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黃浦江裡一條鳄魚引起關注。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表示,這條鳄魚為暹羅鳄,在上海沒有野外分布,推測是人養殖後随意放生或丢棄。近年來,不科學放生的現象時有發生,專業人士呼籲,市民要科學放生,随意放生可能造成放生物種死亡,同時對本地生态環境也可能産生嚴重影響。
中秋節期間,有市民在黃浦江邊目擊到鳄魚,且從輪渡碼頭保安處獲悉,這條鳄魚在江邊已經有些時日。本報記者也拍攝到鳄魚的現場畫面,這是一條長約七八十厘米的鳄魚。對此,上海港航公安回應稱,目前仍在對這條鳄魚進行抓捕。
黃浦江裡怎麼會出現鳄魚?不少市民議論紛紛,有人說,不知道是不是揚子鳄;有人推測,應該是人為放生的,并認為這種随意放生太不應該;有人甚至認為,難道黃浦江生态環境變好了,鳄魚都來了?
對此,一名野生動物保護專業人士告訴記者,這條鳄魚是暹羅鳄,野生種群主要分布于東南亞的的婆羅洲、印尼、馬來西亞、泰國以及越南等地,目前人工養殖暹羅鳄很多,東南亞和國内都有人工養殖場。暹羅鳄魚皮革有利用價值,也有食用鳄魚肉。據悉,國内本土鳄魚種類隻有揚子鳄。這名專業人士表示,正如一些市民所推測,這條鳄魚應為人工養殖後放生。
近年來,市民随意放生、棄養動物的現象時有發生,最常見的是各種魚類、巴西龜、鳄龜,還有雀鳝,也有人放生人工養殖的娃娃魚,“巴西龜、鳄龜、雀鳝、娃娃魚等都不是上海本地物種,且有入侵性,放進本地生态環境中,會大量吞食本地物種,破壞本地生态平衡。因此,市民飼養動物要謹慎,更不要輕易放生。”
據了解,市農業農村委執法總隊将主動協助公安部門,對這條鳄魚開展捕捉處置,市民不要擅自去接觸鳄魚,以防它受到刺激可能做出攻擊行為。
新聞晨報周到APP記者·郁文豔
圖片來源:任國強
來源:周到上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