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俄羅斯世界杯
如約而至。
不管你看不看球賽,
朋友圈都會被世界杯刷頻。
雖然我國足球踢得不好,
但詩詞君要告訴大家的是,
足球是我國一項古老的運動。
足球,古稱「蹴鞠」,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漢、唐發展興盛,又一直延續到宋元明清時代。《水浒傳》中的無賴高俅,就是因為善「蹴鞠」而深得宋徽宗的寵信。
趁着世界杯狂歡之際,
我們一起看看古詩詞中,
古人是如何玩轉足球的吧~
《寒食城東即事》
唐·王維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裡。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寒食之時,造大麥粥,人們常以鬥雞、蹴鞠、打秋千為娛樂。
這首詩就描寫唐代繁榮時期青少年男女遊春的習俗盛況,交錯着青春朝氣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甯的閑适氣息,同時流露出作者“及時行樂”的思想。全詩描繪了早春的美麗景象畫面清新靈動,氣氛熱烈,充分體現了王維作品“詩中有畫”的特色。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其四》
唐·劉禹錫
何處深春好,春深大鎮家。
前旌光照日,後騎蹙成花。
節院收衙隊,球場簇看車。
廣筵歌舞散,書号夕陽斜。
這首詩描寫了唐代藩鎮深春時節的繁盛景象,其中就有球場看球的描寫。唐朝時,許多節度使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他們在自己的地盤内過着“土皇帝”的生活。
哪裡的春天最好?那些藩鎮節度使家最好啦。前面儀仗旗幟繁盛,照耀着太陽,後面的騎兵随從成群結隊。官衙的庭院工作完結後,大家簇擁着去球場看球。夕陽來了,暮色深了,歌舞筵席才散。
《寒食後北樓作》
唐·韋應物
園林過新節,風花亂高閣。
遙聞擊鼓聲,蹴鞠軍中樂。
寒食節果然是古人遊樂的節日。寒食過後沒過多,園林像過節一般,花木繁盛,映襯着高閣。遠遠聽到擊鼓的聲音,哦,那是軍中在蹴鞠遊樂。軍人也喜歡這個,足球的魅力确實很大。
《晚春感事》
宋·陸遊
少年騎馬入鹹陽,鹘似身輕蝶似狂;
蹴鞠場邊萬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風光流轉渾如昨,志氣低摧隻自傷。
日永東齋淡無事,閉門掃地獨焚香。
宋代人愛蹴鞠,人所共知,宋徽宗是蹴鞠人狂熱愛好者。所以,蹴鞠在宋代非常受歡迎。陸遊的這首詩寫蹴鞠場上萬人争看,絲毫不亞于現代世界杯的觀看熱度,可見當時人們對蹴鞠的喜愛。
《西江月》
宋·無名氏
蹴鞠場中年少,秋千架上佳人。
三三兩兩趁芳辰。玩賞風光美景。
日暖風和明媚,更加花草香馨。
紅顔移步出閨門,偷揭繡簾相認。
人說足球是少年的運動,在這首詩中也可以看出來。看那蹴鞠場上都是意氣風發的少年,他們争相玩樂,不辜負這大好的春光。
《古風其四十六》
唐·李白
一百四十年,國容何赫然。
隐隐五鳳樓,峨峨橫三川。
王侯象星月,賓客如雲煙。
鬥雞金宮裡,蹴鞠瑤台邊。
舉動搖白日,指揮回青天。
當塗何翕忽,失路長棄捐。
獨有揚執戟,閉關草太玄。
在這首詩中,李白寫在瑤台邊蹴鞠,李白可能并未蹴鞠,隻是用誇張的手法寫蹴鞠。但由此可見,蹴鞠,在唐時,已經成為人所共知的遊戲了。
《清明二首其二》
唐·杜甫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鞠将雛遠,萬裡鞦韆習俗同。
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繡中。
風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古時,蹴鞠似乎一直是少年人的遊戲,杜甫回首往事,十年了,自己離曾經那個蹴鞠少年越來越遠了。
《鐘陵寒食日與同年裴顔李先輩鄭校書郊外閑遊》
唐·曹松
寒節鐘陵香騎随,同年相命楚江湄。
雲間影過鞦韆女,地上聲喧蹴鞠兒。
何處寄煙歸草色,誰家送火在花枝。
銀瓶冷酒皆傾盡,半卧垂楊自不知。
寒食節,蹴鞠遊戲無處不在,而且少年們還特别愛玩,寒食時,到處都可以聽到蹴鞠的喧鬧之聲。
《許州寒食》
宋·劉攽
灌嬰台畔路憧憧,寒食追遊喜退公。
堤柳媚煙行細綠,野橋橫水陣殘紅。
鞦韆冷飏梨花雨,蹴鞠高騰燕子風。
幾處笙歌幾家哭,卻愁回馬夕陽中。
依然是寒食節,依然是蹴鞠和蕩秋千,可見蹴鞠已經是寒食節必備的節目之一了。
《殘春二首其一》
宋·陸遊
江鲚堆盤粔籹香,山家節物亦窮忙。
桑間葚紫蠶齊老,水面秧青麥半黃。
語燕似催春事去,遊絲不似客愁長。
鄉村年少那知此,處處喧呼蹴鞠場。
殘春時節,農家都忙起來了,陸遊此時有些惆怅,不知是想家還是壯志未酬,他反正蠻惆怅。可那年輕的少年才不知道愁咧,盡興蹴鞠,處處喧鬧。古人還真是愛蹴鞠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