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不久前,位于上海交通大學闵行校區内的菜鳥驿站為了提高快遞包裝的循環使用率,在校園裡推行“回箱計劃”,回收快遞紙箱并進行再次共享使用,受到師生歡迎。圖為11月13日,寄件員(左)使用回收紙盒幫顧客包裝需要快遞的物品。
新華社記者 方 喆攝
京東物流用廢舊快遞盒制作的“愛心小窩”。這些“愛心小窩”既可以提醒人們注重環保包裝的實用,也體現了對流浪動物的關愛。
京東集團供圖
随着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居民消費的升級,商品包裝的需求量持續走高,包裝樣式也越來越講究。不少産品從過去的無包裝、散裝變成了如今的精緻包裝,一定程度上還出現了過度包裝的情況。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與國家郵政局聯合推行快遞包裝綠色産品認證制度,就《快遞包裝綠色産品認證目錄(第一批)》和《快遞包裝綠色産品認證規則》對外聯合發布公告,倡導商家和消費者使用簡化包裝、綠色包裝。不少消費者表示,相比包裝精美,大家更在意産品本身。消費升級,提升的應當是産品品質,而不是外包裝。
“華而不實”性價比低
買東西有個好包裝,裡子面子都過得去。然而,包裝過度,消費者感覺不一定好。
武漢姑娘劉茜就曾遇到過“包裝的煩惱”。“很多快遞和外賣的包裝真的很誇張!之前我買一個電動牙刷,本來我認為東西會裝在一個小盒子裡,但快遞寄過來一個大箱子,害得我在快遞點找了好久才發現。打開一看,裡面并沒有多出什麼有用的東西,都是些泡沫之類的塑料,這多污染環境啊!外賣有時候也是這樣,一丁點兒調料都會鄭重其事地裝到一個精緻的盒子裡,真的很浪費!”劉茜歎着氣說。
有這種遭遇的,不止劉茜一人。在北京從事互聯網工作的林楠點生鮮、蔬果類外賣的時候,常會發現包裝很“過頭”。據林楠介紹,很多生鮮類外賣會先裹上塑料袋,敷上冰袋,再用銀色的保溫袋包起來,最外層還要再套上更厚的塑料袋。水果類外賣包裝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個香蕉要先拿塑料袋裝一層,再套上海綿網套。
“我在生活中比較注重環保,去逛超市有自己帶袋子的習慣,而且喜歡重複使用帆布袋,盡量減少使用塑料袋。無論是外賣還是快遞,遇到綠色包裝的,我會給店家刷個好評。過度包裝,不僅性價比低,也讓我有一種污染環境的内疚感。”林楠說。
除了快遞之外,在線下一些超市和商場,過度包裝的現象也并不少見。
在北京市西直門一家生鮮超市裡,筆者看到,大部分瓜果蔬菜都是包裝好的,幾乎沒有散裝,甚至有很多“豪華包裝”:一串提子不僅要被裝進保鮮袋,裹上海綿網套,還要再裝入一次性塑料盒裡;一根120克的香蕉會用一個專用塑料袋單獨地包裝起來;60克的玉米粒單獨成袋;甚至一根絲瓜、一根黃瓜都要被單獨放進一個塑料保鮮袋裡。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包裝費用最後還不都是我們來埋單!”退休職工王立華說,自己在逛超市的時候習慣買散裝的瓜果蔬菜,不僅實惠,還可以挑一挑。“精緻包裝”雖然好看,但是華而不實,同樣的東西貴了不少,有時包裝過于精美還掩蓋了質量問題。
政策引導“舍末逐本”
過度包裝擡高了成本,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快遞業務量已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快遞業每年消耗紙質廢棄物900餘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并呈快速增長趨勢。
針對這些問題,有關部門政策規範的力度越來越大。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副司長薄昱民介紹,首批快遞包裝綠色認證目錄優先選擇了在快遞行業中使用量大面廣的包裝箱、膠帶等10種産品。獲得綠色認證的快遞包裝産品就意味着滿足了資源節約、環境無害、消費友好等方面的特性要求。比如,采用天然、可降解或可回收的原材料,嚴格控制産品重金屬含量,無刺激性氣味,可多次循環使用,膠帶使用少,可回收等。
