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物理學家諾貝爾小時候的故事

物理學家諾貝爾小時候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0:35

皮埃爾居裡皮埃爾·居裡,859年5月15日 — 1906年4月19日,巴黎人,法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的丈夫。也是“居裡定律”的發現者。1903年和居裡夫人還有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物理學家諾貝爾小時候的故事(皮埃爾居裡皮埃爾)1

1906年4月19日,皮埃爾·居裡在一場馬車車禍中不幸遇難,居裡出生于巴黎,在那裡他的父親是一名普通醫生,1859年上5月15日,他在進入巴黎大學科學系前在家接受早期教育。

他于1878年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并繼續擔任物理實驗室的示範者,直到1882年他被任命為物理和工業化學學院的所有實際工作。1895年,他獲得了理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物理學教授。他于1900年晉升為理學院教授,​​并于1904年成為名譽教授。

在他早期的晶體學研究中,居裡和他的兄弟雅克一起發現了壓電效應。後來,他提出了關于某些物理現象的對稱理論,并把注意力轉向磁力。他表明,給定物質的磁性在一定溫度下會發生變化 - 這個溫度現在稱為居裡點。為了協助他的實驗,他建造了幾個精密的設備 - 平衡儀,靜電計,壓電晶體等。

居裡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是與他在1895年結婚的妻子共同完成的。他們是在艱苦條件下實現的 - 幾乎沒有足夠的實驗室設施,并且在為了謀生而不得不做大量教學的壓力下。他們在1898年宣布通過分離瀝青鈾來發現鐳和pol,後來他們在闡明鐳及其轉化産物的性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們在這個時代的工作為後來的核物理和化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1903年,他們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因為他們研究了貝克勒爾發現的自發輻射,後者被授予該獎項的另一半。改變一生的婚姻居裡夫婦與女兒1877年,年僅18歲的皮埃爾得到了碩士學位,1882年他被任命為巴黎市立高等物理化學學院的實驗室主任。他在該校任教時間長達22年,他一生的主要成就都是在這裡取得的。

居裡一生的轉折點是他與波蘭姑娘瑪麗·斯克羅多夫斯卡的婚姻。瑪麗1867年生于當時在俄國占領下的波蘭華沙。1891年,24歲的瑪麗來到巴黎求學,她在索邦大學取得了數學和物理兩個畢業證書。畢業前不久,瑪麗認識了比她大8歲的皮埃爾·居裡。此時的居裡已經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物理學家。1895年兩人結婚,瑪麗變成居裡夫人。婚後的居裡夫人在索邦大學讀研究生,她也一直在丈夫皮埃爾的實驗室做研究。居裡也認識到了妻子研究的重要性,他把自己的研究從晶體轉到放射性物質上面來。居裡夫婦與女兒夫妻獲獎1898年7月,居裡夫婦從數噸瀝青礦中找到一種新元素,它的化學性質與鉛相似,但放射性比鈾強400倍。居裡夫婦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為“钋”(Polonium),以表達對居裡夫人的祖國波蘭(Poland)的懷念。

發現钋元素之後不久,居裡夫婦繼續進行研究,在同年12月他們得到少量的白色粉末。這種白色粉末在黑暗中閃爍着白光,據此居裡夫婦把它命名為鐳,它的拉丁語原意是“放射”。由于在放射性物質方面的研究成果,皮埃爾在1900年被任命為巴黎大學理學院教授,居裡夫人也在1903年獲博士學位。就在居裡夫人獲得博士學位的同一年,居裡夫婦與貝克勒爾因為發現放射性現象而共獲諾貝爾物理獎。1906年,皮埃爾不幸被馬車撞倒而去世。

1911年居裡夫人因為發現钋和鐳兩種新元素再次獲諾貝爾化學獎,她是曆史上唯一一個既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居裡夫人于1934年去世,死因是由于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而患上了白血病。

一家四代科學家居裡夫婦不僅自己取得了偉大的科學成就,他們還創造了一個“科學王朝”。居裡家族的科學傳統至今已延續四代人。居裡夫婦的長女伊雷娜和女婿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都是從事放射性研究,1935年,他們因為在人工放射性方面的研究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居裡家族的第三代也是人才濟濟,他們的外孫皮埃爾·約裡奧是生物物理學家,孫女海倫·約裡奧是核物理學家。居裡家族第四代中的傑出人物是阿倫·約裡奧,他是生命科學的博士。居裡家族的前三代科學家都是法國科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都曾當選法國科學院的院士:皮埃爾·居裡是1905年當選,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是1942年入選,皮埃爾·約裡奧則是1982當選。

本節推薦(自行)科普詞條:钋和鐳元素

人類改變人類 人類改變世界 人類改變未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