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糧食産量占全國1/10,小麥産量占1/4,在端牢中國人的飯碗上影響舉足輕重。”在河南省委舉行的“中國這十年·河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省委書記樓陽生介紹,河南堅定落實“在确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等重大要求,着力打好糧食生産這張王牌,穩住農業基本盤、築牢三農壓艙石,累計建成高标準農田7580萬畝,糧食産量連續5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每年外調原糧及制成品600億斤左右。
百農4199領秀黃淮
6月4日,焦作市農業農村局和焦作市市科技局聯合對河南科技學院設在修武縣王屯鄉東黃村的百農4199小麥高産攻關田進行現場實打驗收,畝産1861.8斤,成為今年全省幾個單産突破1800斤的品種之一。百農4199是由我國著名小麥育種家、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茹振鋼領銜育成的高光效小麥品種。
南陽曆來不是傳統的小麥高産區域,但今年百農4199卻表現喜人。南陽市卧龍區陸營鎮喬營村張喜勝種了1.7畝,平均畝産1588斤;王宅村吳明章種了2.7畝,平均畝産1607斤。方城縣趙河鎮泥崗村杜廣興種了5畝,平均畝産1503斤。鄧州市劉集鎮厚橋村嶽萬榮種了4.1畝,平均畝産1520斤。唐河縣桐河鄉沈橋村程中科種了6畝,平均畝産1609斤;張店鎮馬窪村确權本種了5畝,平均畝産1480斤;蒼台鎮汪莊村常玉美種了25畝,平均畝産1600斤……
百農4199為什麼與一般小麥品種不一樣?在茹振鋼教授看來,“因為它是一個愛學習的好學生!”作為全國首個高光效小麥品種,該品種光合效率高、光飽和點高、補償點低,既耐強光又耐弱光。”“和其他同學相比,它不僅天資聰明,而且起得早、睡得晚,中午還不休息,穗光效提高近40%、葉光效提高10%以上。”“每年6月不僅莘莘學子的高考季,也是小麥品種的高考季,像百農4199這樣的品種,理所當然地要考上名校!”茹振鋼教授風趣幽默的解釋令人耳目一新。
據介紹,百農4199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身體倍兒棒,抗病性強,高抗白粉病、中抗條鏽病及葉鏽病,并攜帶3個抗赤黴病基因,具有抗赤黴病特性,目前在抗病性方面居黃淮小麥品種領先水平。百農4199還具有抗倒伏、耐高溫、灌漿速度快、優質高産等一系列優點。百農4199内在品質優,風味佳,面香十足,面粉富含35種香氣物質,而一般品種隻含20種左右。因此,百農4199不但受到農民的青睐,更得到衆多糧食收購企業的追捧,是我省小麥種植結構調整的主導品種。
除了百農4199之外,茹振鋼教授團隊育成的百農418、矮抗58今年在黃淮麥區也表現不俗,成為中國大糧倉豐産豐收的主力部隊。
百農5819簽約名企
“茹老師,我們看上你的百農5819了,比百農4199更有潛力啊。你可得滿足我們的要求,把最好的品種叫我們村裡先種啊!”今年麥收期間,新鄉縣朗公廟鎮毛莊村種植大戶多次向茹振鋼教授要求種植百農5819。
百農5819是茹振鋼教授團隊繼百農64、矮抗58、百農4199之後育成的又一具有突破性潛力的新品種。毛莊村則是百農系列小麥品種的發祥地。上世紀90年代,茹振鋼教授團隊育成百農64後,毛莊村群衆第一次種植小麥新品種,心裡沒底,經過村幹部反複勸說,才同意“勉強試種”,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在增收增産的事實面前,到後來的矮抗58、百農4199,群衆都“追着搶種”。而如今的毛莊村,在茹振鋼教授的努力下,已經建成了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展示基地、中國雜交小麥基地,成為了中國小麥育種的風向标。
據介紹,百農5819系以為百農5847/百農4199為組合,采用分期脅迫環境、連續大群體定向培育與選擇而選育的小麥新品種。該品種繼承了百農4199的高光效特征,弱光照常灌漿,強光灌漿更快,根系活力強,成熟落黃好,耐濕、耐旱、耐高溫,能充分适應黃淮麥區氣候特點和生産水平,苗壯抗凍,抗寒性突出,莖稈堅實,一般條件下畝産不低于1400斤。百農5819籽粒大小均勻,角質,黑胚少,飽滿度好,容重在808-819克/升,商品性突出。
