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芍藥各争妍,
葉亂花翻臭午天。
何似竹籬茅屋淨,
一枝清瘦出朝煙。”鄭闆橋題《畫梅詩》
白梅給人一種質樸純粹的美感。
初衣解詩:自唐宋以來,歌詠梅花的詩詞,流傳下來的不計其數。粗粗翻起來,就有千首之多,還不談那些像紅樓夢自己結社,私家把玩無所流傳的作品。
梅花本來就已經标新領異,生在嚴寒,開于風雪,可以說人人都愛梅花,個個都能有好句。隻是作詩作詞的人多了,難免在意境和語言上難以出奇。梅花好寫也不好寫。
梅花好寫在于曆代的先賢,都有情景交融的佳句,後人略一感悟,信手拈來就是一首詩,又有典又有花。梅花不好寫在于,你說過的先賢早已說過了,就算是填補先賢的空白,也難免會落了下風。要知道中國詩畫最美的意境叫留白。
人家留白的地方,你占了去,果然有自己的出奇,但也未免枝桠橫斜。比如宋朝林逋的梅花,以疏影橫斜,暗香浮動總領梅花,後人的句子,不免都是橫斜起來。有些橫斜寫的好看,有些就不盡然。
賞梅
鄭闆橋是清朝中葉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但這個名聲可是他自己争來的。因為他不比一些達官顯貴,靠着自己的官聲,就可以出書傳詩。
這是一個民間的奇才,聰慧的天分,貧苦的家世,颠沛的生活,無望的仕途,他是為了生活賣畫為生,颠沛坎坷,對基層生活的認識,飽讀詩書,對王侯将相的平視,托物自拟,寄魂詩畫,達到了非凡的成就。我這裡沒有說是寄托詩話,用的是寄魂,也就是說他的詩作和他的畫作,是份外的鮮活和人感受靈魂的。
闆橋為世人所稱道的就是他畫竹子。有一則傳說說他終身不畫梅。其中有一首詩《題歲寒心事圖》是這樣寫的
“一生從未畫梅花,不識孤山處士家,今日畫梅兼畫竹,歲寒心事滿晚霞。”
說的是自己沒有畫過梅花,隻是因為今年的冬天太冷,畫上竹子和梅花,願竹梅相伴,互為知己。想必這是一首得到佳友,互相勉勵而欣慰的詩做。在這個詩的稿上,可以分明可以看見梅的原字是蘭,但也沒有塗抹掉,隻是将“蘭”圈了個圈子,加了另外一個梅花的“梅”。
關于鄭闆橋不畫梅的故事,有這樣的一則傳說,說是他在蘇州賣畫的時候,有人請他畫梅花,他說我的梅花比呂子敬先生差遠了,于是将來人領到了呂子敬的地方。直到三年之後,鄧闆橋離開了蘇州,呂子敬前來送行,鄭闆橋給他做了一幅畫,原來是一幅梅花。那幅畫枝幹橫斜煙霞滿紙,幾多梅花分在爽眼,呂子敬這才知道,鄭闆橋不畫梅花,是為了同行之中保證呂子敬的畫梅生意。畢竟他們都是面對市場求畫的顧客,用賣畫的錢來解決生計。
但是鄧闆橋絕對不是一生沒有畫過梅花,隻是說他畫的梅花不用于市賣。而鄧闆橋畫竹一絕,在意見上要勝人一籌,所以他的梅花畫,和梅花詩,總是格外清奇。
比如在他的《竹梅圖》的對聯上是這樣寫的。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說實話,梅花肯定有仰面的,但是從這裡可以看出鄧闆橋将自己對人生的道理,融彙到了這幅對聯裡,是表示梅花清傲,但絕對不會是那種咄咄逼人,或者阿谀奉承。
那麼初衣還從現在流傳下來的一幅鄭闆橋的梅花圖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鐵幹留清影,橫斜兩三枝。”兩個瓶子裝的梅花,疏落有緻,想必是給朋友的立軸。
那麼最打初衣眼睛的,就是這首被傳聞也是題在畫上的梅花詩。
“牡丹芍藥各争妍,
葉亂花翻臭午天。
何似竹籬茅屋淨,
一枝清瘦出朝煙。”
這首詩是以牡丹的富麗與喧嚣,來對比竹林茅舍的清貧,那句“葉亂花飛臭午天”與其說的是花,不如說的是那些熙熙攘攘,擠在富貴路上的人,一路粉面朝天,阿谀奉承。
“何似竹籬茅屋淨,
一枝清瘦出朝煙。”
這句話非常的有神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但在鄭闆橋這首詩裡,這早上的山村的梅花,幹幹淨淨的綻放在朝煙裡,竟比荷花清奇俊俏,照眼不凡。
這裡的梅花,生動鮮明,不是雲山霧罩的仙子,而真正的是從鄉野中生出的天然俊秀之美,讓人覺得分外的清爽,比仙子真實,比牡丹高貴。
而那一個“出“字,極其的生動靈活。
其實也是一個畫家長期的觀察生活和用筆墨做畫,用自己的靈魂,感受梅花的生長,仿佛通過詩就能夠聽得見梅花成長抽節的歡喜。想必鄭闆橋的竹子,是讓人能夠感受竹子的拔節聲響吧。
這就是鄭闆橋,作詩作畫的精髓。将自己融入了梅花竹子,才有着别緻的角度和新穎的贊美。
鄭闆橋關于梅花的詩,非常的多。想必他也是踐行的自己不壓制同行的雅願,所以他的梅花圖相對較少,但是就算是如此,流傳下來的也不是絕無僅有,而且每圖都是精品。
初衣已經從他的詩中領略到了他畫作的魅力。
梅尚如此,何況竹焉。
“牡丹芍藥各争妍,
葉亂花翻臭午天。
何似竹籬茅屋淨,
一枝清瘦出朝煙。”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