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淏小時候的夢想就是當幼師。
她幻想着能天天與孩子們在一起做遊戲和聊天。
1978年,王淏出生在山西的太原。
她的童年和少年時光,都是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長大的。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感覺,才讓她有了一顆“不願長大”的夢。
中學畢業,18歲的王淏走進了北京廣播學院,也就是後來的中國傳媒大學。
作為一名播音系的學生,這好像跟此前的夢想漸行漸遠。
彼時的王淏努力學習,而且思路上也另辟蹊徑,
畢業之後要是做不了幼師,那就到電視台的少兒節目去主持節目。
這同樣能天天跟孩子們呆在一起。
不過,剛入學的她,有時候也會被自己這種不切實際的夢逗笑。
畢竟這時候的她還是一個剛到學校的新生,還沒有開始學習,就開始做夢了。
但不管怎麼說,有夢總歸是好事。
中央電視台少兒節目的主持人,像鞠萍姐姐等人,就成了王淏當時的學習目标。
她學習很用功,而且也始終關注着各大電視台的動态,期望能夠獲得主持少兒節目的機會。
有明确的目标,學習起來自然就如魚得水。
大學三年的時間,她在班級裡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這就給她接下來能走進中央電視台,創造了機會。
大三的時候,身邊的同學都開始找實習單位。
中央電視台的少兒頻道,早就是她夢想中的“童話樂園”了。
經過一番努力,她順利走進了中央電視台的大樓。
少兒頻道的《七巧闆》,可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節目。
王淏順利走進了這個欄目組。
彼時,每期的欄目裡有一個五分鐘的節目闆塊。
這個闆塊,是教小朋友們折紙。
除了電視機前的兒童,現場每期也會請一些兒童的嘉賓。
雖然節目時長很短,但是能夠走進一個重要的欄目,
這對于王淏而言,已經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了。
在節目正式開始之前,她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
性格上的王淏,從小就是那種活潑開朗的人。
因此節目中和兒童的互動,這一點對她來說并不難。
除此之外,彼時少兒頻道的主持人,每個人都有一個兒童化的名字。
從姐姐或者叔叔前面的名字,是為了拉近和兒童的距離。
于是,她就有了月亮姐姐的名字。
第一次出現在鏡頭前,雖然是主持節目,
但因為身邊有很多的兒童,王淏的内心居然沒什麼緊張感。
尤其是小朋友們圍攏過來的時候,她甚至都忘記了攝影機的存在。
孩子們圍在她身邊,問着她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孩子問她,月亮姐姐你有媽媽嗎?
“當然有啊。”
“那月亮姐姐你的媽媽是誰呢?”
“是比月亮姐姐還要美麗的月亮啊。”
還有的小朋友跟她說,長大了要跟月亮姐姐結婚。
王淏聽了孩子的話都想笑了:“等你長大了,我都變老了。”
誰知孩子一本正經地告訴她:“沒關系,我可以先把你冰凍起來。”
也有的孩子問她,月亮姐姐你住在什麼地方呢?
