閉幕會後,李紹傑代表接受采訪。圖/新華社

10月22日,在黨的二十大閉幕會後的“黨代表通道”采訪活動中,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師李紹傑代表回憶了蘭渝鐵路胡麻嶺隧道施工的曆程。李紹傑說,現在火車穿過蘭渝鐵路胡麻嶺隧道最後173米,隻需要不到5秒鐘,但是當年打通這173米卻用了整整6年。每前進不到1米都會遇到塌方,感覺就像在豆腐腦中打洞一樣,很多國外專家來到現場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是助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緩解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狀況的基礎性工程。蘭渝鐵路胡麻嶺隧道“火車5秒通過,6年建設”,實質是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堅克難,交通網絡不斷完善的一個縮影。

過去十年,是中國交通基礎設施跨越式提升的十年:綜合立體交通網加速成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航海通達全球。

僅以鐵路為例,十年來,中國新增955座高鐵站,4萬公裡的高鐵線路構成世界最發達、最繁忙的高鐵網;93%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通高鐵;全國鐵路營業裡程由9.8萬公裡增加到15萬公裡。

這些交通建設成就的取得,為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也成為全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最直觀最直接的途徑之一。

我們的基建被外媒稱為東方的奇迹(5秒通過的隧道花6年打通)2

2017年6月18日,施工人員在蘭渝鐵路胡麻嶺隧道内作業。圖/新華社

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大國,持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起多層次的立體交通網絡,對于破除發展限制,促進國内國際循環暢通和民生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交通強國,到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都凸顯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發展大局中的重要性。

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的過程中,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也在不斷提升。像胡麻嶺隧道能夠克服諸多困難和挑戰建成,背後就離不開一系列新工藝、新工法、新裝備的開發和運用。

十年來,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京張高鐵、深水航道工程等一批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運,無不是以交通建設技術與管理水平的提高為重要前提。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諸如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5G等新技術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廣泛運用,也将為交通基礎網絡的完善、交通管理和運營效率的提高,增加更多新的可能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而要讓分布在不同區域的規模巨大的人口實現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都需要互聯互通、高效便捷的交通基礎設施提供基礎支撐。

曾經,“天塹變通途”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現在,随着綜合立體交通網的加速成型,高速公路、高鐵乃至機場,都在成為普惠式公共基礎設施,也為每個地方、每個人的發展串聯起一條條“通途”,這或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最可感的紅利與動力之一。

撰稿 / 李天辰(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趙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