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吃這件事,沒有人比我們中國人更愛吃了,我們的“千古吃貨”蘇東坡更是寫詩說“自笑平生為口忙”,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熙熙攘攘不就為了一口飯麼?
可就這一口飯,說不盡的甜蜜憂愁。你有沒有留意過,你每天花在吃吃喝喝上的時間是多少?這個數字說出來可能無比驚人,《橘子甜不甜,隻有腦知道》的作者亞曆山德拉·W·洛格測算了一下,她的時長是4小時33分鐘,而她還是一個對美食不那麼沉迷的普通人。
據統計,我們完全沒有意識到,我們每天做跟往嘴裡塞東西的決定200-300個,要吃還是不要吃,我們重複做這樣的決定,我們這麼努力,可是這麼多年,我們依然把自己養成了一棵“多肉”。
關于肥胖的疑惑,以及如何減掉身上多餘的肉,我在《橘子甜不甜,隻要腦知道》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這本書緻力于從心理學方面探究人們的飲食偏好及飲食行為,我的關注點主要放在“過度飲食和肥胖”以及“剔除錯誤的飲食習慣,保持好身材”這兩個點上。
那麼現在,讓我們開啟我們的瘦身之旅吧。
你努力減肥,為什麼越減越肥自從結婚之後,老公就在肥胖的路上一條道走到了黑。還美其名曰,這是“幸福肥”。我也一直很感歎,我有好好養來着,怎麼就養成了一坨多肉呢?
自從看了《橘子甜不甜,隻有腦知道》我找到了答案。
01我們的最愛——甜蜜的負擔
我們對高糖、高脂肪、高卡路裡的食物有天然的好感。看到三高的食物,我們馬上兩眼放光:烤雞翅膀,我最愛吃,好感度 10000, I want you!
而這種偏好是就好像嵌入了我們基因裡一樣,從娘胎裡就帶出來了的。
科學家雅各布·E.施泰納發現,當嬰兒在接觸到任何母乳或人工喂養之前嘗到甜味溶液時,面部表情和成年人嘗到甜味時的面部表情非常相似。甜味刺激引起了面部肌肉明顯的放松,表現為“心滿意足”的表情。(見下圖)
1.休息時表情;2.對蒸餾水的反應;3.對甜味溶液的反應
也就是說,我們打娘胎裡就很喜歡甜蜜蜜的東西。所以可樂有另外一個稱呼“肥宅快樂水”,是多麼符合我們的内心。
同時發達的工業,自然會為我們的“口腹之欲”服務,大量的高糖、高鹽、高脂肪的食物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了。什麼薯片、烤串、爆米花,什麼薯條、漢堡和奶茶,一股腦兒的跑到我們面前來。
“啊,要不要吃呢,烤串好好吃呀……啊,不行不行,打死不吃,減肥呢……我就吃一小口,應該沒有關系……好好吃呀,都吃了一口了,丢掉好可惜,要不吃掉一串吧……吃都吃了,今天放縱一次吧。”可憐弱小又無助你,再一次拜倒在美食的石榴裙下。
然後電視節目也使壞,什麼《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日出之食》……一連串的美食節目,還有美食連續劇《人間煙火花小廚》等,“周末窩在沙發裡,一盒泡面配電影”,突然發現不對,你太餓了,一包泡面不夠,得兩包。
我們對三高,不,也許可以說四高(包括高鹽)的食物,那叫一個熱愛,能延續到生命的終點,書中講到死刑犯最後一餐的選擇,我們來看看。
泰德·邦迪(Ted Bundy):連環殺手;處以電刑;佛羅裡達州斯塔克。最後一餐:牛排、雞蛋、煎土豆餅、咖啡。
加裡·馬克·吉爾摩( Gary Mark Giallmore):謀殺犯;1977年1月24日被行刑隊槍決;猶他州的山上。最後一餐:漢堡、雞蛋、土豆、咖啡、威士忌。
傾裡·史密斯和理查德·希科克(Perry Smith and Richard Hickock)謀殺犯;1965年4月14日被處以絞刑;堪薩斯州蘭辛。最後一餐:蝦、炸薯條、香蒜面包、冰激淩、草莓和鮮奶油。
無一例外,全都是高鹽、高脂肪、高糖、高卡路裡的。
你們說,這樣的食物吃下去,怎麼能不胖成一個球呢,那不是太違背大自然規律了麼?
