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其實無論是哲學家和科學家都曾經非常詳細地論述過宇宙和地球之間的關系。他們也曾經試圖去解釋宇宙的各種現象,以及地球上的各種現象。古希臘時期關于這個這部分的讨論尤其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天界完美不變?
總的來說,哥白尼革命之前,古希臘哲學家們認為天界是天界,大地是大地,兩者之間有不同的物理學規則,連構成的物質都是不同的。具體來說是這樣的,但是有個叫做畢達哥拉斯的哲學家,他對于數學極度的迷戀。他認為,天界運動的規律應該是完美的。
那什麼是完美的呢?
對于當時學者來說,他們認為有一些數字是完美的比如:10。他們還認為有一些幾何圖形是完美的,比如:圓。他們還認為一些特殊的立體圖形是完美的,也就是5個正多面體。
畢達哥拉斯、柏拉圖等人就認為,宇宙天體的運動應該是完美的,也就是勻速圓周運動。至于地球,我們都能發現,萬物都有朝向地面的趨勢,因此,地球和天界是不同的。
我們必須承認,這個理論現在看起來确實挺奇葩的。但是在當時确實是妥妥的主流理論。這個理論在亞裡士多德時期發展到了極緻。亞裡士多德認為,月球以下,是由水、火、土、氣構成的,其中火和氣比較輕,有遠離地球表面的運動趨勢,而土和水比較重,有向地球表面運動趨勢。而月球以上,這是由一種叫做以太的物質構成。因此,月球以上的宇宙遵循的是另外一套物理學理論,和月球以下是不同的。
不僅如此,亞裡士多德作為那個時代的集大成者,他把這套理論和地心說進行了結合,地球作為宇宙的中心而存在。地心說後來進一步又被托勒密等人補充和完善。基于這套理論,我們可以知道,古希臘人認為天界是完美不變的,完美的幾何軌迹,永恒不變的最外層天球。這些都是基于那個時期用肉眼觀測到的結果。
月上和月下的統一
托勒密的地心說最終在西方流傳的了1000多年,深受當時主流學術圈的認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幾位近代科學巨匠的出現。這幾位科學巨匠分别是哥白尼、第谷、伽利略、開普勒和牛頓。
其中,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但是日心說也存在這三個關鍵問題無法解決,分别就是地動抛物問題,說白了就是地球如果運動,人跳起來後,為什麼沒有落到後面,還有就是恒星的周年視差,說白了就是如果是日心說,地球動起來後,我們看到的星空應該是發生變化的,但事實并非如此。最後就是哥白尼的日心說和托勒密的地心說精度其實差不多,沒有準到哪裡去。
伽利略解決了地動抛物問題,又用望遠鏡看到了天界并非完美的。而第谷觀測到超新星和彗星也證明了天界并非完美的。開普勒這是直接提出了開普勒三大定律,讓我們知道天體運動并非是完美的勻速圓周運動,而是橢圓。但開普勒一直無法解釋為什麼天體運動的軌迹是橢圓。
牛頓通過提出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了為什麼天體運動是橢圓。當然,遠不僅如此。萬有引力定律還讓我們知道,為什麼地球上的物體都有往地球表面下墜的趨勢。
說白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就物理學規律來看,宇宙天體的運動和地球上物體的下墜其實都是引力造成的。因此,牛頓通過萬有引力定律統一了月上和月下的物理學規律。
宇宙學原理
到了近代,科學家們就提出了著名的宇宙學原理。
這個宇宙學原理讓我們明白,宇宙處處的物理規律應該是一樣的,沒有任何的天體是特殊的,這和之前的中心論是完全兩碼事。
但是宇宙學原理到底成不成立,實際上,我們還沒有辦法确定,它隻是目前科學家的普遍認同。但有一點是确定的,至少目前來看,我們所知的物理學規律适用于全宇宙的。舉個例子,構成地球的元素,其實我們都可以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而宇宙所适用的宇宙周期表和地球是一模一樣的。
除了基本的物質構成單位,我們知道目前宇宙中存在着四種基本作用力,分别是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地球上也同樣存在着這四種力。而這四種基本作用力則是确保了物質構成的粘合劑。
因此,從最底層的邏輯上看,至少到如今宇宙和地球是共用同一套物理學規律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