“以常見的紙質快遞包裝箱為例,通過綠色産品認證的包裝箱必須使用回收紙或回收植物纖維作為基礎材料,并對鉛、汞等金屬含量進行嚴格控制,産品封裝采用卡扣、拉鍊等設計,少用或不使用膠帶封裝,産品氣味達到國家和行業标準的要求,使用環保的水性油墨印刷且印刷面積不超過規定比例。”薄昱民說。
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侯延波表示,快遞包裝綠色治理關系到包裝生産企業、電商企業、寄件人、寄遞企業、收件人、回收企業等多方主體,涉及包裝生産、使用、回收處理全産業鍊條以及上下遊各方面,相關治理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截至8月底,全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94.3%,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68.5%,可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87.2%,新增3.5萬個設置标準包裝回收箱的郵政快遞網點。未來,國家郵政局将通過積極開展政策宣傳、積極引導寄遞企業提升綠色包裝比例和應用規模、強化配套支撐建設等方式,促進包裝領域綠色發展。
“支持國家的這個政策!包裝是為了保護商品不受損壞,也是為了看起來更美觀,但是過度包裝就類似于‘買椟還珠’‘舍本逐末’了。不僅浪費木材資源,還會污染環境。”從事市場營銷工作的李俊文表示。
向“套娃式”包裝說不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消費者需求不斷升級,但願意為過度包裝“買賬”的人卻越來越少。
“作為女生,我承認自己比較看重商品的‘顔值’。比如買禮品和精裝書時,就會挑三揀四,還有一些比較貴重的化妝品和護膚品也會擔心包裝不過關會在運送途中受到損壞。但我也想強調,我需要的是‘恰到好處’的包裝,而不是那些‘套娃式’的包裝,左一層右一層、拆開一層又一層,把本來普通的商品裝進木盒、金箔、玻璃裡,這就有些變味兒了。”在重慶一家出版社工作的任桐說。
在包裝領域,不少企業也紛紛探索綠色發展之道。
今年“雙11”期間,京東物流就聯合皇家、瑪氏、麥富迪、冠能、伯納天純等寵物品牌共同發起了一項以關愛流浪動物為主題的“盒以為家”公益活動,号召消費者将快遞箱循環利用。活動期間,消費者隻需要按照快遞箱上的文案指引,沿虛線裁剪折疊,就可以将紙箱輕松改造成為一個動物小窩,放置于小區樓下、城市街角處等流浪寵物聚集的地方。
抱樸再生創始人劉學頌告訴筆者,過度包裝問題,一定程度是商品提供方過于簡單片面地理解消費者對品質提升的要求。适當而實用的包裝是一種進步,過度包裝則會起到反作用。如何降低包裝材料給環境造成的影響,是實現綠色發展過程中必須考慮的。
“抱樸再生是一個通過廢棄飲料瓶的回收再生來制作潮流産品的品牌。我們希望以此消減存量白色污染,賦予廢棄物以第二次生命。基于‘包裝減量、重複利用、循環再生’三大原則,我們的産品僅保留最基本的包裝,材質以再生紙與再生聚酯纖維為主,但外觀同樣精緻美觀。比如,抱樸再生為連鎖咖啡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中,将其部分門店廢棄的冰杯與飲料瓶循環再造成禮袋、禮盒絲巾,就兼顧了商業價值與社會效益。”劉學頌說。
在劉學頌看來,随着時間的推移,為過度包裝“買賬”的人會加速減少,“少即是多”“簡約即高級”的審美理念會更加深入人心。未來,政府及有影響力的企業、行業組織及媒體,都應勇于擔起社會責任,倡導綠色消費、綠色包裝、綠色發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