02胃說,我覺得已經飽了;嘴巴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胡吃海塞一直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生在中國這片領土上的人,有一顆愛吃的心,一張愛吃的嘴和一個塞得下的胃。
老朋友見面,得下館子,一群人烏央烏央地就去了。然後一點菜,十幾二十個菜……最後一口一口往嘴巴裡塞,你說你吃夠了,那可不行,桌上還剩下一半呢,都得吃了,不能浪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伯伯種菜很辛苦的,知道吧,來大家把這個菜分一分。然後一個個吃得油光滿面的才肯罷休。
過年過節的更加不必說了,家裡的年夜飯,一直從年三十吃到初七。每逢佳節胖三斤嘛,不胖三斤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回去過年了。
最後胃跟嘴,發生了嚴重的分歧。
胃:嘴巴兄弟,我覺得我已經吃飽了。
嘴巴: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我還沒品味夠。
胃:可是我已經很撐了。
嘴巴:沒關系的,撐一撐就大了,以後可以吃更多。
胃:……(無言以對,太難了)
于是我們越吃越多,胃口也越來越大,肥胖也就不言而喻了。
03 胖子的世界你不懂:減肥,是一個不幸的計劃
恺撒:
願我身邊胖子多,
油光滿面真快活。
看卡修斯瘦奸相
狡詐危險趕快躲。
——威廉·莎士比亞(1599/1936)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如果一個家裡,爸爸媽媽都很胖,那麼他們大概率上會生出一個胖孩子,多大的概率呢,書中給出的數字是70%
肥胖的一家人
你以為這是基因決定的麼?不完全是,父母和孩子共享的不僅僅是基因,還包括家庭環境。
我們用腳趾都能想象,能夠把自己養這麼肥的父母,能夠給自己的子女提供什麼類型的食物呢?低脂低糖高蛋白質的健康食物?恐怕是我們異想天開,估計隻能提供相反的食物。
這種影響,還不僅僅是發生在父母跟孩子之間。還發生在你跟你好朋友之間,你的好朋友夜宵吃了一隻豬蹄,她是恨不得你快點吃掉一條烤魚。
這就是一種社交壓力,因為身邊的人都在吃,所以我們也要照做,不然要顯得不合群了。
比如我老公,他有一次剛剛跑步回來,同事喊他去燒烤,這個同事又是他的上司,不去吧太不給面子,以後怕是要穿小鞋。他就去了,然後同事開始吃烤串,烤羊排,老公坐在一邊,靜靜地看着他同事吃。
隻見這個是他上司的同事,滿嘴油光,砸吧嘴看着他。我老公被他看得發毛,機械地拿起一個羊肉串往嘴裡塞……
也是呀,這麼冷靜地坐着甯死不從的樣子,讓滿嘴油光還砸吧嘴的同事情何以堪。
所以,減肥計劃在現實中是多麼難以實施,可想而知了吧。
剔除錯誤的飲食習慣,你也可以不那麼胖我吃飯總是那麼盲目,在失控的吃喝裡,我們吃得多,享受的少,人還胖得快。希望下面三個方法能幫你擺脫錯誤的飲食方法,讓“瘦成一道閃電”不再是一個夢想。
01 咀嚼口香糖一樣咀嚼食物
咀嚼口香糖(無糖或者普通的),或者隻是更多地咀嚼食物,都可以降低你後續的饑餓感和吃東西的量。
我們古語有雲“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我們平時吃東西,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樣,胡吃海塞的,有東西就往嘴裡送,就像豬八戒吃人參果一樣,一口給吞了,什麼滋味都沒有嘗出來。
正念飲食法告訴我們,我們不必苛求把所有的食物都吃完,但是每一口,都要好好享受。我們要擁抱食物,而不是對抗食物,吃東西的時候不能有負罪感,感受食物在嘴裡的美好,感受每一次咀嚼食物的變化。
因為胃感覺滞後的原因,如果我們吃得太快太急,就很容易吃多了,吃撐了。但是我們慢慢吃,每一口都去感覺一下,自己是不是吃飽了,這樣有助于我們吃下适量的食物。
02 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
高升糖指數與饑餓有關,低升糖指數與飽足有關。
升糖指數,是食物進入人體之後,人體血糖上升的速度,其實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隻需要記住,血糖上升的越慢,我們就餓得越慢。那些升糖指數低的食物可以使我們餓得慢一點。
那麼我們就需要知道哪些食物的升糖指數低,哪些食物的升糖指數高,不過這裡大多數人估計都會選錯。
要不我們先來做個選擇題如何,你認為以下四種食物哪種讓血糖上升最快:
A)一塊全麥面包;
B)一塊士力架;
C)一勺白糖;
D)一根香蕉。
選好了麼?公布答案啦,A71,B55,C68,D54。是不是沒有想到,一塊面包的升糖指數要比一勺糖高,所以,能少吃主食就少吃主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我知道你依然很為難,所以我給你放了一個升糖指數表,有助于你以後對照選擇食物。
食物升糖指數表
03 挑戰減少500大卡
很多健康類科普書告訴我們,女孩子每天需要的能量為1200到1500大卡,男孩子為1500到1800大卡。這是一個簡單又粗暴的規定,對不對呢?對,非常有用且準确。但是你要怎麼衡量你自己吃下的是這個區間的能量呢,特别不好衡量對不對?
你總不能到任何地方都帶着一個能量表,對吧。
另外一點,同樣的菜,外婆家燒的跟奶奶家燒的配料都不一樣,能量自然不一樣;媽媽今天心情特别好,燒紅燒肉多放了一勺糖;買雞腿,是買大一點的還是小一點的……你腦袋都大了,用盡所有的辦法都計算不出來。
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在你想減肥的情況下,找出自己平時吃的食物,尤其是零食,薯片、火腿腸、奶油蛋糕、冰激淩……這些食物的外包裝一般都有寫熱量是多少,我們食品包裝上的标志是千焦,一千焦等于250大卡。比如一包100克的薯片,大概就是500大卡。
然後你就從你的食物裡面減少,相當于500大卡能量。你按照減少後的食物吃,吃上6個月,大概率上你會瘦下來。
結語寫到這裡,我還有一點想要表達的是,食物是美好的,我們如果能夠保持一種健康的方式去享受食物,就不會在吃與不吃之間難以抉擇。
其實在我們的文化裡,吃有時候不是為求一飽,更多的是盤中滋味,席間風情……我希望通過我們健康的飲食,我們能夠在美食裡讓心靈和胃都得到享受。
我是@林小瑩私語 一路有我,談情亦談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