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青少年三觀養成

青少年三觀養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4 10:39:05

來源:環球時報

編者的話:近日,美國校園槍擊案件頻發,得州羅布小學槍擊案的槍手拉莫斯年僅18歲,卻殘忍殺害了19名兒童,2名教師。性格孤僻的拉莫斯從小表現出極度扭曲的三觀,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問題也因此被多方聚焦。三觀一般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青少年的三觀往往是從小樹立起來的,因此在孩子心中播種“真善美”的種子對于一個國家的道德發展至關重要。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曆史傳統和文化元素,各具特色的“三觀”教育方式也就應運而生。

德國:幼兒園裡的“小動物園”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沈傑森】德國街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年輕志願者推着坐在輪椅上的老人一起在公園散步;青少年與專業消防員或急救醫生一起出勤;在社區裡,還可以看到各種共享圖書館、共享冰箱和共享衣櫃等便民設施。這一切,與德國從小給中小學生播下“真善美”的種子有關。

德國在幼兒園時期就開始幫助孩子樹立正确三觀。德國孩子一般3歲就可以上幼兒園,且一般是混齡制。這樣做,可以讓年齡大的孩子平時多照顧年齡小的孩子,教他們怎麼說禮貌用語、吃光盤中的午餐、與同學互相合作等。根據小孩模仿能力強、注重形象思維的特點,德國幼兒園把愛護小動物作為樹立正确三觀教育的重要課程。《環球時報》記者曾參觀過不少幼兒園,其中有些設有“小動物園”,飼養了綿羊、雞鴨、魚類等小動物。柏林米特區幼兒園老師貝阿特對記者說,這有利于讓孩子懂得關愛小生命。

近年來,德國幼兒園與養老院“結對子”的越來越多,有的幼兒園甚至建在養老院裡。孩子們與老人一起做糕點、舉辦聯歡活動,其樂融融。老人們也非常樂于将自己的豐富經驗傳授給孩子。孩子們在和老人相處的過程中不斷養成尊老的品質。

青少年三觀養成(青少年三觀)1

資料圖

每到新年臨近,幼兒園老師還會與孩子們一起制作賀卡,準備書籍、玩具等小禮物,一起寄給非洲等地有需要的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們可以從小樹立正确的國際觀念。

到了小學,德國孩子們開始比較系統地學習各項規則。孩子們進入小學的第一天,老師就會給孩子們講解學生守則。這些規則沒有大道理,很容易落實,比如見面時說“請”和“謝謝”等。

德國小學還特别重視社會教育。比如,老師帶孩子們參觀警察局,讓警察講解怎麼做一個遵守法律的公民;帶孩子們參觀知名企業、研究所等機構,了解其運作,學習各行各業先進工作者的責任感;帶孩子們去博物館寫生,與設計師交談,認識真正的美是什麼。

在中學,孩子們會積極參加各種公益組織來培養優良品質。德國有許多大型專業志願者組織,比如消防組織、紅十字會救援組織等,都會招募青少年入會。德國還有許多民間公益組織。慕尼黑中學生卡特娅就參加了當地的“餐桌”組織。這一組織主要收集超市和餐館等即将到期準備丢棄的食品,然後把這些食品免費贈送給有需要的人。

為了鼓勵學生的“真善美”行為,各個公益組織都會給予一定的補貼獎勵。德國各個政黨及企業的獎學金也會參考學生的品格。如果學生步入成年仍堅持公益行為,還可以申請退稅,或把做公益的時間“存起來”,将來到了老年使用。

盡管德國的道德教育實施時間較長,但随着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網絡時代的來臨,其不足也越來越突出。據“德國編輯部網絡”報道,民意調查機構Forsa一年多前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 5 年中,61% 的學校發生過教師被學生辱罵、欺淩或騷擾的情況。

印度:神話、英雄和祖父母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宇同】印度曆來注重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但作為一個幾乎全民信教的文明古國,繁雜的宗教信仰、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等問題,都給印度的德育教育帶來嚴峻挑戰。面對問題,印度各方并沒有回避,而是從多方面入手,在道德教育中巧妙融入宗教和傳統文化元素,因勢利導開展教育。

首先,印度注重樹立青少年道德典範。為從小培養青少年正确的善惡觀和榮辱觀,印度在全國範圍内樹立青少年道德典範。他們都是在面臨重大災害或突發事件時舍己救人、幫助弱小的小英雄。每年共和日前夕,小英雄們應邀來到首都新德裡,由國家總理親自為他們頒發獎章、榮譽證書和獎金。共和日的閱兵慶典中,各邦獲得“國家勇敢獎”的青少年也會站在彩車上接受人們的矚目和歡呼(如圖③,作者提供)。