還沒等她回答這個問題,一旁另一個小孩就說話了:
“你真笨,月亮姐姐自然是住在月亮上了。”
“月亮姐姐白天跟咱們在地球上,晚上就回月亮上睡覺。”
孩子們的你一言我一語,讓王淏自己都忘記了是在主持節目。
等到第二天的時候,另一個小朋友又告訴她,
說是晚上看到月亮姐姐了,原來月亮姐姐就是月亮裡的那隻小白兔。
孩子們的童真和天真無邪,深深打動了王淏。
這是她多年來夢寐以求的氛圍。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在心底決心,畢業之後,一定要從事少兒節目。
彼時她是實習生,等到三個月的實習期結束,單位也給了她一筆實習的酬勞。
那時候她還不好意思要,她覺得自己還是學生,每天就是和孩子們在一起玩。
除了央視的少兒節目之外,大學期間,她還在教育電視台以及山東電視台主持過少兒節目。
這些經曆,都讓她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畢業之後的王淏,正式走進了中央電視台的少兒頻道。
那時,少兒頻道的《七巧闆》、《東方兒童》以及《東方書城》,先後由她接棒主持。
在這之前,這都是少兒頻道的名牌欄目。
尤其是主持人鞠萍,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有深刻的印象。
所以王淏接棒後,她剛開始覺得面臨的壓力很大。
她需要重新确定自己的主持風格和定位,新的主持形象,要盡快在兒童的心目中紮下根來。
因為對孩子的喜歡,使得她确立自己的主持節奏很快。
更為關鍵的是,各地的小朋友們,也很快接受了她的存在。
她成了兒童心目中的偶像。
除了一些固定檔的節目外,從手工到英語,再到很多益智類的問答節目,
王淏都擔綱主持,她成了當仁不讓的“孩子王”。
但與此同時,彼時少兒頻道的主要主持人就她一個人。
節目量不但種類多,而且量還很大。
有時候從日常的節目再到周末的節目,主持的時長都在100分鐘以上。
曾經有一段時間,她連續十天錄制節目,每天的錄制時長都在12小時。
那段時間,後台的編輯雖然不少,但幾乎都在剪輯編輯她的節目。
于是在同事中間,她獲得了一個“王鐵人”的稱号。
适應了這種節奏,和少年兒童成了好朋友。
王淏又慢慢感到,僅僅靠着甜美的聲音,以及和兒童做朋友的心理還不夠。
要想做好少兒節目,還要把自己變成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人。
尤其是一些益智類的節目,本身就是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給兒童傳遞知識。
如果節目主持人沒有豐富的知識,那就沒辦法去教育孩子。
于是,隻要是不上節目的時候,她就開始給自己充電。
《東方書城》是固定檔的節目,除了給兒童講述一些知識外,
在節目中還會經常邀請很多作家以及名人進行交流。
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新節目在錄制之前,王淏就開始買來很多書學習。
有一次,導演一下子就給她提來了一整包的書。
她會認真地閱讀這些書籍,把一些知識點記在内心,
然後通過節目的形式,再把這些知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反饋給兒童。
雖然這麼做很累,但是她自己樂此不疲。
知識點擴充了,和現場嘉賓的談話也就能很好地把控節奏。
如此一來,節目自然也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正因為王淏不斷去擴充自己,在當主持人之外,她也把自己“逼”成了一個高手。
至今,她演唱過超過三百多首的兒童歌曲。
其中超過一百首兒歌的詞曲,都是她創作的。
除了唱歌之外,她也學會了手工和繪畫。
這類節目中的圖畫以及插圖,都是由她親手一幅幅繪制的。
超過百集的繪畫節目,之後也彙集成冊出版發行。
她在不斷地擴充自己,也通過節目的形式,向兒童傳遞各種知識。
因此,她成了兒童與知識之間的橋梁和使者。
在王淏看來,少兒節目的主持,與其他節目最大的不同點就在于,一定要充滿耐心和耐力。
尤其是在邀請兒童嘉賓的情況下,
這些未成年的兒童,并不是成年人,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
這樣一來,節目現場的控制以及節目的時長,往往是不可預知的。
