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吃的食物就越來越“軟”,使本來處于退化狀态的颌骨退化程度就更顯著,從而導緻錯合畸形不斷增多,于是正畸美學就應運而生。而牙齒移動的生物學原理正是正畸美學和口腔正畸學的基礎知識及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牙齒移動的生物學基礎進行深入研究。
牙齒受力後其位置可以發生移動,這種移動和牙槽骨、牙周膜等組織的生物學反應有着密切關系,是一個有着複雜的生物學内容的生物機械運動。矯治牙在牙槽窩中移動時,對牙齒本身和其支持組織不會引起病理性損傷,而是近似生理性的牙齒移動,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可以從牙齒移動的生物學原理中找到答案。
牙齒移動的生物學原理可以從牙槽骨的可塑性、牙骨質的抗壓性、牙周膜内環境的穩定性和牙齒受力後的組織改建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牙槽骨的可塑性
人的骨組織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亦具有很強的适應性,而牙槽骨是人體骨骼中代謝、改建最活躍的部分。改建包括增生和吸收兩個過程,兩者處于一個動态平衡的狀态,這是正畸治療的生物學基礎。
牙骨質的抗壓性在相同的正畸矯治力的作用下,牙槽骨逐漸吸收,而牙骨質卻沒有吸收或僅有少量淺層牙骨質吸收。牙骨質這種耐受吸收的主要原因是牙根表面總是覆蓋着一薄層尚未鈣化的類牙骨質,其對壓力吸收較牙槽骨具有更強的抵抗力,對深層牙骨質有保護作用。
牙周膜内環境的穩定性
牙周膜的細胞成分包括合成性細胞(成骨細胞、骨細胞和成牙骨質細胞)和吸收性細胞(破骨細胞、破纖維細胞、破牙骨質細胞),以及未分化的間葉細胞等。在保證牙周正常血液循環,各種細胞萬分的存在和分化的條件下,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各種細胞活性因子和活化及參與其組織改建活動。
牙齒受力後的組織改建
牙齒受力後的組織改建包括牙周膜的反應、牙槽骨的改建、牙根的吸收、牙髓的反應和颞下颌關節的改建五個方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