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松鼠桂魚怎樣保持酥脆

松鼠桂魚怎樣保持酥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18:10:56

松鼠桂魚怎樣保持酥脆?專訪全國具有高超廚藝的大廚旨在讓更多的人群看到他們的存在,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松鼠桂魚怎樣保持酥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松鼠桂魚怎樣保持酥脆(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做好)1

松鼠桂魚怎樣保持酥脆

《紅廚紅菜》

專訪全國具有高超廚藝的大廚

旨在讓更多的人群看到他們的存在

并向他們學習

作為老蘇州城享譽廚界的“四根一家”中,唯一子承父業的“廚二代”,屈桂明有的是比别人更高的起點,也有常人難以想象的重壓。店中的髒活累活,他必須跑在别人前面,事事都要比别人做得漂亮。

在不斷精進中,屈桂明36歲便成為蘇幫菜老字号“得月樓”百年來最年輕的廚師長,并帶領得月樓後廚團隊,探索老字号與現代洪流的融合。

《紅廚紅菜》第191期屈桂明

蘇州得月樓廚師長

中國烹饪大師

江蘇省技術能手

有個大廚父親,是優勢也是巨大壓力

“四根一家”,是餐飲同行們送給七八十年代蘇州廚界五位超一流大廚的名号,白案大師屈群根便是其中一“根”。而他,也正是如今蘇州老字号“得月樓”最年輕廚師長屈桂明的父親。

從小,父親工作的蘇州另一家老字号——松鶴樓的後廚,就像是屈桂明的“玩具庫”,年輕廚師們常用面團做些小玩意逗他玩兒。父親為人熱情,好結識朋友,常有廚師到家中喝酒、聊天,因此,廚房和廚房的那些事兒,也成了屈桂明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他自己似乎也挺喜歡和廚房有關的東西。因此初中畢業後,屈桂明選擇成為廚師也便順理成章。

從小,屈桂明便天天看着父親早出晚歸,也看慣了後廚師傅們嚴厲,對于學廚的辛苦,他早有心理準備,也學得刻苦用心,但他沒想到,這些“天然優勢”竟成了自己巨大的壓力。特别是畢業後來到得月樓工作,屈桂明才真切地感受到了這種壓力。

“就像老話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我做得好是應該的,做得不好就是我不行。”屈桂明說,在中國社會的慣性思維中,作為廚界大師的兒子,哪怕做的隻有一點點偏差,便會遭到非議“你不行”,甚至是“你父親不行”。

這也是很多後輩拒絕子承父業的原因之一,因此,當年蘇州城的“四根一家”,也僅有屈桂明選擇成為“廚二代”。

從廚後,為了自己,也為了父親的名聲,屈桂明事事都用最高标準要求自己。當年的大竈都是燒煤,拉煤球是最基礎的日常工作,屈桂明永遠都是第一個出現,把煤球拉回後廚,師傅們有什麼需要,屈桂明也總是第一時間出現。

為了提升自己的廚藝,屈桂明下班後,常在後廚待到淩晨四五點,就為了觀摩要去參賽的師傅們練菜。這道菜是怎麼構思的,每一步是怎麼做的,屈桂明全記在自己的小筆記本上,然後白天就按師傅的這些手法去嘗試,去練習。

松鼠鳜魚,是蘇幫菜中很考驗技術的一道大菜,據屈桂明介紹,在以前,如果沒有十年的功力,師傅不會讓任何人碰這道菜的任何一個工序。

為了練好這道菜,屈桂明光是練刀功就花了3年時間。當然,不是用鳜魚來練,而是用工作中會接觸到的任何魚種。比如,如果要用鲈魚做魚丸、魚泥,他便先用整魚練習松鼠鳜魚的刀法,之後再加工成魚丸。

憑借着這份努力、對自己的高要求和從小積累的對廚藝的認知,以及老字号廚師團隊日漸年輕化的趨勢,屈桂明在36歲便成為了得月樓的廚師長,成為這個老字号百年來最年輕的廚師長。

但這,并沒有成為屈桂明停滞的理由。

2008年,剛升任為廚師長的屈桂明,帶隊參加央視一個基本功的比賽,作為極講究刀功的蘇幫菜大廚,屈桂明對于桂冠是志在必得,但比賽中,一位湖南師傅蒙眼脫骨的技術,讓屈桂明不由得心下一驚,“一個做湘菜的師傅,居然能做這樣的刀功處理,反之,以基本功見長的蘇幫菜,卻還沒有人這麼做過。”

“我們是不是有點太過自信了。”這件事情,讓屈桂明深深感受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自己有了點成績,也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

于是,作為廚師長的屈桂明開始再次訓練自己的基本功,練習蒙眼整雞出骨,三個月後,屈桂明便能在蒙眼的情況下,完整取出一隻雞的所有骨頭,且骨不帶肉,肉不連骨,注滿水後無破不漏。

在很多人看來,這時的屈桂明,早已不是那個跟着父親到廚房玩耍的小屁孩了, 但屈桂明自己清楚,要想徹底接過父親的衣缽,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廚,要做的還有很多。

創新比創造更難

這個階段的屈桂明,開始有意識地想做帶有自己風格的菜品。

一次,屈桂明出國參加一個文化交流活動,但到了當地才知道,因為有外國人就餐,所有菜品都必須按位上。而松鼠鳜魚這道必上的菜品是按份上的,且由于鳜魚比較大,不可能每位都上一條大魚。于是,屈桂明便當場把準備好的鳜魚,改好菊花刀,分成每份50g左右的位餐。

這場活動結束後,屈桂明便想到,将中餐改成位餐,既和國際習慣接軌,也符合現代餐食理念,更考驗自己對菜品的研究、把控,這不也是一種風格嗎?

