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唯心主義者是從自我來确立世界,但他們承認這個被自我确立起來的世界不一定就是世界本身,承認世界作為自我的産物隻是就世界對自我的呈現而言的。換句話說,在主觀唯心主義者看來,他們是從自我的角度認識世界,因而世界作為自我的産物,也僅僅是世界對個人的呈現,世界會因主體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樣貌。如同萊布尼茨的單子論,單子有“知覺”,單子能夠像鏡子一樣反映整個宇宙,但單子不是有質的不同便有量的差别,因而每個單子的“反映”會随單子自身的不同而不盡一緻。
主觀唯心主義者承認他們所看到的世界僅僅是自己的對世界的看法,而絕對唯心主義者,如黑格爾則認為,一切的總則與原則都是絕對精神,絕對精神是從精神自己的角度來确立世界,世界對絕對精神的呈現也就是世界對主體的呈現,因而不存在主觀唯心主義者所說的主體差異性。主觀唯心主義者是從自我來認識世界,絕對唯心主義者則借助于另一個載體來認識世界,并宣稱這個載體就是絕對的真理,絕對的真相。他們所認知的到的世界或其他事物,是這個載體給予的。不難發現,在絕對唯心主義者的宣稱下,哲學所做的隻是将絕對精神所意識到的、認識到的、看到的、發現到的東西講述出來。
這樣,哲學家通過消泯自身的主體性,保證他對絕對精神的認識等同于絕對精神的自我意識。然而,将這句話倒過來說或許更加發人深省,所謂絕對精神的自我意識,不過就是黑格爾自認為的對絕對精神的認識。
可以說,主觀唯心主義是有自知之明的唯心主義,而客觀唯心主義或絕對唯心主義卻是迷失了本性的唯心主義。無論“自我意識”将自己标榜為上帝的“自我意識”,還是絕對精神的“自我意識”,它無非是自我的“意識”罷了。也就是,不論是上帝的“自我意識”,又或者是絕對精神的“自我意識”,不過都隻是我們人所認為的它是上帝或絕對精神的“自我意識”。從本質上來說,這依舊是人自身的意識,所以,絕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黑格爾的自我意識,而是否與客觀世界的真正規律相符合,這不是黑格爾所關注的。因為他要聲稱的是,客觀世界應符合于絕對精神的發展。
同時,人類所鼓吹的上帝命令人類應遵守的法則原則秩序等,也都是我們人類自己的意識。正如費爾巴哈所說,上帝的本質就是人類的本質。人的本質是理性、愛、意志。但是人是不完美的,這時,他們會借助想象力,創造出人之外的自然或精神的東西來實現或體現自己的意圖或目的。于是,他們賦予另一個東西以他們不能滿足的理性、愛與意志,因此,所謂“神”或者“上帝”便産生了。這種神或者上帝就是人的異化的體現,人将最完滿的自己異化為另一個東西,并設想其是存在的。所以宗教産生的基礎也是人的本質。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上帝的本質不是别的,而是擺脫了自然限制的人的本質。
其實費爾巴哈并不是探索宗教本質的第一人,早在十八世紀,休谟批判了當時流行的用宇宙秩序推出有智慧的造物主上帝存在的所謂“設計論的證明”;在《宗教的自然史》中,他把“上帝”觀念的心理根源歸結為希望與恐懼。他認為,人們把引起希望和恐懼的對象拟人化,作為外在的崇拜對象,由此最先産生了多神教。後來又把“上帝”的觀念當作幸福的目标和力量的化身,形成了無限完善和全能的一神觀念。他把宗教觀念的産生和發展看作一個曆史的過程,是人類精神生活中的特定現象,從而剝去了宗教的神秘外衣,對近代歐洲啟蒙運動産生了重要影響。
難以否認,絕對唯心主義是黑格爾迷失了自我本性的主觀唯心主義。他不以自身的口吻,但攜帶着自身的主觀意識,創造了絕對精神。雖然黑格爾始終未擺脫唯心主義甚至是神學的頭銜,但他試圖解釋一個有理性、有意識的理性存在者便會經曆的一個結構是令人歎為觀止的,以一個前所未有的宏大的方式,把主體和客體結合成一個無所不包的體系,更是難以為曆史一筆抹殺的。
作者 古時雲擁月
我始終相信哲學思考的道路上,隻有無聊的成見,沒有無聊的人生。
本文來自「思廬哲學×百大up主計劃」創作者投稿。
「思廬哲學×百大up主計劃」已正式啟動。思廬為各位創作者提供支持,一起做有趣的、出圈的哲學。
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裡,我們将攜手共進,讓哲學真正地屬于所有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