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到車險,估計很多人都會直呼腦殼疼。除了一天十八個推銷電話的狂轟濫炸外,應該買哪些險種、理賠額度多少最為合适、何種渠道性價比更高等等,都讓選購車險成為了一項對智力、耐心、荷包提出了全方位高要求的消費行為。
所以今天的這篇文章,沒有利益相關,完全從普通用戶的角度出發,來聊聊自己在購買車險中遇到的一些坑以及心得。同時為了避免軟文嫌疑,文中也會盡量避免出現具體的4S店和保險公司品牌。
首年保險怎麼買
花頭精最多、但同時也最少的,都集中在了首年的車險。
因為平日裡經常會接探店的活,所以前後逛過的4S店打底也有幾十家。而無論品牌豪華與否、車型熱門與否,在店内購買首年保險那都是必須的。且大多數情況下,如果買車走了金融貸款,大概率4S店還會要求你額外購買一年的盜搶險。
當然也不排除個别4S店比較坑。比如有的會提出你辦了幾年的分期貸款,就得購買對應年數的盜搶險;更有甚者,會強制在店裡購買兩年或三年的車險。
倘若真撞大運,遇到了類似的4S店或者銷售人員,隻要不是他家在價格方面的優勢特别巨大,那直接轉場下一家就是了,都不用帶任何猶豫。
原因如下。除非你所在地區的治安狀況非常糟糕,整車偷竊事件發生的概率真心可以低到忽略不計;以及兩年的保險連買,意味着即便你第一年不出險,第二年也無法享受任何折扣,而折扣與否的差價,可能會比你預想的更多。
那第一年的車險,就乖乖在4S店裡“挨宰”麼?講真,挨就挨了吧。
之前網上曾經流傳過一些“騷操作”,買車時乖乖付款,等車子一上完牌,直接打電話把商業險給退了……這到底圖個啥呢?
你要說壓根不想買商業險,就靠着交強險裸奔即可,那大哥我敬你是條漢子,也祝你能常在河邊走天天不濕鞋。
但你要說4S店賣的保險坑,想自己去找保險公司買,這樣的做法也有待商榷。首先明确一個概念,首年的車險都是沒有折扣系數的,這也就意味着正規保險公司的報價幾乎都會處于相同的水平線。
其次,不排除個别叫不上名的小公司可能會報出更低廉的保費,但日後真遇上需要索賠的時候,洋氣點說,用戶體驗可能不會太好,通俗點說,能不能按時、足額的賠付,這都得打個問号。
打個比方,就跟辦寬帶似的,放着移動聯通電信不選,偏要貪便宜去挑那些極其不靠譜的二級運營商,你說這到底圖個啥?
哪些保險需要買
不賣關子,直接一項項說結論。
第三者責任險無疑是商業險的核心組成部分,基本但凡買了商業險,就沒聽說過誰會把三責給單獨摘出去。所以三責的關鍵不在于買不買,而是買多少。
三責的理賠額度一般以50萬元為單位遞增,正常情況下在50萬到200萬的區間内。因為三責大家都太過熟悉,所以官方的解釋和套話就不再贅述。
确定三責額度的第一步,主要看你可能會撞到價值多少的車。如果你的用車環境在小縣城,路上最好的車也不過是奧迪A6L、寶馬5系,那不考慮人傷、隻考慮車損的話,50萬的額度足以;但要是你在一線城市,滿街奔馳S甚至還戴個邁巴赫标,那三責至少得考慮150萬甚至200萬。
接下來就得考慮更為嚴重的情況,人員傷亡。先明确一個聽起來有些冷血的現實,第三方人員身亡的賠償金,的确存在同命不同價的情況。也就是同樣一條人命,會因為所處的城市不同、年齡不同,部分地區還會區分城鎮和農村戶口,而産生并不相等的賠償金。
以上海地區為例,60周歲以下,在前兩年的死亡賠償金就高達136萬元,這還不包括一系列其他的附加費用。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數額已經很高的100萬三責,至少在上海應對嚴重的交通事故會顯得相當乏力。
那100萬和200萬的額度,在保費上相差多少呢?并不多。排除所有折扣系數和其他優惠的前提下,前者的保費約為2102元,後者2680元,相差578元左右。而如果你之前幾年沒有出險,保險公司會給你下一年的車險乘上折扣系數,所以差價還會進一步縮小。
以我2018年的100萬和2019年的200萬三責為例,前者在折扣完之後的實際保費為1025元,後者為1196元,因為折扣系數又打了一次折,實際保費差别已經微乎其微。更“騷”的是,由于提高了三責額度,業務員額外贈送了我之後會提到的座位險,相當于又省下了350元。
所以關于三責的結論,隻要不是預算十分吃緊,盡量頂格買,尤其是在後期經過折扣差價不大的情況下,更高額度的性價比相當明顯。
機動車損失險就不過多展開了,新車基本必買,也不存在保額的可選項,直接與預估的車輛殘值挂鈎。
但也有特殊情況,比如車齡非常久、車況一般、維修費用非常便宜,或者近期有主動報廢計劃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不購買車損險。畢竟最壞的情況無非就是發生了事故不修車,直接走報廢流程。
不計免賠也屬于必買的範疇,主要是填補車損險和第三者責任險的免賠率。根據全責到次責的責任劃分不同,這兩項主險會有20%-5%不等免賠率。
千萬别小看這百分之幾,按照三責200萬的20%來算,意味着如果全責的話自己還得掏40萬元;而購買不計免賠之後,車損和第三者責任險定損定了多少,都由保險公司進行全額賠付。
以上是商業車險的三大核心構成,當然除了上述的險種以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加購一些其他的險種。