于是,回到蘇州後,屈桂明就一頭鑽進了将松鼠鳜魚改成位餐的研究中。

一次,屈桂明在市場上看到新上市的塘鳢魚,此魚個頭小,肉質鮮美,非常适合做位餐,于是他便想到,把松鼠鳜魚做成松鼠塘鳢魚。

但塘鳢魚約莫隻有半個手掌長,要想在魚身上改刀、再下鍋炸制,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經過反複嘗試,屈桂明才終于弄清楚,做松鼠塘鳢魚該如何下刀,炸制的油溫、時間與松鼠鳜魚有何不同。

精湛的手藝,加上塘鳢魚的名貴,讓這道松鼠塘鳢魚,成為了得月樓新的“鎮店”菜品。

而當屈桂明來到台灣參加兩岸的文化交流活動,這道菜又遇到了新的問題——台灣盛産海魚,但好的鳜魚卻不多,如果用海魚做松鼠鳜魚,由于肉質不同,海魚熟後肉容易散掉,那就不是松鼠鳜魚了。

屈桂明便将原本2cm左右的花刀,加長到3~4cm;5cm的斜刀改到7~8cm,以保證海魚在炸制後肉不會散掉。并且根據台灣人的口味,将松鼠鳜魚的酸甜醬汁,由醋改成用各種水果打汁進行調配,不僅保持了酸甜口味,還有水果的清香。

之後,屈桂明又逐一将得月樓的諸多傳統名菜做了位餐嘗試,這一系列的創新,也成為了得月樓百年來的“重大改革”,在2017年實現了菜品的全部位上。

“其實創新比創造更難。”屈桂明說,“創造可以天馬行空,做成什麼樣都是新的,都是對的,但舊事物的創新是有原型在的,任何改動都必須有理有據,隻要有一點點和食客想象的不同,都會被放大,被人說是亂來。”

但作為蘇幫菜的傳承人,這也是屈桂明必須去面對的。

在位上菜改革成功之後,屈桂明又創新了水八仙、太湖三白等菜品,并且積極發掘古菜,結合蘇州不時不食的特點,推出了“四季宴”。

看上去,四季宴并不難,3個月才做一席,但要讓四季宴每桌宴席、每道菜品都有特點,都遵從蘇州特色、尊重時令,還要不重複,就很難了。

就像魚這種食材,如果春天做了松鼠塘鳢魚,之後松鼠魚這道菜便不能在四季宴中再出現。屈桂明結合當季氣候、食材,在幹燥的秋天,便推出千層鳜魚,用鳜魚片搭配火腿、香菇等蒸制;冬天較冷,則推出比較性熱的紅燒糟魚。

老字号的創新更需要時間

作為蘇幫菜老字号,除了菜品,得月樓還要面對廣大的消費者。

而近年來,中國餐飲風向驟變,“大餐飲”急轉直下,各種新餐飲傾瀉而來,很多老字号不堪重負。不是它們的菜不好吃了,而是現在的消費者的口味變了,要求的更多了。

承擔着得月樓菜品聲譽的屈桂明,也有自己的糾結,“不是我們不知道要變,但一個老字号也不能一下子全變了,如果那樣,就不是老字号了。”

時代的洪流滾滾而來,不變肯定不行,但一下子變得太大,那些老食客呢?那些沖着這口傳統味道而來的消費者呢?

其它蘇菜館子可以讓食客說:好吃,不過不是我二十年前來吃到的味道了。但得月樓不能,屈桂明不能讓人質疑得月樓這塊老字号的金字招牌。

“所以我們試着一點一點地去變,就像現在人們不喜歡甜度太高,如果以前的甜度是10分,我們就9.8、9.6這樣慢慢地降,通過一段時間,最終達到現在大家喜歡的7或8的甜度。”屈桂明說,對于老字号而言,創新、跟上潮流更需要時間。

“人們會去對比,有人喜歡老的東西,有人喜歡新的東西,這就要求我們廚師去平衡其中的矛盾,做出最平均的口味。”像響油鳝糊,屈桂明就已經做到減芡減油,深受新老食客的喜愛。

而上文提到的太湖三白,屈桂明也在原菜的基礎上,做成春卷形式;水八仙也通過至少4種應季水生植物搭配,制成荷塘小炒,可以根據季節,更替新食材,以保持新老食客對其的新鮮感,同時通過擺盤創新,賦予老菜新的生命力。

