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旺季“金九銀十”的到來,讓不少職場和準職場人腦中的弦緊繃起來。每年9、10月份,不僅是各大企業為下一年拓展業務大量吸納人才的關鍵期,也是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大規模招聘的秋招季。
在知乎“如何看待2023屆秋招形勢?”的問題下,不少答主分享了深度參與此次秋招季的經曆和感受。有企業校招HR就招聘需求幫助網友們考量判斷,也有正在親曆秋招的在讀學生就自身求職情況給出建議,而綜合各方回答可以看出,在不确定性增強的時代背景下,工作與求職也進入了困難模式。
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年輕人們該如何面對重大的職場抉擇?更重要的是,人們如何在日複一日的工作中獲得意義?2022年秋天,知乎邀請史學大家許倬雲一起來探讨當代職場人的困惑,一起探尋如何與工作相處。以穿越近一個世紀的智慧,啟發這個時代的年輕人破局。
如何與工作相處
92歲,從工作的角度看,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年紀,但對許倬雲而言,年紀并不能阻擋他工作的步伐。在知乎2022開學演講《如何與工作相處》短片中,人們仍然能看到如此高齡的他在輪椅上使用電腦查找資訊的畫面。
1930年出生的許倬雲,經曆了艱難的戰亂年代。物資匮乏,食不果腹;尖兵利炮,危及生存。而許倬雲更因天生手腳彎曲,需要借助拐杖和輪椅才能行動。“我與普通人一樣,但我長大的過程比較辛苦。”許倬雲說。身體的限制,讓他學習任何事情都比身體健全的人更慢一些。與他身體健全的雙胞胎弟弟在一起,他總是無法像弟弟知道得那麼快、那麼多。而這對他反而成了鞭策。除了用腦子以外,他就用眼睛、用耳朵。許多事情要注意,要學得慢,慢慢可以趕上。
如今的許倬雲,已經是華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家之一。他有學術代表作《西周史》《漢代農業》等,另有《萬古江河》《說中國》《中國文化的精神》等大衆史學著作數十種行世,海内外行銷百萬冊。他是美國匹茲堡大學榮休講座教授,中國台灣中研院院士,2004年榮獲亞洲學會特别貢獻獎,2020年獲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終身成就獎。
許倬雲的妻子形容他為“九十歲的身體,四十歲的心”。2020年疫情背景下,他仿薄伽丘的《十日談》,同數十位學者、科學家、企業家多次談話,并集結為新書出版。今年4月,他還完成了《萬古江河》的續編,專注高效地推進着研究工作。
人們會問他:工作到92歲,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在面對這個問題時,許倬雲給出了他以近百年歲月探索得來的答案——工作是雕塑自己。“每次你盡心盡力做好一個事情,就等于拿你自己當做雕刻的一個藝術品。你在一塊木頭上多雕了幾刀,使這個木頭逐漸呈現出生命;你拿這個石塊雕刻,逐漸逐漸變成是一個動作、兩個動作之間的呼應,變成動作之間有感情。”許倬雲說。
年輕人對于工作的問題是無窮無盡的。工作有高低之分嗎?工作和生活是割裂的嗎?如何與工作相處?不确定的時代,如何找到确定性?這些問題與工作密切相關,卻又不隻關乎工作,歸根結底是對人生和時代的困惑。
知乎向許倬雲借智,源于這位史學大家豐富的人生閱曆、專業的治學态度、堅毅的精神品格。
看遍世事滄桑的許倬雲,用實際行動告訴年輕人:工作無上下高低,按照個人性格、性情跟他的才能、天賦,自己去學,沒有高低無差别,就看你喜不喜歡。而工作和生活也不是割裂的,人生是一整片無法切割,不能9點以前是一個人生,5點以後是另一個人生。不能前半世很好,後半生放縱,更不能仗着年輕便浪費光陰。人生需要解決問題,而不是糊裡糊塗地躺平,一轉眼,青絲變白發,明目變昏花,時間不會等待任何人。
那麼,如何與工作相處,從工作中獲得價值感呢?
