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二手車買賣亂象

二手車買賣亂象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6-27 02:43:05

二手車買賣亂象?本報記者 陳燕南 童海華 北京報道,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二手車買賣亂象?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二手車買賣亂象(二手車亂象調查)1

二手車買賣亂象

本報記者 陳燕南 童海華 北京報道

張碩 “花了幾萬甚至幾十萬,買到的卻是事故車,裡程數還被修改了。”“我的二手車貸款怎麼多貸出了好幾萬?”“賣家根本沒有告知我實情,事後還拒不承認。”“給我出具的是陰陽合同,這水太深了。”

近日,多位二手車消費者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反映在購車過程當中所遇到的貓膩。然而上述案例并非個例,記者在整理今年“3·15”期間全國多地消協發布的消費報告時發現,二手車投訴屢屢上榜。修改裡程數、售賣事故車等行為仿佛已經成為了行業潛規則。有業内人士告訴記者,二手車商之間甚至流行這樣一句話“不改裡程數就是傻”。

目前,我國的二手車市場尚處于不成熟的階段,随着二手車的銷量持續增長,亂象也亟待整治。“現在應該要進行的是根本性的改革,而不是改良。當前應盡快恢複二手車的商品屬性,讓二手車車商從經紀公司向經營公司方面轉變,才能采取更有力的法律強制措施。有效避免二手車交易欺詐行為的發生,提振二手車消費信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常務理事長蘇晖向記者表示。

“不改裡程數就是傻”

近日,有消費者小李向記者表示,今年1月份在濟南藍翔二手車交易市場的凱航銷售有限公司購得一輛2011款的二手寶馬Mini,因車的表面修複較好,當時看不出車況的缺陷,但行駛中會有線路短路等諸多問題,檢修之後才發現該輛汽車多處為事故或水淹之後損壞的痕迹,比如汽車的轉換機構總成、氣囊、控制電腦、刹車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此前銷售人員也并未告知這些關鍵部位的損壞實情,而在事後還屢屢推诿。

與小李情況相似,近日,也有媒體報道溫州某位鄭姓男子花了十幾萬買了輛“事故車”,裡程數還由原來的8.4萬公裡被賣方修改至3.2萬公裡。而成都一位包姓男子花費36萬元購買一輛路虎時,商家表示該車公裡數為10萬公裡,但随後核實到該車實際裡程數為30萬公裡,遂與商家多次協商要求退車,但遭到拒絕。

有業内人士告訴記者,二手車商之間甚至流行這樣一句話“不改裡程數就是傻”。随後,記者在淘寶等多個網站上看到,修改汽車裡程數據并非難事,隻要告知商家車輛的品牌、車型、年款、儀表型号等相關數據就可修改,而修改的價格也從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

有二手車商也向記者表示,調裡程表,售賣水淹車、事故車還都隻是最簡單的套路,隻要找到第三方鑒定中心進行鑒定就能夠很容易發現汽車的問題,然而二手車貸款的套路則更深。“有時候可能‘根本就不需要手續費’,是車商想要賺錢的說辭罷了,甚至有些車商還會故意提高利息來獲取不少利潤,但是這一切都是在消費者已經簽完合同交完定金之後才知曉。”他表示。

有不少在二手車電商平台購車的消費者向記者表示,自己的貸款金額莫名地增加,疑似存在賣方變相收費的現象。“我的銷售顧問當時告知我,我購買的車總價15萬元,可以分36期償還,加上利息,一個月還款5000元不到,但是第一個月我的還款金額顯示6400元,所以我再次查詢了貸款記錄,結果發現一共是20萬元的貸款。然而對方的解釋是平台需要收取服務費、車輛安全保障費、手續費等各項費用,而在購車之前根本沒有告知我。”

記者也從一位消費者處得知,二手車電商給他提供了“陰陽合同”。“簽署完合同之後卻意外發現上面多出了一些收費條款,比如倉儲物流費、上牌服務費、車輛采辦費等費用。”而記者在黑貓投訴平台上看到,有消費者表示某平台開通了車主保障服務,每個月自動扣款60元。

堂而皇之的“霸王條款”

上述案例并非個例,記者在整理今年“3·15”期間全國多地消協發布的消費報告時發現,二手車屢屢上榜。

廣西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開展二手車消費體察時發現,2020年廣西二手車消費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篡改或隐瞞二手車輛真實信息,如篡改裡程,隐瞞事故車、泡水車等問題。