比如現在有一個全名為“機動車損失保險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險”,如果自己的車停在哪被人蹭了撞了、但對方又逃逸且找不到人,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就可以走自己的這項保險來修車。關鍵這一險種的保費非常低廉,20萬元的車首年大概在80元左右,一兩年後折扣完的實際保費也就30來塊。
以及如果你跑高速的頻次較高,那麼玻璃險也是有必要的,随便哪台車帶起的一顆小石子都可能會在你的前擋風玻璃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畢竟眼睜睜看着一顆石子直撲自己的面門而來,并最終在擋風玻璃上砸出一個大坑的恐懼我已經感受過了。
被遺忘的意外險
上文曾提到的座位險,全稱駕乘人員意外傷害保險,是在購買車險中是非常容易被人遺漏、但重要程度又非常靠前的險種。但從嚴格意義上講,座位險并不屬于車險,因為它的保單都是獨立于商業險保單的。
為什麼要買座位險呢,先來回憶一下之前我們都買了哪些個車險。三責,是用來賠付對方的車、對方的人,以及可能造成的一些市政設施損壞;車損,是負責來修自己的車。
但假設真的發生了事故并導緻自己車上的人員受傷,如果是對方的責任,那沒問題,對方的三責會負責賠償;可如果是己方的責任,又或者是自己的單車事故,那麼之前的險種都不能用來賠償自己車上的人員傷亡。
所以座位險,就是用來投保自己車上的駕乘人員。另外和綁定個人的意外險有所不同,座位險綁定的是車輛,也就是事故發生時誰在車上,誰就是被投保人。
也因為座位險不在車險的範疇内,所以車險的折扣不适用于座位險;但也恰恰因為不在車險範圍内,讓座位險有了更多的可談性。比如上一章節舉的例子,因為我把三責升到了200萬,業務人員就直接贈送了我一年的座位險。
這裡順帶插一句,近期C-IASI進行了大量的碰撞試驗,包括嚴苛的25%偏置碰撞、側面碰撞等等,那為什麼有些乘員保護很差的車型保費沒有立即提升呢,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商業車險裡壓根就沒有針對本車乘客的意外險種。
車險到底在哪買
常見的購買途徑無非三種,中介、官方、4S店。
先說為什麼我拒絕了中介。一到車險季,最先給你打電話的十有八九是中介,他們的路子相當野,可以從各種渠道搞到你的信息,并且一律自稱是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還能報出自己的工号。
隻是以上的信息基本都是假的,他們往往來自第三方公司,報出的工号是真的沒錯,但并不是自己的,冒用了他人的而已,完全經不起任何查證。
所以中介的電話和報價我一般直接忽略,沒有必要和騙子做交易。
至于官方的電話直銷,早先是我續保的首選,心想着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性價比應該是最高的。但再三比較之後,至少我購車的4S店給出的優惠更為誘人。
另外在4S店購買車險還有個優勢,可以慢慢和業務人員磨,問問有沒有什麼贈品、能不能送保養之類的。比如我第二年買車險,對方就允諾可以贈送一次小保,光這一項就價值1000元;但因為我的車有三年免費保養,于是就換成了一次節氣門清洗。并且以上的這些額外贈送,都還是建立在返現之外的。
所以車險在哪種渠道購買,官方直銷和4S店都是可以考慮的,詳細對比兩邊的報價,選擇更優解即可。
不出險有多重要
很重要,非常重要,相當重要。
虛的不談,直接用數據說話,來看我購車三年的實際支付保額。但因為每年選購的險種和理賠額度略微有差别,所以僅供參考。
首年因為沒有任何折扣,再加上強制購買的盜搶險和指定修理廠險,以及額外購買的座位險,總額達到了8617元。
由于首年沒有出險,第二年的折扣系數直接低于五折,且在剔除了盜搶和指定修理廠後,總保費又進一步下探,保單上的總費用直接降至3636元;再加上返了500元的油卡,相當于實際支付3136元。
第二年繼續沒有出險,但第三年折扣的降幅沒有之前的那麼大。加上贈送的座位險,總報價為3233元,再加上今年返了800元的油卡,而我又嫌油卡麻煩直接要了現金,所以商業險實際支付2433元。而這個數據,相當于是第一年的2.8折。
當然這其中也不是任何剮蹭都沒有發生,比如在去年我就曾輕微追尾過别人,雖然雙方都有損傷,但僅限于漆面,考慮到如果出險來年就沒有折扣系數,所以選擇進行了私了。而如果碰撞涉及到了钣金或者結構層面的車輛損傷,基本上走保險會更加劃算一些。
劃重點,從我三年的保費上可以看出,第二年的降幅其實是最大的,再往後折扣的增加是相對比較有限的。所以得出結論,第一年請務必小心駕駛,不出險的話第二年真的可以省下非常多的保費;後面幾年的影響反倒沒那麼大,因為折扣系數相對穩定,保費波動的幅度也就在幾百元左右。
AL頻道小結
高度濃縮整篇文章的信息點:
三責必買,在經濟範圍内買最高額度;
車險裡沒有一項是保自己人的,所以别忘了座位險;
續保記得貨比三家,可以多和銷售溝通,贈品和返現說不定有驚喜;
小磕小碰,能不出險就直接私了,尤其是前兩年。
最後祝大家永遠用不着出車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