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所謂語言環境

所謂語言環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14:18:27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衆号 作者:鐵坑

名者,名節、聲名;例者,成例、慣例。兩者不是一回事,卻有着關聯。觀諸文史,有的革例得名,有的畏例忘名,有的緣例求名。其間高下清濁,自有分别。

陳其元的《庸閑齋筆記》中記載,五茸的葉桐山任河間通判,負責發送糧饷,到繼任者來交接,餘資已累至三千金。按照過去的慣例,桐山本可在離任時拿走這筆錢,可他悉置不問。繼任者得知,遣人拿着錢追至途中,“以成例請”。桐山說:“不受羨,即吾例也。”并命其把錢帶回去。

桐山在任時并無多少積蓄,回鄉後常常連稠粥都喝不上。一次捕魚,童子張網弄丢了一條大魚,桐山大為歎息,妻子說:“三千金你都不要,一條魚值幾個錢?”桐山聽罷撫掌大笑。從拒重金到歎失魚,從很灑脫到很計較,這個重名節、遠成例、苦營生的形象生動又真實,可敬之餘還有幾分可愛。

成例相沿成習,多寓于人情世故之中。這種“例”,不僅僅是真金白銀,還有很多是隻可意會的“道”。《閱微草堂筆記》點評馮樹楠:貌合而情疏,外關切而心漠視。這裡的“貌合”和“外關切”,同樣是一種“例”,馮樹楠常常藉此以博長者名。

張集馨所著《道鹹宦海見聞錄》,充滿了對晚清官場庸俗成例、腐朽弊政的痛恨和無奈。但細察書中所記,不難看出,看重名節的他同樣為例所困、為例所變。道光二十年,張集馨奉旨補授陝西督糧道。他之所以能得此缺是因為素有操守,道光帝還勉勵他“汝今此去更要堅持,老而彌笃,人臣所以勵晚節也!”

“陝西糧道,夙稱優缺,人人視之為利薮”“今得此缺,向來著名,不得不普律應酬”。張集馨住京四個月,旅費告罄。為了出京留别,他借貸了一萬七千餘兩。然而,僅僅任糧道一年,張集馨不但本利全部清償,還寄回儀征老家一萬多兩銀子。巨額貸還之數,可見其中悲喜和運轉。

張集馨所居官邸,有一副對聯:“問此官何事最忙,冠蓋遙臨,酒醴笙簧皆要政;笑終歲為人作嫁,脂膏已竭,親朋僮仆孰知恩?”這是前任糧道留下的一幅“自畫像”,行句之中雖明是非黑白,卻有随成例而名節難顧的無奈。張集馨錄入書中,或是因為與自己的處境、心境相符吧。

所謂語言環境(例也是一種環境)1

面對庸俗腐朽的成例,葉桐山選擇“守吾例”來全名節,已是不易。然而,還有的官員選擇“革除”,則更令人欽佩。明代嘉慶時期,各地衙門往往厚過客而薄百姓。這裡所謂的“過客”,主要是過往的官員。海瑞在《興革條例》中詳述了這一現象,并提出要革除這種“取民财,事彌縫術”的成例。

當時各地衙門之所以厚過客而薄百姓,是因為許多官員深谙其中要害:“百姓口小,有公議不能自緻于上;過客口大,稍不如意辄颠倒是非,謗言行焉。”不憫惜百姓不要緊,如果招待不周,讓過往的官員不如意,事就大了。厚過客而薄百姓,這何嘗不是博取名聲的一種手法?“過往之厚,私厚也,私厚之惠小;待民之薄,公薄也,公薄之罪大”,在海瑞看來,為官者較毀譽于外,不如多一些愛民厚民。

“例”是變化的,不同時代、不同地域會不一樣。“名”則相對穩定,忠誠、幹淨、擔當,這樣的名節、名聲在任何時候都是為政者應有的堅守。隻要人人都堅守這些品質、保持這些品行,那些庸俗腐朽的事就難以成“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