工作不僅在于維持生活,也是一個連線,是把人帶進社會的一個角落。不确定之中,唯一的靈藥是“自己掌握自己”——守住“戰線”盡其責,投入而非糟蹋,狂風中挺得住,平靜時不躲懶,自己掌舵,替自己活。将歲月拉長,拉長到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人們便會發現,不确定之中仍有寶貴稀缺的确定性,為我們提供最重要的人生意義和價值感,這也是知乎海量職場内容的關鍵和線索。
為當代職場人畫像
近年,知乎上的職場人與職場内容量正在迅猛增長,熱度攀升。根據知乎發布的《2022年職場人觀察報告》,截至今年8月,知乎上職場相關内容量達1769萬條,較去年同期增長36%;從年初至今,知乎職場相關内容搜索量3.7億,熱榜平均每天就有6條職場話題。
年輕人的職場困惑,已經成為極具普遍性和重要性的時代課題。而在知乎這類以專業人士和優質問答為核心資産的平台,有關職場類的話題讨論則更集中和多元、深刻和濃縮。
借助社區内海量職場類内容數據,知乎正在為當代職場人畫像。報告顯示,在職場人熱榜話題TOP5中,問題“哪一個瞬間你覺得自己應該離職了?”的浏覽量超1.7億次,有1.6萬條回答;“工作後,你悟出什麼職場道理?”浏覽量7268萬,回答量達1.3萬條。而在“做大廠螺絲釘,還是小廠萬金油”的選擇中,持“大廠螺絲釘”觀點的比例為78%;關于“讀研還是工作”,51%用戶選擇讀研;選擇進體制内還是去打工,去打工的回答占比68%。
圖源丨知乎《2022年職場人觀察報告》
為給職場人們提供多方面、多維度、更具針對性的幫助,這一屆職場季系列活動,知乎還邀請了多位在不同領域有所建樹的嘉賓直播讨論職場問題,以求更加聚焦當下、直面困惑。近日,在知乎圓桌直播欄目“知聊八點半”中,奧運冠軍徐夢桃、學者劉擎、複旦大學教授梁永安、企業家馮侖、清華大學教授嚴飛等多位嘉賓,與知乎的年輕人們深入地探讨“内耗”“躺平”“職業選擇”等等。
在其中一場直播活動中,有網友在評論區向嘉賓們進行提問:如果那些在工廠流水線工作的年輕人,他們每天的工作機械單調,又該怎麼尋找價值感?
教授劉擎直言,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時代宿命性的困境,想要根本性改變很困難。這也是當下年輕人所面對的巨大挑戰。
年輕人有時無法辨析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類世界中有兩種意義:一種是外在效果,即功利價值;另一種是内在價值,是進行這項活動本身就感到幸福和有價值。如果一份工作既能提供内在價值、又有功利價值、還有地位身份等社會價值,三種東西加起來,你還愛好、喜歡、擅長,那是相當美滿的情況。
然而,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社會高度分工的時代,每個人都在龐大生産鍊條中占據非常小的一環,看不到全局。擅長的可能不熱愛,熱愛的可能不擅長,甚至有很多工作既非熱愛也非擅長,便會帶來強烈的意義匮乏感。劉擎分享道:“馬克思講勞動的異化,到我們今天還存在,做人的時候像動物,做動物的活動反而像個人。這是現在整個社會的一環,根本性改變挺難,可能要重新改造工作的結構,是一個巨大的社會變革。”
不僅是流水線工人們,即便是高級寫字樓的白領們,也不乏作為“螺絲釘”的價值虛無感。從社交平台上大量有關裸辭、整頓職場、數字遊民等内容,可以看出當代年輕人對于職業、工作和事業等人生面向的思考和情緒十分複雜、矛盾且困惑。
而奧運冠軍徐夢桃則分享了一種“于至暗時刻破局”的強者思維。在她看來,重點是要搞清楚每一天為什麼而工作。可能對于流水線工人而言,養家糊口就是最重要的目标,那麼這段經曆就是最好的錘煉過程。即便是重複性工作,也可以通過定小目标,不斷提升和變強。在遇到困境時,她會向自己提問:第一,你是否想去改變它?第二,你是否有能力去改變它,你能改變這個環境嗎,你能突出重圍嗎?第三,如果你能改變這個情況,你是否有勇氣挑戰下一個,不斷給自己設定規劃?