印度還會巧用宗教和傳統文化的積極因素。比如印度最常見的兒童動畫片中,許多人物都是以克裡希納神、象頭神伽内什等形象為原型進行創作的,講述他們利用自己的神通和智慧扶危濟困、幫助弱小抵抗邪惡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從小培養兒童對榮辱、善惡、正邪的正确認識。一些宗教節日也是學校開展道德教育的機會。筆者的孩子在印度上學的時候,每逢十勝節全校師生都會共同慶賀,大家親自動手燒毀代表邪惡的大魔王。

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印度學校的《社會科學》教材中,對于民族英雄和古代先賢的思想和事迹都會比較全面地進行介紹。除此之外,印度的學校還更加注重學校與家長的緊密合作。比如祖父母節,學校會讓學生将自己的祖父母請到學校,由老人們向孩子們分享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曆和感悟。尊老愛幼、尊師重道以及榮譽感和責任感等可貴的品德便在其中默默傳承。

印度的宗教和傳統文化中,也會有一些對現代學校的道德教育不利的東西,如種姓制度、階層固化等。針對這種情況,印度學校也會進行糾偏,比如從統一校服開始倡導平等。

加拿大:“文具清單”

【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加拿大非常注重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和程序,來強化孩子們思想和行為意識的規範。加拿大在各種聚會、慶典和活動開始時,都會安排唱國歌的程序,并且很喜歡安排孩子們領唱國歌。有一年《環球時報》記者和家人外出旅遊适逢“加拿大日”,路過的一個小城市裡正在舉辦慶祝活動,當地邀請了一名10歲左右小姑娘領唱國歌,這名小姑娘由于過于緊張幾次卡殼,市長、嘉賓和台下觀衆頻頻鼓掌激勵,終于鼓舞小姑娘完成了演唱。

注重形式還體現在許多類似“廟會”的公開活動中。組織者會專門設攤,發放免費的小國旗、國旗徽章,組織孩子們參加各種畫國旗、國家版圖拼讀之類的小遊戲。

加拿大的有些紀念日,人們會穿搭特殊的服飾。2007年,加拿大貝爾維克市一所中學的九年級男生麥克内爾因穿粉紅色襯衫上學被欺淩,一些同學為此在第二天上學時集體穿特制的粉紅色衣服上學,以此表達對校園欺淩的不滿。這一做法得到廣泛響應和支持。2010年起,每年2月最後一個星期三被定為“反欺淩日”,這一天學校老師會建議學生穿粉紅色衣服上學,以示反對校園欺淩。

11月11日的加拿大國殇日有個重要儀式是佩戴虞美人花,這一天許多學校、組織都會特意安排小學生上街兜售虞美人花。

加拿大學校還特别注重培養學生的平等理念,通過一系列措施制約孩子的“特殊化”。如每學期開始前會發“文具清單”,學生隻能帶特定規格的文具入校;公校要求學生不得“奇裝異服”;學校午餐限定在10分鐘内完成等。不過,這種對平等的注重有時未免過猶不及,如加拿大學校的校内演出會盡量讓所有人出場,且盡量讓每個人都擔任一次主角。如此一來“平等”概念雖深入人心,但節目質量往往不敢恭維。器樂演出走調是家常便飯,舞台劇則堆砌了大量配角。

加拿大中小學還很注重在學生心中樹立道德行為規範的榜樣,這些榜樣通常是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如第一個推動建立全民醫保者湯米·道格拉斯、第一位加拿大宇航員哈德菲爾德等。此外,加拿大中小學還特别重視樹立“身邊的榜樣”,如皇家騎警、消防員等。學校會經常舉辦“走出去、請進來”的活動,讓學生們到警署、消防隊參觀,或邀請警官、消防員來校座談。加拿大的警署、消防隊也非常熱衷參加節日花車遊行、“廟會”等活動,并且喜歡在這些活動中和孩子們互動。但樹立榜樣也并非全無争議:前些年,一些學校把19歲的瑞典“環保小鬥士”通貝裡樹為榜樣,導緻一些低年級學生逃課參加支持此人的社會集會,引發不少異議。有人質疑“偏激的環保是否是真正的環保”,更有人指出通貝裡長期曠課,讓學生以她為楷模“是否不太合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