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媽媽和14歲兒子關系很差怎麼辦

媽媽和14歲兒子關系很差怎麼辦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6 10:16:30

青春期、青少年、親子關系、原生家庭、代際都是近幾年在網絡上出現頻率非常高的詞彙,在這個充滿雞湯的時代,正确認識青春期,究竟哪個年齡段算是青少年呢?其實,在醫學、心理學、法學、社會學上,他們的定義各有不同:

聯合國大會将青年定義為15到24之間的人;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年輕人為10到24歲,青年是15到24歲,而青少年則為10到19歲;

在我國的法律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兒童保護法以及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認為,兒童是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

在醫學上,中國的兒科将14歲以下定為兒童,而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則收治18歲以下的患者;

青春期是兒童生長發育到成年的過渡時期,一般是10到20歲左右,同時,還要重視文化社會環境的影響,重視心理體驗(認知、情感、意志三大心理過程)以及個性、人格、社會适應功能。

青春期的親子關系需要三把鑰匙:家庭治療的家庭生命周期,代際理論及人際互動理論。

從艾裡克森的八階段理論來看青春期的孩子,處于青春期及青年期,青春期勤奮進取主要解決自貶和自卑的矛盾,他具有求學、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他的發展受到阻礙,卻會缺乏生活的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而青年期是自我認同期,他很容易出現的是角色混亂,這時候自我觀念明确,追尋方向還要肯定,否則就容易缺失生活目标感到彷徨迷失。

媽媽和14歲兒子關系很差怎麼辦(青春期親子關系)1

随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家庭同樣經曆了一個生活周期,一般我們将它分為六個階段,從新人結婚,組成一個新的家庭開始第一階段就是成年,這個階段呢,要跟自己的父母進行分離,作為父母也要接受這個分離的過程,對于家庭發展的一個變化就是自我與原家庭分化,建立親密關系,在工作中建立自我,慢慢的我們每個人都要自己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

媽媽和14歲兒子關系很差怎麼辦(青春期親子關系)2

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們從結婚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承擔了新的人際系統的責任,成家也就意味着調整了家庭和朋友的關系,我們通常看到的很多情況就是,沒結婚的時候大家都能夠經常在外面聚一聚,同學聚會、同事聚會不斷,但是慢慢的聚的少了,是因為大家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再慢慢的聚得少了,是因為都要陪孩子。

媽媽和14歲兒子關系很差怎麼辦(青春期親子關系)3

接着來到了有幼年子女的家庭時期,這時候要接受新的家庭成員,家裡有了新的小生命,也要接受自己做父母的角色,調整夫妻關系,給到孩子空間,調整源家庭以及祖父母之間的關系。就這樣,可能是很平和的度過了孩子的童年時期,就來到了青春期養育青少年子女的家庭時期,增加了家庭邊界的彈性,要去容忍子女的獨立性,這個階段需要調整親子關系,使孩子學會處理家庭内外關系,重新關注婚姻與事業,開始操心贍養老人的事情,助力青少年的孩子們能夠去找到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和抱負,作為父母可能要給到孩子的就是足夠的空間。

媽媽和14歲兒子關系很差怎麼辦(青春期親子關系)4

青春期終于過去了,孩子們也長大成人了,子女開始離開父母,有了自己的工作,甚至開始有自己的小家庭,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接受子女的離開,或者是有新的人進入,再次調整夫妻間的關系,跟子女之間要發展成成人與成人的關系,而不是一直把他當孩子看。

媽媽和14歲兒子關系很差怎麼辦(青春期親子關系)5

慢慢就成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要學會接受這種待遇角色的轉換,也需要把孩子們當做中梁砥柱,同時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用老年人的經驗與智慧支持子女作為中堅力量,支持但不過多的指導,回顧人生,享受人生。

媽媽和14歲兒子關系很差怎麼辦(青春期親子關系)6

要想處理好親子關系,我們就要了解中國家庭周期的特點,如下:

1、中國家庭具有緊密的親子連接,與源家庭高度認同,社會交往同時也受到嚴密的控制,比如催促孩子求偶,又沒有給到足夠自由的空間去談戀愛,另外呢,也受到關系、面子、理性等的影響,在就業等方面都有相互影響的因素,也正因為這些中國特色,所以使得經曆和适應就變得困難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離家困難。

