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03:56:11

我這個答案不是說不吃主食有什麼壞處。我隻是說,舊石器時代的人并不是純肉食。這是結論。所謂的舊石器飲食法根本是無稽之談。

你以為舊石器時候是這樣的?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1

你數數。圖裡7個成人一個孩子。這一頭鹿,是不是有點不夠吃?

你說,那沒鹿有狍子吧。

圖裡11個成人,隻有3隻小型哺乳動物屍體。夠吃麼?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2

你說,那總得有肉吧。

圖中五個成人,就一個大腿。類似火雞腿的大小。你覺得夠吃?

可見。舊石器時代,真的沒有很多肉食。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3

舊石器時代有石斧,沒錯。但是還有石磨呢。你看這個玩意跟肉有關系麼?這麼多石器你告訴我全是吃肉的?不對吧。事實上分類非常複雜。給你們看圖。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4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5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6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7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8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9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10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11

好了。再給你們看另一個論文吧。以下内容都來自論文。

舊石器時代的人真的這麼吃?

舊石器時代。那時候人們還處于狩獵采集社會。群體流動性很大,以季節性的流動來獲取未馴化的食物資源。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12

群體成員多以血緣和婚姻相聯,成員間無明顯經濟差别或地位差異,沒有正式的領袖;其遺址主要是季節性栖居的營地及其他小型的或專門性遺址。

早期研究認為,肉食在狩獵采集社會是很重要的食物來源。但是這根本就是個誤解。狩獵所獲取的肉食資源在食譜中的比重僅約 20%-40%,其餘為植物資源、水生食物等。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13

這是綜合世界範圍内的狩獵采集群體調查數據得到的結果。

不同的狩獵采集群體之間在組織方式、食譜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其維持生計的策略也具有極大的不同。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14

Binford 指出,從生産生活資源、環境相對穩定的地區到食物資源有限、環境相對惡劣的地區,不同生态環境、條件下的狩獵采集者呈現出從采食者(forager)到集食者(collector)這兩者間的不同狀态,相應地,他們采取從遷居式流動(residential mobility)到後勤式流動(logistical mobility)适應性變化的流動策略。

采食者群體規模小,資源斑塊(patch)的質量在時間和空間上比較均一,覓食風險小,例如熱帶地區;而集食者多生活在氣候變化顯著區域,資源斑塊質量在時間和空間上有很大起伏,覓食過程會面臨不可預測的風險。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15

采食者所處的環境雖然能夠持續性地提供充沛的食物,但是以大型動物為代表的某些資源屬于機會狩獵,因而采食者傾向于使用可維護性的工具;而對集食者而言,定期大量出現的季節性資源具有可預測性,需要在某個固定時間段内提高狩獵的成功率,因而他們會傾向于使用可依賴性的工具。

不同群體間并非一分為二地分為兩類,而是相互混雜,在采食者和覓食者之間呈現不同的表現狀态。

平均主義、低人口密度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16

無領地意識(lack of territoriality)、食物儲備少、靈活的社會組織機構、強調植物資源多于動物資源,狩獵采集者通過刻意的自身調整來維持人口與資源間的平衡,才是狩獵采集社會,也就是舊石器時代的特點。

食物是人類生存的根本。理論上,狩獵采集者以兩種方式獲取食物:一是效率最優化;二是産出最大化。動物追求食譜專一化,追求高檔食物資源,集中捕獵一種或幾種獵物,花最少的力氣或時間獲得最高的食物回報。

大型動物是史前人類狩獵的第一選擇,但是高檔次資源的稀少導緻尋找時間長,狩獵采集者為了保證獲得足夠食物,需要相應擴展食譜寬度,實現産出最大化。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17

在美國大盆地的考古學研究中,出土了大量 Prenomic 人群使用的投擲尖狀器,同時期的岩畫中也出現大型動物捕獵的場景;與之相反的是晚期的 Nomic 人群,考古學發現的材料中,出現大量種子收獲、處理的工具。