“大環境就是所有一切都在變,所以更要有一顆以不變應萬變的心。要有破局的心态、前瞻性的眼光、創新的思維,才能打破你的至暗時刻。”徐夢桃說。
職場人的工作之“道”
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與工作、職場、事業息息相關。無拘無束的學生時代轉瞬即逝,“職場人”才是更漫長更複雜的标簽。連從校園到職場的劃分界限也沒有那麼清晰,高考報志願、大學找實習、校園招聘季,年輕人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抵達了面向職場的那扇門。
剛入職場的畢業生們,往往帶着一身青澀無畏的“學生氣”,也會遭遇困惑和打擊。在知乎職場季專題中,你能看到“剛開始做産品經理,進不了大公司就輸在起跑線了嗎?”“對想從事運營的新人又哪些建議和忠告?”“職場中典型的學生思維有哪些?”等問題。
而經曆過職場“菜鳥”階段後,25-30歲的上班族在知乎進行職業技能提升的專業讨論。根據報告,在知乎職場搜索高頻詞中,尋找工作技能和知識的占比高達46%,關注MBTI職業性格測試的占比23%,在知乎尋找工作選擇和工作意義的占比19%,針對公務員、國企、體制内等“鐵飯碗”的搜索量占比12%。
圖源丨知乎《2022年職場人觀察報告》
在知乎上有關職場話題的很多讨論,不隻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公司、崗位的選擇,而是偏向于職場人内心世界和更加深入的思考。比如,“現在的年輕人是真的躺平了嗎?”“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樂意讨好領導了?”“内卷和努力有什麼區别?”“目前有哪些職業是人工智能AI無法取代的?”等等。
相比找工作的“術”,當代年輕人更需要如何面對工作和人生意義的“道”。職場之術易得,工作之道卻難求。面對職場人的價值困惑和當今社會普遍的精神困境,不能靠授人以魚,而是要授人以漁。嚴肅專業的“硬核幹貨”、真誠高效的讨論互動,會讓人們離問題的答案、離内心世界更近一步。這也正能解釋為什麼知乎對職場人的價值不可替代。
這一問題也不止于年輕人。在職場季專題下,“37歲失業了超級痛苦,怎麼辦”的問題被頂在前面,超過3000萬的浏覽量,近4000人參與讨論。點開這則問題,不少高贊回答洋洋灑灑數千字。更有答主從2020年4月起更新回答至今,字數近兩萬,講述自己失業之後又找到工作的心路曆程,分享職場生活和階段性感悟,點贊數超8000。
不僅是37歲的資深職場人,也有大量年輕人參與評論和互動。知乎核心用戶的特點和優質内容的特征是鮮明的,善于提問,求知求真。剛進校園的年輕人,向剛畢業的職場新人提問;而邁入社會曆練的職場新人們,也在資深職場人的答案裡汲取經驗。就像許倬雲先生在《如何與工作相處》短片中所說:人生是一貫的,無法切割。從求學到求職、從生存到生活、從價錢到價值,在每個人不同的成長階段,知乎都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正因知乎有大量的過來人、同路人,才讓每個問題都會有答案。
在層出不窮的職場問題、上萬字的用戶回答裡,我們不由得再次回到前文提及的一則知乎問題:現在的年輕人真的躺平了嗎?
在知乎的職場季活動中,劉擎教授表示:“真正躺平的人,你是聽不到他們的聲音的。”外界這種關于“躺平”的聲量,既是一種對職場現狀不願合作的不滿,也是年輕人在轉折時代調整預期的必經階段。
在這個轉折時代,年輕人正在面臨一個重大使命,即他們現在還沒有做這個時代的主人。因為年輕,他們現在提出的所有聲音、抱怨和呼聲,都好像還是一個客人,在針對前一代人設定的框架在說話。現在年輕人還做不到,不完全是他們的責任,而是有多方面原因。
年輕人要自己來回答問題。不光是我們不想什麼、我們不需要什麼、我們不高興什麼,而是我們需要什麼、我們向往什麼、用什麼方法達成。這是年輕人的“成年禮”,要在巨大的知識熱情和世界感受力中,再灌注一種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力量,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而這一天終将到來。
本文源自刺猬公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