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紅場閱兵,普京帶頭高喊“烏拉”,這有何深意?
每年的5月9日,俄羅斯都要在莫斯科紅場舉行聲勢浩大閱兵,今年也不例外。當閱兵儀式結束後,普京發表要講,并帶頭喊出“烏拉”,随後受檢閱的軍隊集體呼喊,“烏拉”之聲山呼海嘯般響徹莫斯科上空。
可能很多人會疑問,普京為何要在閱兵儀式上帶頭高喊“烏拉”呢?它究竟代表了什麼?
一、“烏拉”之意
“烏拉”并非俄語,而是由其他語種引進的詞語。關于“烏拉”的出處有多種說法,但最著名的說法是,“烏拉”源自鞑靼語,“鞑靼”即蒙古。元朝滅亡後,蒙古分成幾大部落,鞑靼部便是其中之一。
鞑靼語為何會融入俄語呢?這就不得不說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尚未征服中原,他的成就主要是征服中亞,鐵騎直達歐洲。當蒙古大軍征服花剌子模國之後,成吉思汗遂下令,大軍征伐四方。在這一過程中,蒙古大軍征服了當時還被稱為“基輔羅斯”的俄羅斯。
元朝滅亡後,鞑靼人仍對俄羅斯進行着統治,所以在今天的俄羅斯,很多地方還保留着“鞑靼”人的影子,“烏拉”一詞便傳承于此。
“烏拉”本身沒有具體的含義,通常隻表達強烈的感情。蘇聯時期和當代俄羅斯在閱兵時習慣高喊“烏拉”,以此鼓舞軍隊的士氣和鬥志。其實,“烏拉”一詞在中國也廣為人知,通常被翻譯成“沖”、“萬歲”之類的詞。
二、普京口中的“烏拉”
時至今日,“烏拉”一詞已被俄羅斯賦予了更加深層次的政治寓意,它代表了俄羅斯的昂揚鬥志,也代表了普京将帶領俄羅斯走出困境的決心。
俄羅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但俄羅斯卻一直未能創造出與他的領土和資源相匹配的經濟總量。2019年一季度世界各國經濟排名,俄羅斯尚未排入前十名,可見俄羅斯在經濟發展之路上仍需努力。
事實上,自蘇聯時期,俄羅斯便緻力于将自身打造成超級大國,美蘇争霸、軍備競賽,緻使俄羅斯經濟中心完全傾向重工業,造成經濟發展的嚴重失衡。
格列日涅夫時代,腐敗滋長,大量的特權階級掌握着國家資源,緻使國家貧富差距嚴重。據統計,格列日涅夫時期蘇聯的特權階層超過三百萬人,對國家的發展造成了巨大障礙。此外,格列日涅夫時,繼續推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重工業投入比重超過85%,這對人民生活造成的困難是難以想象的,蘇聯經濟也随之出現“停滞”狀态。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試圖改變蘇聯的局勢,但蘇聯已病入膏肓,加上改革急于求成,最終導緻改革失敗,直接導緻蘇聯解體。
随後,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經濟低迷,葉利欽為了振作經濟,采取“休克療法”,試圖以傷筋動骨的改革使蘇聯快速走向資本主義。隻是,“休克療法”并不适合俄羅斯,改革使國有資産迅速縮水,許多人一夜暴富,但俄羅斯經濟也走上了懸崖,通貨膨脹嚴重。
普京上台後,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出台一系列政策,使得俄羅斯經濟有所恢複,但這隻是開始,俄羅斯的複興仍然任重而道遠。普京不僅要帶領俄羅斯恢複經濟,而還要努力恢複其大國地位,這絕非一朝一夕若能造成的。
普京高喊“烏拉”,不僅僅是在完成一次閱兵儀式,更是在給整個俄羅斯鼓舞士氣。野史君相信,俄羅斯想要振興,必須高喊着“烏拉”,以高昂的鬥志投身國家發展才能見到成效。以俄羅斯的複雜,若要發展,必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為支撐。
本文由野史著作郎原創,首發百家号,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