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闆“,一提這詞,你想到了什麼?
前蘇聯是惟一一個敢和美國叫闆的超級大國——《中國青年報》2006.5.4
蔡駿新作《蝴蝶公墓》叫闆斯蒂芬·金。(《北京娛樂信報》2007.1.15)
上海交通大學一女教師開博客叫闆“芙蓉”。(《上海青年報》2005.8.3)
這些新聞标題不言而喻,生活中,人們喜歡把向人發出挑戰稱為“叫闆”,現在一些嘻哈選手動不動的就要“battle”也是這個意思,看到他們劍拔弩張,着實為節目增添了不同的風采。
那麼,“叫闆”這個詞是從何而來,人們為什麼要用“叫闆”來表達這個意思呢?
翻閱相關資料,“闆,古拍也。”
在古代樂曲中,闆和鼓是打拍子最常見的樂器。闆所打出來的是強拍(音樂術語,就是小節裡應着重的一個或幾個音),鼓打出來的是次強拍或弱拍。
根據這種打拍方式,早期的戲曲藝人們提出了“闆式”一說。所謂的“闆式”是指戲曲音樂的節拍和節奏形式。其中包含闆眼和下闆形式兩層含義。
“闆眼”指的是強拍、次強拍和弱拍相結合的節拍形式,又分為一闆一眼(二拍子)、一闆三眼( 四拍子)等形式;“下闆形式”指的是節奏的形式。
說到這裡是不是有點暈了,别急,還有更複雜的,以戲曲唱腔為例,演員唱詞跟着闆出的叫“應頭闆”,跟着音樂後半拍唱詞叫“腰闆”。
那些智慧的藝人啊,又根據節拍節奏的強弱舒緩,又将闆式分為叫闆、起闆、轉闆、留闆、歇闆、砸闆等。
所以啊,“叫闆”來源于戲曲演員和樂師的合作,演員以一定的唱腔示意戲曲樂隊指揮,下面的唱段是什麼節奏的闆式,若是合作多年的兩個人那可真是默契非凡啊。
叫闆通常用在戲曲中的慢闆、二六闆、箭闆、滾闆等闆式中。它的曲調以散闆為主。為了能夠使表演更加藝術,演員在道白的最後一句上運用叫闆的方法,或以語氣示意,或用動作唱腔示意,司鼓銅器便會轉奏出下一唱段的闆式。
嘿,你說這像不像一種提前安排好的暗号?這不僅僅在戲曲中出現!
交響樂有“叫闆”,指揮會有固定的手勢和姿态來暗示演奏者們,排球運動裡有“叫闆”,前面的隊友會把手背在後面打手勢,暗示隊友要如果配合,籃球運動也有“叫闆”,那些精彩的空中接力和助攻,無疑都是運動員們提前做好的功課......
總之,“叫闆”一詞的使用已較為普遍,這得益于網絡的發展,但這本來是一種相互配合讓演出更完美的方法,咋就變成了挑釁或挑戰的意思了呢?真是奇怪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