2、父母鼓勵孩子成婚,但是一下子從一個角色轉換到另一個角色生活所面對的壓力會增加,而且角色轉換比較突然,多重角色壓力急劇增大,比如他從一個兒子變成了一個丈夫一個女婿。雖然在新婚期夫妻關系是放在首位的,但一旦生育孩子之後,母子的關系就高于夫妻關系了,另外,因為要照顧新生兒,祖父母開始深度介入家庭生活。

3、中國家庭共同體意識強,但分工明晰,同時也比較多的受到源家庭親戚以及外界的一個影響,父母開始比較強的卷入到了子女的核心家庭生活中,經常會參與養育孫輩,去幫助孩子做很多事情,一旦有了孩子之後,總想着幫孩子而忽略了夫妻關系,并且如果沒有覺察和意識到,将會不斷的加強。

4、中國家庭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除了家庭以外,學校以外的社交活動相對有限,子女的教育似乎是最重要的,于是,很多孩子在課外、周末大部分時間給課外班,另外一方面就是過度保護與苛刻并存,也就是過度教育,一方面擔心孩子發生各種意外,不讓她出門,一方面又希望她考100分,而不斷地把他送到培訓班。父母在這段時間也開始承擔為人子女的作用,會去反哺自己的父母,也會為自己的父母盡可能的多留一些錢。

5、今天的孩子也長大了,孫輩也長大了,老人們就開始進入了空巢期,這個時候就需要重新關注自身和婚姻的質量,和諧的夫妻關系可以降低這個階段的焦慮與擔心。我們也看到很多老人在這個時候活躍于社區老年大學、社區團體等場合,其實就是他們重新找到自我,在社會責任感增強的情況下,不斷地去找尋自己的價值。

6、最後一個特點就是對子女的依戀,他非常注重尊嚴和權威,認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非常的不服老,強調子女需要孝順,喜歡操縱和控制子的生活,可以建立起“老來做伴”的思維模式,享受晚年,享受豐富的社交活動,重視養生,與孫輩親近。

家庭動力學的代際理論

代際傳遞是指父母在原生家庭中與其父母互動的習慣,會影響他們與子女互動的方式,通過這種家庭互動模式,發生在代際間的複制。

在鮑溫的家庭系統理論的八大概念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家庭就是聯結和獨立,而在這個理論體系中,自我分化是特别重要的一個概念。

媽媽和14歲兒子關系很差怎麼辦(青春期親子關系)7

家庭是一種情緒的系統,靠思想觀念,情感情緒,幻想,聯想和曆史連結在一起而分化,這是調控自己反應性的能力,用最小的反應性對别人的立場行為進行交互作用,使自我發展。兒童具有天生的生命力,想要與别人分離,作為一個個體去思想、感受和行動,而家庭成員則往往會将他重新拉回來,不能徹底與孩子分離。那會削弱孩子的自我意識,長大很容易不能獨立,人際關系也會受到影響。自我分化弱的人,相對來說會更焦慮,關系會更差,生活問題比較多,容易情緒激動,不大容易保持理智,在決策和判斷中也會顯示出比較弱的能力,而且總是會擔心别人的看法。分化比較低的人也很少具有完整的界限,常常會被認為是自私,不老練,孤僻,不成熟,無情無義的人,不懂得人情世故。

在中國家庭中的代際關系中,子女受到過分的期待,催促和控制,他們總是會接到一些互相矛盾的使命,讓他們無所适從。父母之間争吵多、溝通少、離異的情況也會讓他們産生一些沖突,為了滿足父母本我的需要,他會長不大,離不開家,變成啃老族,沒有禮貌,沒有使命感,沒有生活意義感,困惑或因絕望而自我奮鬥。

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孩子并不是白癡,也不是完全被動的,他會去接受父母自上而下的影響,也可能會反過來利用親子關系來剝削父母,讓父母為他服務。比如有時候父母會說,“ 哎呀,他總是不起來,我什麼事都要幫他去做好 ”,但恰恰也是孩子具有能讓父母為他把什麼都安排好的能力。

親子關系互動理論

親子關系如果沒有達到合作的狀态,那就是一場博弈,家庭養育中常常會有的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樣的現象就是家庭系統中權利遊戲的結果,父母想讓孩子做的事,孩子偏不幹,父母不想讓孩子做的事,孩子卻很喜歡幹,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就是雙方在博弈。

誰都覺得自己是對的?但是家裡不講對錯,隻講情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