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天工開物是一部什麼類型的著作

天工開物是一部什麼類型的著作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0 03:38:40

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其出版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采煤、榨油等生産技術。尤其是《機械》篇詳細記述了包括立軸式風車、糖車、牛轉繩輪汲鹵等農業機械工具,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天工開物》的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其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

天工開物是一部什麼類型的著作(17世紀早期的重要工程技術著作)1

《天工開物》的書名取自《易·系辭》中“天工人其代之”及“開物成務”,作者說是“蓋人巧造成異物也”(《五金》卷)。全書按“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序》)分為《乃粒》(谷物)、《乃服》(紡織)、《彰施》(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鹹》(制鹽)、《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鑄》、《舟車》、《錘鍛》、《播石》(煤石燒制)、《殺青》(造紙)、《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礦物顔料)、《曲蘖》(酒曲)和《珠玉》共18卷。包括當時許多,工藝部門世代相傳的各種技術,并附有大量插圖,注明工藝關鍵,具體描述生産中各種實際數據(如重量準确到錢,長度準确到寸)。

《天工開物》全書詳細叙述了各種農作物和工業原料的種類、産地、生産技術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産組織經驗,既有大量确切的數據,又繪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圖。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又細分做十八卷。上卷記載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蠶絲棉苎的紡織和染色技術,以及制鹽、制糖工藝。中卷内容包括磚瓦、陶瓷的制作,車船的建造,金屬的鑄鍛,煤炭、石灰、硫黃、白礬的開采和燒制,以及榨油、造紙方法等。下卷記述金屬礦物的開采和冶煉,兵器的制造,顔料、酒曲的生産,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開物是一部什麼類型的著作(17世紀早期的重要工程技術著作)2

我國古代物理知識大部分分散體現在各種技術過程的書籍中,《天工開物》中也是如此。如在提水工具(筒車、水灘、風車)、船舵、灌鋼、泥型鑄釜、失蠟鑄造、排除煤礦瓦斯方法、鹽井中的吸鹵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許多力學、熱學等物理知識。此外,在《論氣》中,宋應星深刻闡述了發聲原因及波,他還指出太陽也在不斷變化,“以今日之日為昨日之日,刻舟求劍之義”(《談天》)。

他的著作都具有珍貴的曆史價值和科學價值。如在“五金”卷中,宋應星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地論述鋅和銅鋅合金(黃銅)的科學家。他明确指出,鋅是一種新金屬,并且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這是我國古代金屬冶煉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大規模煉鋅的國家。宋應星記載的用金屬鋅代替鋅化合物(爐甘石)煉制黃銅的方法,是人類曆史上用銅和鋅兩種金屬直接熔融而得黃銅的最早記錄。

天工開物是一部什麼類型的著作(17世紀早期的重要工程技術著作)3

特别是,宋應星注意從一般現象中發現本質,在自然科學理論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在生物學方面,他在《天工開物》中記錄了農民培育水稻、大麥新品種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氣候、栽培方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又注意到不同品種蠶蛾雜交引起變異的情況,說明通過人為的努力,可以改變動植物的品種特性,得出了“土脈曆時代而異,種性随水土而分”的科學見解,把我國古代科學家關于生态變異的認識推進了一步,為人工培育新品種提出了理論根據。

在物理學方面,新發現的佚著《論氣·氣聲》篇是論述聲學的傑出篇章。宋應星通過對各種音響的具體分析,研究了聲音的發生和傳播規律,并提出了聲是氣波的概念。

宋應星刊印《天工開物》後,還曾任福建汀州府推官(1638)、亳州知府(1643)。 1644年明亡,他挂冠回鄉隐居。由于他的反清思想,《四庫全書》沒有收入他的《天工開物》,但卻在日本、歐洲廣泛傳播,被譯為日、法、英、德、意、俄文,三百多年來國内外也發行16版次(1637~1977),其中關于制墨、制銅、養蠶、用竹造紙、冶鋅、農藝加工等等方法,都對西方産生了影響,代表了中國明代的技術水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