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書章法除了遵循對立統一、和諧完整等書法章法基本原則外,還有自身的章法特征。下面我們僅就行草書正文章法的大小、粗細、傾斜、濃淡、連斷、行列等幾個具體方面做出分析。
01/
大小
大小變化,是正文章法的第一要則。王羲之雲:“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後平直,便不是書。”強調的就是要有大小變化,要追求錯落有緻。
大小變化又可分為兩種:一是字與字之間有大有小,二是字的内部亦有大有小。字與字之間的大小比較好安排,一般說來,筆畫多的自然大,筆畫少的就應寫小。大小近似的字數絕對不能連續超過三個,否則,必成闆滞,造成審美疲勞。
字與字之間的大小變化,隻就大體而言,最精微的還是字内的變化。一字之内的變化,可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或左大右小,或左小右大。需經長期訓練,才可體會其妙處。
楊凝式《盧鴻草堂十志圖題跋》
02/
粗細
一幅作品,要求更精妙,則應從筆畫粗細上加以提高。一篇作品之中,要有粗細變化;一個字之内,也要粗細變化;再進一步,一個筆畫之間,也有粗有細。
粗細變化,應從單字開始。單字的粗細變化與大小變化類似,分上中下、左中右兩大類。粗細變化的關鍵在于提按,提則細,按則粗。
顔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03/
傾斜
如整篇作品僅有大小、粗細變化,仍毫無生氣可言,必須讓每個字都動起來。其秘訣,就是傾斜,亦即王羲之所言“偃仰”。
傾斜之訣竅在于掌握字的重心。傾斜方向兩種:一是縱向的左右傾斜,二是橫向的上下傾斜。縱向與橫向可以結合使用。如邱振中先生的“軸線說”所解剖的,就是單字的縱向重心。
除單字之傾斜外,連續幾字所形成的列的傾斜變化也非常重要。通過列軸線不同的傾斜走向留出空隙,造成大量空白空間,與有墨的地方形成強烈對比。如果再加之以大小變化,則空間對比效果愈明顯,形成“密處不容透風,疏處可容走馬”的效果。
王铎《憶過中條語》
04/
濃淡
章法上的墨色變化,與書寫者的蘸墨的多少、風格傾向有關。雖然都是從濃到淡,從重到輕,從濕到幹,依次變化,形成韻律,但是傾向于濃飽者,則是濃重渾厚,墨氣奪人,如劉墉就是“濃墨宰相”;傾向于用墨淡寡者,則其字淡雅清逸秀潤,如董其昌善于用淡墨而形成不同風格的典範。
不論墨法濃還是淡,都要求一個“潤”字。此一點在行草書中尤為重要。所謂“潤”就是筆、墨與一定水分結合而産生的藝術效果;濕澤之筆,如潤春雨,而渴燥、枯澀之筆,亦能氣潤而質清,十燥中含濕潤,濕潤中含清爽,此為高級的行草書用墨之法。
董其昌《錄王維五言絕句詩軸》
自古以來,善濕筆者多,善渴墨者少,渴墨須更強的功力與修養。現代書法家林散之就是以渴筆而著稱。墨法的變化,是行草書章法的一大環節和特色,應力求自然,不可刻意做作。
05/
連斷
連斷之法,有字内連斷,有字外連斷。字内連斷,因漢字都有規範的寫法,不可随意更改;而字與字間的連斷,則全存乎作者用心。連處一氣呵成,如音樂中的連續音符;斷處如音樂的休止符。
字與字之間的連筆,則如音樂的切音,流暢動聽。古人形容善用連筆者為滿紙煙雲,映帶風生。但連筆走向切不可重複過多,否則雷同,令人生厭。
懷素草書《自叙帖》局部
06/
行列
行草書行列布局常見有三種:
第一種是縱有行、橫有列的章法。這種布局勻稱齊整,有人工攢剔之美,但未免呆闆,行草書中不常用。第二種是縱有行、橫無列的章法。這種橫不求列的布局,承上啟下,潇灑流暢,生意無窮。第三種是縱橫皆無格的章法。這種布局打破了縱橫界格的束縛,下筆前須胸有成竹,開合伸張、左右穿插、上下錯落,以整幅為一體。此法在行草書中使用最多。
張瑞圖《行書七言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