根據南京市消協汽車維權專委會統計,關于二手車投訴量的漲幅也更加突出,投訴達603宗。其中也存在不履行真實告知義務、私改裡程、隐瞞車輛真實情況等現象。

在四川省消委會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的二手車網購調查中則發現,六成已購二手車的消費者遭遇了咨詢和宣傳内容與實際不符,車輛證件、保險、保養信息不齊全,車源信息與網上不一緻。同時,預定付款後才允許驗車試駕、車輛購買推薦金融貸款比率高、第三方車輛檢驗平台需要消費者付費不合理等都在投訴榜上。

而随着線上二手車平台的興起,也出現諸多新問題。在四川省消委會的這次調查中,調查機構人員在體驗了58同城、二手車之家、瓜子二手車、人人車、淘車、優信二手車6家二手車線上交易平台的購車服務流程後也發現,平台涉嫌發布虛假車源吸引消費者、收費事項告知不清、收取定金程序瑕疵問題、個别平台怠于審核把關,以及侵害消費者隐私權、個人信息權等情況。

同時,記者注意到,二手車交易市場上交易合同存在“霸王條款”也是一大問題。四川省消委會調查顯示,9份合同中有“裡程不負責條款”,10份合同中有“車況免責條款”。如,商家提供的《二手車銷售協議》約定:“簽字當日,與車輛相關的一切法律風險,皆由乙方(買方)承擔。”但該合同顯示,此時車輛尚未實際交付,車輛并不在消費者的控制之下。此時就由消費者承擔風險(如車輛毀損、滅失、造成第三方傷害等)或顯失公平。有的合同中約定“免除所有情況下經營者質量保證、車輛型号、配置真實性等方面的責任”。也就意味着二手車經營者免除了其在二手車交易中對裡程、車況、售後服務等事項負有法定責任。

但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有業内人士表示,“一般來講,二手車交易的經營者應當對二手汽車的來源是否合法及行駛裡程、維修記錄、交易記錄、車輛存在的問題等相關情況在出售前進行全面的核查、檢測,并且要将結果以書面的方式告知消費者。除此之外,對于行駛裡程,如果出現沒有辦法核查的情況,經營者也應當把無法核查的事實和可能存在的隐患,以書面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告知消費者。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對于3~4年的二手車可以通過查看4S店保養記錄,輪胎、刹車盤磨損,中控及座椅老化情況來判斷。而對于超過5年的二手車,則需要查保險公司記錄,或查看車子的出廠銘牌,再根據私家車一年大概跑1萬~2.5萬公裡來估算大概的行駛裡程。”

“到了要進行根本性改革的時候”

二手車市場目前正成為促進國内汽車大循環體系的新引擎,然而二手車市場的誠信問題卻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二手車交易達到1434.14萬輛,最近20年間,二手車交易量的複合增長率為22%。“要穩定增加汽車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在今年兩會上被提及。

“今年兩會明确提出要拉動汽車的需求,未來,二手車的需求将會持續釋放,相關亂象還會更加突出地顯露出來。其實近幾年來,我國政策法規體系逐漸完善,但是這些二手車出現的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主要原因在于《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等相關要求未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行業缺乏監管機構對二手車賣方披露信息進行規範和約束;雙方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之下,即使有些交易合同約定了賣方披露車況真實信息的義務及違約責任,但行業内缺乏權威數據和機構的驗證,而消費者往往需要花費不少資金尋找第三方機構進行鑒定,仍然難以對賣家的信息隐瞞行為及時知曉。”蘇晖向記者表示,“目前大多數二手車平台或車商實際上隻是經紀公司,也就是中介,而非經營公司,相比較之下,經營公司需要負的責任更多。”

“現在應該進行根本性的改革,而不是改良。”蘇晖還表示,“首先,應該恢複二手車的商品屬性,放開限遷等流通政策,與此同時,二手車商從經紀公司要向經營公司方面轉變,充分通過市場競争,增加信息透明度,實現優勝劣汰。其次,在二手車的交易、流通、問責上再出台細則,強力厘清二手車賣方的法律責任,采取法律強制措施,才能杜絕二手車亂象。”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在此次全國兩會上則建議促進二手車核心數據開放,建立行業公共信息服務平台,通過公共數據的開放,可以有效提升二手車況信息的透明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