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成語什麼出自于掩耳盜鈴

成語什麼出自于掩耳盜鈴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9 09:27:01

掩耳盜鈴,原為盜鐘掩耳,是一個成語,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成語出自《呂氏春秋·自知》裡的一則寓言故事,原文為盜鐘,後來鐘演變成鈴,掩耳盜鐘反而不常用了。

《呂氏春秋·自知》中記述說,春秋時晉國六卿範氏被滅,百姓都跑到範氏家中拿東西,有人拿了一口鐘,想背走,但鐘太大,無法背走,便用錘子砸,結果鐘發出巨大響聲,那人擔心别人聽到來争奪,便捂着耳朵繼續砸鐘。

《呂氏春秋》随後評論說:“不願讓别人聽見是可以理解的,不願讓自己聽見就說不通了。作為國君或家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豈不和這是一樣的麼?厭惡别人聽到其過錯還說得過去。”

成語什麼出自于掩耳盜鈴(成語掩耳盜鈴)1

掩耳盜鈴

在中國曆史中,有一位“能文能武”的皇帝,十餘歲就精通武術,一生中更是作詩近4萬篇。在皇帝位置第五十七年,親自撰寫成《十全武功記》,自诩“十全老人”。命人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刻碑,昭示其武功。對,他就是乾隆皇帝,他一生中可以說是将掩耳盜鈴發揮到了極緻,雖然滿足了他的權欲和虛榮心,卻給後來的屈辱史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他一生中以探訪民情、考察河工為由,不惜花費巨資六下江南,原本經過他老子雍正的努力,國富民強國庫充盈,但在他揮霍下國庫卻變得囊中羞澀。之所以樂此不疲的六次下江南,一大半就是為了滿足自己打造的“太平盛世”的那份虛榮心。好在地方官員也十分配合,懂得官場之道,“遷徙貧苦老百姓并把沿途經過的地方門面整修一遍,一路上都是國富民豐的景象。”我想除了老百姓不糊塗,皇帝和官員都在裝糊塗吧。

自清兵入關,在武力和儒家教條的雙重打壓下,文人多數就已經閉口。但是到了任何時候都會有不怕死的文人,他們将不滿寫在了書中,或者是保存皇帝認為不應該保存的書籍,這一下子就惹惱了乾隆皇帝。這怎麼能行,皇權容不得半點挑戰,自己的過錯更是不允許他人半點的質疑。

于是,乾隆帝為了打擊朋黨以及加強對漢人的思想控制,大興文字獄,并借此焚書控制漢人反清思想的傳播。然而,乾隆時期當時民族矛盾和鬥争的情況已經逐漸緩和、并且在漢族臣民已承認清朝對全國統治的情況下,乾隆帝仍将民族矛盾和鬥争的嚴重性誇大,并且表現得過度敏感,哪怕是一個很正常不過的詩句,都認為是在批評他。

成語什麼出自于掩耳盜鈴(成語掩耳盜鈴)2

乾隆皇帝

其實在乾隆初年,乾隆帝一度下诏停止文字獄,他曾谕稱“朕從不以語言文字罪人”。但是自乾隆十六年波及全國的“僞孫嘉淦疏稿”事件開始,文字獄開始重現。尤其到乾隆中後期,文字獄達到高峰,而且非常嚴酷。乾隆年間共發生文字獄案件一百多起,大大超過前朝。這下好了,身邊以及天下的文人都是馬屁精,大清國的“盛世”在他的手裡達到頂峰。

乾隆五十八年,英國遣使喬治·馬戛爾尼于乾隆83歲生日時到中國尋求駐節,抵達中國後雙方出現與乾隆帝會面采“單膝下跪”或“三跪九叩”的禮儀之争。乾隆帝認為馬嘎爾尼不是使節而是貢臣,須行叩拜大禮。還認為英國不過是蠻夷之地,使團帶來的高科技産品也比不上皇宮内的裝飾品。以一副傲慢的姿态将英國使團當作小偷,贈送了大量的絲綢和茶葉給英王,并完全拒絕了英國貿易請求。殊不知封閉的大清國已經全面落後西方世界,更是遠遠落後于英國。

馬戛爾尼在回國後向英國議會寫出報告:“中國是一艘破舊的大船,150年來,它之所以沒有傾覆,是因為幸運的遇見了極為謹慎的船長。一旦趕上昏庸的船長,這艘大船随時就可能沉沒。中國根本就沒有現代的軍事工業,中國的軍事實力比英國差三到四個世紀”。馬戛爾尼在日記中還有以下記載:“中國工業雖有數種,遠出吾歐人之上,然以全體而論,化學上及醫學上之知識,實處于極幼稚之地。”

成語什麼出自于掩耳盜鈴(成語掩耳盜鈴)3

馬嘎爾尼拜見乾隆皇帝

結果幾十年後,英國以另一種方式打開了大清朝的國門,這可以說是“蓄謀已久”,這次英國就沒有之前那樣客氣了,不僅要求開埠通商,還要求割地賠款。皇帝的臉面固然重要,但是經過幾次海戰還有陸戰,清兵沒有一次能夠打勝,隻能被迫簽約。

在1843年,魏源因在《海國圖志》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而被視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當時的有識之士可不隻魏源一人,有很多人也看到了中國與西方的差距,但這也引起了清廷統治者的注意,此書一度成為禁書,所以此書在中國未受到廣泛關注。後來流傳至日本後,《海國圖志》很快在日本獲得官員和學者的高度重視,廣大民衆也迫切想閱讀此書,日本文化界也先開啟了刊印、翻譯、補注與評論該書的風潮。兩種截然不同的态度,決定了最後的結局。

因為貿易推動了文化交流,并加快了科技發展,國家必然走向強大。這一點到了現在也是一樣,一個國家拒絕貿易和文化交流,隻能是掩耳盜鈴似的空談。

成語什麼出自于掩耳盜鈴(成語掩耳盜鈴)4

海國圖志

關于成語掩耳盜鈴,你還了解哪些曆史?歡迎留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