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南北春節習俗的不同

南北春節習俗的不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6 17:15:56

春節,标志着除舊納新,萬物複蘇,人們在家的召喚下,阖家團聚,互訴親情。中國地域廣大,物産豐富,各地不同的民俗,暈染出春節的别樣氣氛。

南方的小夥伴想去北方體驗一下過節的年味,北方的小鮮肉想到南方嘗試一下迎春的樂趣,那麼南方和北方過年到底有什麼差異呢?

南北春節習俗的不同(南方和北方的習俗有什麼不同)1


  • 臘月二十三 or 臘月二十四

在年俗中,小年是不可或缺的。民間在小年要掃塵和祭竈。“塵”與“陳”同音,有着除舊布新、驅邪納福的寓意。人們洗碗刷鍋、換洗被褥、疏通溝渠,以幹淨整潔的面貌迎接新年。除此以外,竈神文化根植于年俗之中,這位基層大神不僅執掌竈火、管理飲食,還能夠考察民情、懲惡降福。人們期望用祭竈的方式,保佑來年風調雨順、豐衣足食。

晉代名人周處所著的《風土記》明确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竈,謂竈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說明小年應該是臘月二十四。南宋詩人範成大在《祭竈詩》中有雲:“古傳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進一步證明小年定為臘月二十四,早已成為約定俗成的習俗。

現實中,南方和北方的小年相差一天,這與一向節儉的雍正皇帝有關。當時,臘月二十三宮廷在坤甯宮舉辦祭天大典,雍正為節省開支,下令當天将祭天和祭竈的儀式一起進行。民間逐步形成了“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小年的日期各有不同,皇家提前臘月二十三,民間沿襲臘月二十四,水上船家延期臘月二十五。而北方民間紛紛效仿皇家,造成北方的小年比南方提前一天。

南北春節習俗的不同(南方和北方的習俗有什麼不同)2


  • 鹹黨 or 甜黨

有這樣一道送命題,元宵節來一碗鹹元宵還是甜元宵呢?從答案上基本就能分辨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元宵節源于西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與春節、中秋節并稱古代民間三大傳統節日。吃元宵是元宵節的重要民俗。

在做法上,元宵和湯圓明顯不同。湯圓是手工包出來,元宵是利用餡料的粘性“滾”出來的,寓意着團圓吉利、和睦美滿。元宵可葷可素,可甜可鹹。甜的有豆沙、棗泥、芝麻等,鹹的有鮮肉、蝦米、韭菜等。

南北春節習俗的不同(南方和北方的習俗有什麼不同)3


品味的不同,衍生出甜黨和鹹黨。甜黨力挺芝麻餡元宵作為“人氣擔當”,鹹黨強調鮮肉餡元宵成為“當紅王道”。小夥伴們普遍認為甜黨代表的是南方,鹹黨代表的是北方。其實,不但是元宵,粽子和月餅也存在着鹹甜之争。

“南甜北鹹”和中國的人文曆史有着一定的關系。南方春夏悶熱,冬季濕冷,人們從糖分汲取熱量,維持體溫,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而南方雨水多,光照足,為甘蔗等糖類作物的生長創造了條件。自古以來,糖就是一種奢侈品。永嘉南渡和宋室南遷,給南方帶來了先進的制糖工人和技藝,促進了糖的生産和普及。在技術、物質和環境的共同醞釀下,南方人養成了喜食甜食的習慣。如今,南甜北鹹的界限日益模糊,體現出生活條件的改善和優越。

南北春節習俗的不同(南方和北方的習俗有什麼不同)4


  • 鞭炮 or 利市

南方派利市(注:粵語口語音又作勵事,俗寫作利是、利事),北方放鞭炮,表達着對新春的共同祝願。利市最早出現在《易經》中,意為本少利大。元代《俗諺考》載:“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個利市。”從中可以看出,利市由個人逐利向群體讨喜的轉變。《易雜注》解釋:“營商利市,營達利事。”利市契合了商人希望諸事順利的心理,盛行于南方,尤其是粵閩沿海地區,是當地獨具特色的年俗之一。

南北朝古籍《荊楚歲時記》有民間放“爆竿”的年俗。當時,人們逐節焚燒一根很長的竹竿,竹節遇熱炸裂,發出巨響,以此祝福新年風調雨順,安居樂業。

南北春節習俗的不同(南方和北方的習俗有什麼不同)5


火藥發明後,民間在竹節中放置火藥,逢年燃放。在北宋,卷紙代替了竹節,鞭炮才有了現在的模樣。放鞭炮,是北方過年的一大特色,鞭炮聲聲,好運連連。

利是和鞭炮顯現出重商和重農之間的差異。北方屢經戰亂,大量人口遷居南方。人口的增加,帶動了南方的農業和經濟的發展,受此影響,出現了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偏離的現象。南宋以後,“兩浙之富,國之所恃”,南方的經濟一枝獨秀。北方依舊保持很高的政治地位,重農抑商的思想根深蒂固。影響深遠。如今,利市北上,鞭炮南下,互有交集,營造出濃郁的新年氣氛。

南北春節習俗的不同(南方和北方的習俗有什麼不同)6


  • 餃子 or 鮮魚

除夕夜,吃年夜飯是必不可少傳統年俗之一。作為一年中最重要的晚飯,各種寓意吉祥的菜式必不可少。這時南方和北方的民俗再次出現了差異。自東晉始,南方過年注重吃魚,宋朝以後蔚然成風。這裡有很多講究。“魚”和“餘”同音,包含着年年有魚(餘)的祝願,有頭有尾,代表着好運從年初持續到歲尾。此外,漢朝多用魚形飾作大門環扣,起到鎮宅辟邪的作用,所以,過年吃魚餐時圖吉利,餐後能驅兇,一舉兩得。在古代,魚的擺放也不容忽視,魚頭朝着長輩,凸顯尊貴地位。魚肚對準文人,贊揚腹有文思。魚背針對武将,誇耀鐵脊威武。現在,很多地方依舊保持着這種傳統。

餃子由東漢醫聖張仲景首創,深受民間喜愛,是春節的特色美食。北宋汴梁時常有“水晶角兒”、“煎角子”、“駝峰角子”等特色餃子供應。《酌中志》詳細記叙了明代宮廷吃餃子、賀新年的情形,“正月初一五更起……飲柏椒酒,吃水點心。或暗包銀錢一二于内,得之者以蔔一歲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賀新年也。”清朝時,過年吃餃子已普及到民間,取“更歲交子”之意,餃子形如元寶,又有“招财進寶”的涵義,這一習俗保留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南北春節習俗的不同(南方和北方的習俗有什麼不同)7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方湖泊水系衆多,魚類資源豐富,逢年過節、家宴聚餐吃魚早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北方受傳統文化影響,對餃子情有獨鐘,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說法,可見餃子的影響力之深。

南北方年俗上的差異,實際上是由雙方所處的政治經濟活動、人文風俗、地理環境、氣候特征、曆史影響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口味、形式、習慣上的差異,既是各個地區和民族個性的彰顯,又對中國傳統文化共性的認可。家,揮之不去的古早味,國,蒸蒸日上的精氣神。過年的差異,正是家國的融合。有了家國情懷,才有了家的歸屬感和國的自豪感。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清嘉錄》、《蘇東坡全集》、《東京夢華錄》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