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看似生活中最常用的漢字,但是它們的意義很豐富,并且古今詞義發生了一些變化。
行,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是一個十字路口的樣子,本義是道路。行字又可分為彳(讀作赤)、亍(讀作觸)兩個字,本義是慢慢走。人在十字路口,總要選擇一下前進的方向,走的速度會相對慢一些。
《說文解字》:“行,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戶庚切。”戶庚切,是古人給行注音的一個方式,即讀作heng(二聲)。這是引申義,是由道路引申出來的,指慢慢走。關于這個讀音,現在有的時候還在讀。如道行。指修行的功夫技能的深淺。
現在行在表示走的時候,要讀作xing(二聲)。如行走。行字的意義很多:
在表示一種書體時叫行書。
在表示一種詩詞的體裁時叫歌行體。
他還表示可以,如行不行。
在行将這個詞中它表示的是将要。等等。
走,會意字。金文字形是一個人正在擺臂奔跑。下面有一個“止”表示腳步。本意是奔跑。如“兔走鹘飛”中的兔走就是兔子跑的意思。
有本義奔跑又引申出逃跑。如杜甫的《石壕吏》中:“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意思是老頭兒跳牆逃跑。
走,還有走向的意思。如走四方,走向四方。
而走西口,則是從西口走的意思。
在酒局裡走一個,則表示幹一杯的意思。
在生活俗語中,走有離開的意思。如他走了,就是他離開了。後來也婉轉的作為死亡的意思了。
行和走的字義比較多,而走在過去表示奔跑,現在用來表示慢慢走的意思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