百農5819近年在區域試驗和生産試驗中的優異表現,不僅引起了毛莊群衆的注意,更得到了業界的關注。8月15日,河南科技學院與大北農安徽麥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滑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種聯豐種業有限公司、河南金蕾種苗有限公司舉行百農5819區域推廣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河南科技學院黨委書記宋亞偉、副院長賈積身,大北農豐度高科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石、大北農安徽麥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善超、河南滑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秀珍、河南中種聯豐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丹丹、河南金蕾種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瑞坤出席儀式,茹振鋼教授及小麥中心團隊成員參加儀式。賈積身分别與企業代表在百農5819小麥新品種區域推廣合作協議上簽字。
宋亞偉指出,希望合作雙方能以此次簽約為契機,開展更加深入的校企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種子在農業中的“芯片”作用,推動糧食産業發展,共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貢獻。王石希望“百農5819為大北農集團注入新的活力、提供科技支撐,為提高糧食核心競争力賦能助力,也希望雙方通過此次合作,産教深度融合,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趙秀珍表示,滑豐種業與河南科技學院有近30年的合作經驗,針對百農5819,公司将與中種集團在高産栽培配套技術方面加大合作研究,發揮雙方品牌、渠道、營銷團隊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優勢,與學校保持緊密合作,全力把百農5819打造成一個帶動農業發展的小麥新品種,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茹振鋼教授在介紹百農5819時說,該品種具有高産、多抗、穩産等優良特性,符合企業标準、農民需求,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新品系。他對合作種業近年來的發展給予高度肯定,表示合作企業擁有較完整的“新品種培育、品種示範、生産加工、經營推廣”的産業發展鍊條,相信此次合作一定會實現互利共赢。
糧食增産良種為先
一顆優質的小麥種子背後,映射着糧食大省河南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擔當。“今年全省小麥生産出現了喜人的‘三高’現象,那就是産量高、容重高、售價高,‘三高’的幕後,是小麥生産科技含量高,是我省近年來持續實施的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所有增産元素中,良種對小麥增産的貢獻率高達45%,優良品種是取得高産的核心要素!”9月初,茹振鋼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記者采訪時,茹振鋼教授正帶領學生們在人工氣候實驗室查看小麥新品種的長勢。“這裡是培育品種的夢工廠,一年五熟,一粒種子最多可以長87個穗。”品種加技術是河南小麥産量越來越高産的科技支撐,“十三五”以來,河南小麥品種不僅類型齊全,水平高,而且進入到推廣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設想一批的科技引領時代。據悉,近十年間,河南審定小麥品種324個;在國審小麥品種中,河南選育的有152個。茹振鋼教授的百農系列,累計種植超5億畝,成果價值高達600多億元。
大國糧倉,誰與争鋒。在國際形勢動蕩不安、世界糧食問題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加之疫情多點多地頻發,中原大地克服了去年特大洪澇災害、小麥晚播、長勢偏弱等不利影響,夏糧生産取得總産762.61億斤的好成績,在特殊之年再次發揮了“中原糧倉”定盤星的作用。
十年光陰,轉瞬即逝;十年成就,永不磨滅。如果說茹振鋼教授領銜培育的百農64、矮抗58、百農4199分别經曆了或者正在經曆着各自光輝十年的話,那麼,2022年,百農5819也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光輝十年。(記者 郭俊娟 通訊員 胡喜貴 李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