得月樓的後廚,也正在屈桂明的帶領下,用自己的方式傳承着老字号的榮光。

結語

在屈桂明看來,無論從父親的期許,還是自己作為土生土長蘇州人、蘇幫菜傳人,蘇幫菜都必須堅持傳統,去傳承菜品背後的文化。

但這不代表完全照搬以前的菜譜,在熟悉傳統做法的基礎上,也是可以創新出符合現代市場需求的菜品的。

即使是老字号,也不能原封不動,隻是它的改變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這也更考驗廚師的耐心、決心。

正如屈桂明三十年來從未跳槽,“你的眼睛看多遠都沒關系,但腳要站穩、要紮根,就跟我們做菜,必須講究有‘根’一樣。”

這,也是屈桂明對自己廚藝的另一種修煉。

屈桂明紅菜松鼠鳜魚

<主料>

太湖桂魚一條。

<輔料>

蝦仁,青豆,黃蛋糕丁,白蛋糕丁。

<調料>

鹽,糖,醋精,白醋,大紅浙醋,番茄沙司,番茄醬,料酒。

<做法>

1.将桂魚宰殺去内髒,沿下鳍下刀,切下魚頭。

2.魚身沿着兩面脊骨平行運刀至尾部取下脊骨,但保持尾巴相連不斷。

3.兩面魚身先打直刀,後打斜刀,切出花紋,用少許鹽,料酒腌制。

4.将魚頭和魚肉拍粉,下熱油鍋炸至外脆裡嫩,裝盤。

5.另起炒鍋,下少許油,将所有調料進行炒制,淋入熱油後攪勻,澆在魚身上。

6.将輔料用熱水燙熟後,撒在糖醋汁上,盤邊裝飾葡萄即可。

<特點>

頭昂尾巴翹,形似松鼠,外脆裡嫩,澆汁吱吱響。此菜為蘇州傳統經典名菜,家喻戶曉,口味以甜酸為主。

荷塘小炒

<主料>

雞頭米,茭白,蓮藕,茨菇,菱角,蓮子。

<輔料>

青豆,青椒,紅椒,荷花,荷葉。

<調料>

橄榄油,鹽。

<做法>

1.将荷葉微燙,刷上橄榄油防止變色,然後平鋪在餐盤上。

2.将洗淨的蓮藕切片,圍擺在荷葉上。

3.将荷花花瓣圍擺在蓮藕片上面。

4.炒鍋中将水煮沸,加入少量鹽,将雞頭米,茭白,茨菇,菱角,蓮子,青豆,青椒,紅椒入沸水中焯水,快速如冷水流水浸涼。

5.炒鍋加入橄榄油,燒至五成油溫時,入上述主輔料,加鹽快速翻炒,裝盤。

<特點>

選用蘇州特色水生植物水八仙的部分原料,色彩對比強烈,食用其本味,口感爽脆,清淡;如上桌時使用幹冰,将會增加現場的用餐氣氛。

糟香白蘭花

<主料>

茭白。

<輔料>

蔥段。

<調料>

香糟鹵。

<做法>

1.茭白雕刻成白蘭花造型。

2.下滾水鍋中微燙,撈起泡冷水,防止變色。

3.将冷卻的茭白入香糟鹵中浸泡2小時。

4.将蔥段安裝在白蘭花尾部裝飾,擺盤造型即成。

<特點>

造型逼真,可與真花媲美,糟香撲鼻。

蟹糊芙蓉盅

<主料>

陽澄湖大閘蟹。

<輔料>

雞蛋清,水澱粉。

<調料>

鹽,料酒,醋,蔥花,姜末,豬油。

<做法>

1.陽澄湖大閘蟹煮熟,挑出蟹粉待用。

2.雞蛋清加鹽、水澱粉打勻,倒入蟹形器皿裡,上籠蒸熟成芙蓉蛋。

3.蟹粉用豬油加入所有調料炒透,覆蓋在芙蓉蛋上即成。

<特點>

造型生動,制法簡單,适合大批量制作,出菜速度快,且能夠達到色香味形器的高度和諧。

碧綠牡丹

<主料>

桂魚。

<輔料>

荠菜。

<調料>

鹽,料酒,高湯,熟豬油。

<做法>

1.将桂魚去頭,沿着中間脊骨批下兩條魚肉。

2.将魚肉去皮成兩條淨魚葉子,加入鹽和料酒略腌。

3.将魚葉子切片,每八片卷擺成花型,上籠蒸五分鐘,使之成熟。

4.将荠菜滾水稍燙,入冰水晾涼,擠幹水分,切碎末。

5.熱鍋下豬油,将荠菜末翻炒,加入高湯、鹽燒開,勾薄芡。

6.将荠菜羹裝入器皿,放入魚花,擺盤造型。

<特點>

此菜靈感來源于《桐橋倚棹錄》中玲珑牡丹酢的創意,結合現代手法加以創新,其中荠菜打底可以結合季節與宴席檔次的不同,變換出不同的原材料。

——————

記者 | 陳曦。本文為紅廚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