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轉換效率不斷提升背景下,HJT(矽異質結光伏電池)産業化進程正顯著加速。
根據公開資料,2022年以來,隆基綠能(601012.SH)、安徽華晟、金剛玻璃(300093.SZ)、華潤電力(00836.HK)均公告GW級HJT項目,潛在招标訂單合計18.6GW。業内預計,2022年行業HJT招标有望達20GW-30GW,“産業化速度遠超行業預期”。
而據隆基綠能官微消息,隆基 HJT研發近日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經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測試M6全尺寸電池(274.4c㎡)光電轉換效率達26.50%,創造了大尺寸單結晶矽光伏電池效率新的世界紀錄。此前在2021年10月,隆基綠能曾一周兩破HJT電池效率世界紀錄,最高轉換效率為26.3%。
電池廠商加快HJT量産招标
三洋HJT專利保護于2015年到期後,國内外光伏電池企業開始大力推動HJT量産。
“2023年,HJT市場占比約為6.5%,到2025年會上升到14%,2025年之後,HJT的市場份額可能會超過TOPCon。”有光伏行業分析師表示。
集邦新能源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HJT規劃産能約148.2GW,其中在建/待建産能達141.9GW。随着設備國産化進度加快及工藝升級,多家廠商近期開始加快量産招标。
其中,隆基綠能2022年4月發布環評報告,内容為隆基中央研究院一期新型高效電池中試項目,建設規模1.2GW。由于此次中試線的設備是生産HJT所需的激光切割機、制絨清洗機、PECVD、PVD、絲網印刷機等,浙商證券預計該項目與HJT電池相關。
安徽華晟、華潤電力于2022年5月分别公布12GW、4.8GW的HJT建設項目,加上已實現的2.7GW産能,預計安徽華晟2023年HJT電池産能将達7.5GW。
金剛玻璃則于2022年6月發布公告稱,拟投資42億元建設4.8GW異質結電池 組件項目,預計建成後年均利潤總額7.7億元。
此前,光伏矽料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分别在四川成都、安徽合肥建設1GW、200MW HJT項目。2021年3月,公司200MW的HJT中試線平均效率、最高效率分别為24.3%、25.18%,平均良率達97.84%。同時,1GW的HJT中試線于2021年7月下線了首片電池片。
滬上一位新能源基金經理對第一财經表示,HJT産業化進程目前看進展都比較順利。
HJT産線設備基本實現國産化
随着行業加速擴産,HJT設備廠商訂單迎來爆發。
當前HJT設備已基本實現國産化。根據各公司公告的設備招标情況,邁為股份(300751.SZ)、捷佳偉創(300724.SZ)等已成為較為核心的設備供應商。
2022年4月,邁為股份獲印度REC 4.8GW的HJT設備訂單。此前,公司還與通威股份、安徽華晟、金剛玻璃等多個客戶展開合作,并斬獲多個GW級訂單。
從具體産線來看,安徽華晟的兩條産線設備均由國内廠商提供,邁為股份參與了除産線1中PECVD設備以外的其餘設備。金剛玻璃在2021年啟動的1.2GW HJT項目是邁為股份第一次整線交付HJT GW級設備。該項目由2條600MW産線組成,采用G12大矽片,單機産能7200片/小時,絲印4800片/小時,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通威股份合肥基地的設備采用國産和進口結合的模式,成都基地則全部國産化,主要供應商為邁為股份、捷佳偉創、鈞石能源。
2022年6月,邁為股份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HJT設備已成功導入微晶技術,同時,公司與産業鍊各環節廠家共同積極推進降本。從投資額度看,主要由邁為股份挑起大梁的安徽華晟産線,單GW設備投資額從産線1的5.75億元下降到産線2的約4.5億元。
捷佳偉創同邁為股份一樣,也是為數不多的布局HJT設備全種類的企業。其中,RPD設備提效優勢顯著,管式異質結PECVD則具備開機率高、投資成本低等特點。同時,公司也是國内為數不多同時擁有PERC/TOPCon/HJT三種工藝設備供應能力的企業之一。2021年,公司還突破行業曆史,生産的HJT設備成功進入歐洲市場。
金辰股份(603396.SH)則主要發力PECVD設備。公司在穩步發展組件傳統業務的同時,順利發行3.8億元的定增,加碼20台/年的PECVD設備産能。2021年,公司PECVD設備獲晉能科技産線驗證,且平均效率已達24.38%;2022年3月,公司首台微晶PECVD設備已發晉能科技驗證,将量産轉換效率目标定位在25%以上。
浙商證券預計,2025年HJT設備市場空間有望達419億元,2020-2025年CAGR達80%。在淨利率20%、25倍PE假定下,HJT設備行業市值2000億元,預計龍頭市占率超50%、達千億市值。
降本仍是首要問題
作為一種全新的電池技術,HJT起始效率高且提升空間大。這是因為HJT是雙面對稱結構,發電量要比單面電池多出10%以上,目前雙面率已經達到95%。
除了轉換效率高,由于光衰減和溫度系數低,HJT穩定性也較為突出。HJT電池10年衰減小于3%,更有松下的HJT電池24年幾乎無衰減。溫度系數方面,HJT的電池溫度系數低于PERC,能減少太陽光帶來的熱損失。
但多位業内人士表示,降本是HJT目前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Solarzoom數據顯示,HJT電池生産成本0.9元/W,較PERC高出0.2元/W。
事實上,HJT仍具備較大降本空間。一方面,HJT支持矽片薄片化技術,可以大幅降低電池片矽成本;另一方面,HJT制備溫度低也可以在能源方面實現節約降本。
上述光伏行業分析師稱,HJT降本路線清晰,2022年底可望降到可以大規模量産的水平,2023年上半年産量會進一步提升。最終HJT市占率何時能超過PERC,主要就取決于降本速度。
從光伏電池整體格局來看,近三年還是PERC當道,N型電池目前也是TOPCon占主流,保守估計2025年HJT才會超過TOPCon。上述新能源分析師表示,在HJT加速産業化的進程中,也不排除有其他技術推廣速度更快的可能性。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一切後果自負。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