據此推測Prenomic 人群的食譜中高檔次資源占絕對比重,覓食過程中的耗費低。而到 Nomic 時期,随着人口數量增長給自然資源帶來壓力,食譜寬度的增加勢在必然,低檔次的植物性資源增多,高檔次的大型動物資源相對減少,覓食耗費高。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18

Shag 河嘴遺址位于新西蘭南島東岸,該遺址出土了大量動物骨骼化石,其中在遺址形成早期,生活在近海區域的魚、貝類等低檔資源低于動物骨骼組成的 5%,到晚期遺址中,近海斑塊資源比重逐漸達到 60%,甚至一度超過 70%。魚、貝類資源含高蛋白成分,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為什麼早期人類未開發近海資源斑塊呢?

研究發現,遺址範圍内的早期人類生存資源以恐鳥等大型高檔資源為主,而這些資源的生活區域集中在内陸及沿海地區;因為覓食距離遠,資源以魚、貝類等小型資源為主,遠距離的近海區域産出率低未被開發。

随着大批毛利人的到來,近距離資源斑塊的覓食加劇,内陸及沿海地區資源消耗圖 2 邊緣價值理論圖解嚴重,整體環境的能量産出率大幅度下降,魚、貝類、小型鳥類等中低檔資源逐漸被納入食譜,在開發内陸及沿海地區資源斑塊的基礎上,以近海區域為代表的中低檔資源斑塊被也逐漸開發。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19

美國大盆地史前狩獵采集者研究中,考古學家就晚更新世早段 Carson 沙漠覓食者的食物資源獲取是否以狩獵為主有很大争議。

Zeanah 用現代内華達州 Toedokado 的民族學統計數據進行生态模拟,運用中心地覓食理論的分析方法得出了獨到的結論。

在模拟中,作者按照中心地覓食模型的假設前提,将通勤、野外處理、運輸等消耗考慮在内,根據高檔資源在食譜中所占比重的變化計算對應的中心地的能量産出率。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20

按照模拟結果,若大中型動物在食譜中所占比重達到 55%,則相應要求與羊同等檔次的動物資源數量達到 3000 頭,但是按照環境載能估計,晚更新世早段的該地區最多能提供的該檔次資源數量上限僅 900 頭,因此,狩獵為主的營生方式在 Carson 沙漠是不現實的。

為了資源獲得最大化,中心地應該位于相對利于女性采集的地區,而男性則需要在更廣闊的周邊區域進行後勤式的狩獵活動,當時人類的食物來源方式并非以狩獵為主.

當覓食者發現高檔次資源時,理所當然地會盡力獲取此資源,但是資源的密集度在不同條件下是不同的,在食譜中出現的幾率也受環境等因素的很大影響。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21

北美的駝鹿捕食者追蹤駝鹿的蹄印搜尋獵物,冬季的大雪天氣導緻駝鹿降低自身流動性,同時蹄印易于被降雪覆蓋,增加了搜尋的難度,駝鹿在食譜中的比重會相應下降甚至消失.

總結。在舊石器早期。人類的确主要依靠狩獵作為食物。但是,其比例也僅僅維持在能量供應的50-60%。能量供應無法達到百分之百。雖然并非人類不能消化,而是因為獵物有限。

在新時期後期,人類散布到更廣闊的地區,尤其是溫帶寒帶和某些不利于生存的地區,食物裡的肉食量就大大降低。

原始人回到最初的地方(你以為原始人天天大魚大肉)22

我們應該記住的是,萬事有利必有弊。完全肉食的所謂舊石器飲食,雖然有一些益處,但是也一定有壞處。否則肉食動物為何沒有成為如人類一般的智慧物種呢?無論是猴子還是大猩猩黑猩猩。肉食都不是主食。況且看歐美,肉食的攝入的确很多,但是結果也顯而易見。不須贅述。

當然,在此我不應該說純肉食有害。但是我希望大家記住一句話,有利必有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