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慈 姑(《嘉祐本草》)
山慈姑為蘭科植物杜鵑蘭和獨蒜蘭的假球莖。前者主産于黃河流域及西南、華南等地;後者主産于西南地區。味辛、性寒,有小毒。歸肝、胃經。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臨床用名山慈姑。
【本草彙言】
《本草綱目》:(根)主疔腫,攻毒破皮,解諸毒蠱毒,蛇蟲狂犬傷。
(葉)塗乳癰、便毒尤妙。
《本草經疏》:山慈菰,味辛氣寒,善散熱消結,故主癰腫瘡瘘,瘰疬結核等,昔人用醋磨傅,今人亦入藥中。
《本草蒙筌》:味辛、苦。有小毒。生搗為拔毒敷藥,頻換則靈;焙研合玉樞神丹,必資作主。消癰疽無名疔腫,散隐疹有毒惡瘡。蛇虺齧傷,并服神效。
《本草乘雅》:山慈姑,剝人面皮,化人疣贅,其嚴命威毅,而言慈者何?然皺顔黯色,癰瘘菩瘰之人,面目可憎,厥形原無生人理矣。
《景嶽全書》:味甘微辛,有小毒。治癰瘍疔腫瘡瘘,瘰疬結核,破皮攻毒,俱宜醋磨傳之。除黑斑,剝人面皮,宜搗汁塗之。并治諸毒蟲毒,蛇蟲狂犬等傷,或用酒調服,或幹摻之。亦治風痰痫疾,以茶清研服,取吐可愈。
《本草備要》:瀉熱解毒。
甘微辛,有小毒。功專清熱散結。治癰瘡疔腫,瘰疬結核,醋磨塗。解諸毒、蠱毒,蛇蟲、狂犬傷。
《本經逢原》:山慈姑攻堅解毒,治癰腫瘡瘘,瘰疬結核等證,紫金錠用之,亦是解諸毒耳。丹方治面上瘢痕,用山慈姑末,和輕粉、硼砂末各少許,先用堿水筆塗患處,次摻上藥,太乙膏蓋,日易一次;俟疙瘩消盡後,以鷹屎白、密陀僧末蜜水調護,數日勿見風,日效。惟眼胞上者不可治。以其眨動不辍也。
《本草求真》:[批]瀉熱散結,治瘰疬等毒。
山慈姑專入肺。味苦微辛,氣寒微毒。功專瀉熱消結解毒。故凡症患癰疽,無名疔腫,瘾疹惡瘡,蛇虺齒傷,瘰疬結核等症,用此外敷,醋磨塗。固可解散,内服亦可調治,總為解毒散結之方。《普濟方》治粉滓面〖HT5”,7〗黑〖KG-*3〗〖HT5”,7”〗幹,用山慈姑夜塗旦洗。但性寒涼,不可過服。
《得配本草》:甘、微辛,寒。有小毒。入足陽明經。清熱散結。治疔腫、惡瘡、瘰疬,解諸毒。配茶清,吐風痰痫病;配瘡耳草,治癰疽疔腫。
《本草新編》:山茨菇根,味辛、苦,有小毒。消癰疽、無名疔毒,散隐疹、惡瘡,蛇蟲齧傷,治之并效。此物玉樞丹中為君,可治怪病。大約怪病多起于痰,山茨菇正消痰之聖藥,治痰而怪病自可除也。
或疑山茨菇非消痰之藥,乃散毒之藥也。不知毒之未成者為痰,而痰之已結者為毒,是痰與毒,正未可二視之也。
《本草分經》:甘寒微辛。清熱散結,解毒。
慈菇,苦、甘,微寒。行血,能下石淋,治百毒。
【現代藥理研究】
1. 山慈姑有抗痛風作用。所含秋水仙堿對急性通風性關節炎有治療作用,可在幾個小時内使關節的紅腫熱痛消失。
2. 山慈姑有抗腫瘤作用。對急性淋巴細胞性及粒細胞性白血病患者白細胞脫氫酶有抑制作用,秋水仙堿可抑制腫瘤細胞,但毒性大。
3. 山慈姑有降血壓作用。所含的杜鵑蘭素可使大鼠血壓下降,其作用可持續30分鐘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