一旦現場變得混亂起來,如何調節孩子的狀态,這是非常考驗工作人員的。
有一次錄制一檔節目,現場有很多小朋友。
其中一個孩子,始終不能按照要求來做,在開始錄制的時候總是出現錯誤。
現場的工作人員着急,不斷給孩子講,但是還是一直出錯。
時間一長,大人都感到有些焦躁了。
着急的孩子,眼看也要哭起來。
王淏先是制止了其他工作人員,嚴厲教訓孩子的做法。
然後,她開始慢慢去舒緩他的情緒。
等到孩子的情緒平複之後,她在一點點開導和教他。
孩子的緊張情緒消失了,那麼接下來的發揮也就正常了。
雖然整個引導的過程,王淏也非常的疲勞。
但是她很清楚,要想節目能夠順利地推進,耐心是必不可少的。
兒童有别于成年人,安慰和引導,才能讓孩子按照要求做事情。
也正是因為這份耐心和愛心,讓王淏赢得了很多兒童的喜愛。
有一個陝西的兒童,4歲那年父親去世了。
母親擔心孩子太小,經受不住打擊,于是就帶着孩子來了北京,
想要實現兒子見月亮姐姐的夢想。
孩子和母親來到了中央電視台,那時候王淏正好感冒,在醫院裡打點滴。
得知這個情況後,她立刻去見了這對母子。
除了給孩子親手畫了很多畫之外,她還邀請他參加少兒頻道的節目。
孩子漸漸從父親去世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從那之後,王淏和這名小朋友一直保持着聯系。
還有一個山東的孩子,從小就患有自閉症。
家長原本以為孩子上學了,走到同齡人中間會好起來。
但是孩子的性格,依舊非常内向,而且一天天地變得非常孤僻。
在學校,他從來不跟其他孩子玩,甚至有時候連話都不說。
父母急得團團轉,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但是,這個孩子每天傍晚看少兒頻道,會對着電視機自言自語。
父母覺得,沒準讓孩子真的和月亮姐姐見一面,情況就會好起來。
于是,他們便帶着孩子千裡迢迢從山東趕到了北京。
家長沒有提前打招呼,根本進不去中央電視台的大門。
能不能見到王淏本人,還是兩碼事。
在大門口的接待室裡,家長撥通了少兒節目組的電話。
王淏知道這個情況後,急忙出來見這個孩子。
原本孩子什麼都不說,而且經過長途跋涉,精神狀态也不好。
不過見到電視機裡的月亮姐姐就在自己面前,臉上很快就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王淏給他買了很多禮物,并且鼓勵他不要封閉自己,要去跟身邊的小朋友們交流。
有了月亮姐姐的鼓勵,孩子顯得非常開心。
不久之後,王淏收到了家長的來信,孩子的自閉症已經好多了。
每當收到這種回信的時候,王淏自己也很高興。
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給孩子們帶去歡樂,那麼這份工作就是值得的。
而她每年收到兒童的來信,是多種多樣的。
有一個盲人少年,在母親的幫助下,給她寫了一封很公正的來信。
信中這名少年告訴她,自己是農村人,幾乎每天都會坐在電視機前聽月亮姐姐的節目。
雖然他自己看不見,但聽到月亮姐姐的聲音,他就仿佛站在了太陽底下那麼溫暖。
王淏在收信後,也回信對這名盲人少年進行鼓勵。
汶川大地震那年,王淏和少兒頻道的節目組,在當年邀請了很多災區的少年來北京。
他們參加了當年的六一兒童節晚會,全國各地的人,給他們贈送了各種各樣的禮物。
不過王淏注意到,節目結束後,由于禮物太多,很多東西就被孩子遺留在房間裡了。
那時候的王淏開始漸漸明白,相比于過去的兒童,
現在的孩子,在物質生活上已經不那麼匮乏。
今後更應該從精神的層面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
正是内心對孩子的熱愛,從畢業到如今二十多年的時間,
王淏一直活躍在少兒節目的舞台上。
她帶給兒童的不僅僅是歡聲笑語,還有孩子的啟蒙和點滴成長。
生活中的王淏則非常的低調。
王淏的丈夫是一名商人,不過外界至今并不知道她丈夫的相關情況。
39歲那年,半生和兒童結緣的王淏,終于有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百天的時候,她邀請了很多同事以及小朋友參加慶祝派對。
如今,當年很多看着月亮姐姐節目的孩子已經長大了。
而月亮姐姐的笑聲,則成了很多人童年歲月裡永不落山的白月光。
文|二十二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