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威電影中,超級反派滅霸認為宇宙資源是有限的,而生命卻是在無限制的增長,有限的資源無法滿足無限制增長的需求,出于這樣的考慮,他定了個消滅宇宙半數生命的計劃,想以此來維持宇宙的平衡。
實際上,如果滅霸知道一個名為“25号宇宙”的科學實驗,那麼或許他就不會制定這個讓宇宙半數生命消失的計劃了。
“25号宇宙”實驗
在1970年,美國著名動物學家約翰·B·卡爾霍恩提出了一個設想,他想知道,如果給動物提供一個“理想國”,讓它們在一個沒有天敵、沒有疾病,食物和水都無限量供應,沒有任何生存壓力的環境裡生存,這些動物會走向何種命運。
為了找出答案,卡爾霍恩創造了一個特殊空間,他為其取名為“25号宇宙”,并選定了4對正在繁殖的健康老鼠作為實驗對象。
在卡爾霍恩創造的烏托邦裡,老鼠們不會面臨任何生存壓力,當餓了或者渴了,它們可以随時從16個漏鬥中獲得無限量的食物和水,築巢材料也是無限供應的,且裡面的溫度一直維持在對于老鼠而言最舒适的20攝氏度。
此外,為以防萬一,卡爾霍恩還采取了極端的預防措施,防止任何疾病打破他的烏托邦宇宙。
那麼,我們來看看老鼠們在“25号”宇宙中展現了什麼命運。
“宇宙”初期
在進入人造宇宙後,老鼠們迅速繁衍。這是因為,來到了人造天堂之後,這四對老鼠擺脫了覓食、築巢的壓力,更不用恐懼天敵的出現,因而它們把大把時間用在了交配上。
毫無疑問,在這種情況下,老鼠數量會激增。數據也證明,每隔55天,老鼠的數量就會翻上一番。
在這個過程持續到第315天的時候,這個老鼠王國裡已經有了620隻老鼠,到了一個轉折點。
此前,老鼠的數量每隔55天就會增加一倍,而現在則需要145天才能翻一番,顯然,老鼠的繁殖能力出現了明顯下降。
更重要的是,這些老鼠們開始了社交行為,一些老鼠們通過拉幫結派,在這個王國裡擁有了較高身份地位。而一些“社恐”老鼠則因為無法融入集體而喪失自己的庇護所,在社會中也沒有身份地位可言。
長此以往,這些孤獨的老鼠越來越“自閉”,愈發的唯唯諾諾、畏畏縮縮,它們喜歡聚集在水池附近,可是這些落單的老鼠仍然不會選擇彼此交流。
這些老鼠沒有引起“領導者”老鼠的注意,可是領導者下面的“小喽啰”老鼠們卻會經常攻擊它們。可以看見,這些社恐老鼠身上時常會帶有一些傷痕。
一開始,這些老鼠在面臨攻擊時也不會反擊,但後來,它們卻會用同樣的方式攻擊其他同類的“孤獨者”。
奇怪的是,孤獨者的配偶在離開它們之後,變得非常熱衷打扮自己,這些“離異”老鼠不再交配,也不打架,因此有着極好的皮毛。
可怕的是,不止這些孤獨者崩潰了,有一些體型較大的老鼠變得極為兇殘好鬥,常常沒有緣由地攻擊同類,并且在争鬥中往往以自相殘殺而告終。
還有一些雌性老鼠也出現了崩潰行為。或許是因為每一個需求都得到了滿足,一些雌性老鼠會抛棄或者遺忘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些會定期攻擊自己的幼崽。數據顯示,在“宇宙”的某個區域,幼崽死亡率高達90%。
“第二次死亡”階段
一些老鼠幼崽們幸運地從自己母親或者其他老鼠的攻擊中幸存下來,但是,在它們的成長環境中,沒有老鼠給它們展示正常行為,因此,這些幼崽們後來對交配幾乎沒有興趣,而對獨自進食和梳理毛發鐘愛異常。
越來越多的老鼠對交配、繁殖不感興趣,加上仍有暴力老鼠經常攻擊和吃掉同類,因此,盡管“宇宙”可容納3000隻老鼠,但這個老鼠王國在巅峰時的老鼠數量也隻有2200隻,并且由此開始下降。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再加上暴力,老鼠王國顯然已經陷入了極為混亂的秩序。因此,很快“宇宙”便崩塌了。
1972年,“宇宙”裡的最後一隻老鼠幼崽誕生,到了1973年,整個“宇宙中”已經沒有一隻老鼠存活。
卡爾霍恩将這個階段命名為“第二次死亡”階段。
毀滅的宿命
從實驗開始到老鼠全部滅絕,“宇宙”都沒有停止對老鼠們的物質供應,也就是說,盡管沒有疾病、沒有天敵,有取之不盡的食物和水源,老鼠們仍舊走向了自我毀滅。
更可怕的是,卡爾霍恩後來重複了整整25次這樣的實驗,結果無一例外,老鼠們最終的命運隻有毀滅。
那麼,為什麼老鼠們會走向自我毀滅?
有學者認為,這是因為老鼠的行為沉淪導緻的。也就是說,當一個範圍内的物種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時,這個區域内的物種就會出現沉淪行為,并且這種沉淪是不可逆轉的,一旦開始,就已經意味了最終毀滅的命運。
而導緻沉淪的重要原因就是天堂般的環境。在老鼠烏托邦裡,老鼠們沒有生存壓力,它們也不再需要親情、友情、後代,眼中隻有自己,其他老鼠、群體都與自己無關,這個時候就是群體滅亡的時候。
結語
“25号宇宙實驗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卻提示了人類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我們人人向往的理想王國或許真的不存在。
即使存在,人類也不應該高興得太早,因為老鼠烏托邦啟示我們,天堂般的環境帶來的可能是毀滅。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正是這個道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