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釘和現任掌門人葉軍(花名:不窮)。
撰文 | 佘宗明
“前現代的組織,是按硬件的方式組織的;現代的組織,是按軟件的方式組織的;後現代的組織,是按濕件組織的。”受克萊·舍基“未來是濕的”啟發,學者姜奇平總結出了這樣一番結論。
“濕件”是什麼?是能動性、創造力、信念感、技能才幹等,“濕”與幹巴巴狀态相對,反映的是活性。
本質上,這是個趨勢性預言:從包括機器設備在内的硬件,到保存于代碼狀态的軟件,再到處于生命狀态的濕件,人們的組織方式正越來越柔性、靈活、高效,越來越注重用基于業緣趣緣的協作去激發人的創造性。
這無疑折射了時代的進步——随着線性的确定世界被打破,網狀的創新世界在誕生,“數實融合”形成産業之間全新的協作體系,新組織形式必然應運而生。
無論是多元化治理的敏捷組織,還是谷歌的鳥巢型組織、微軟的SBU制組織、臉書的網狀組織、Visa的“混序”組織,都印證了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中所說的“砸碎金字塔式的組織和管理的結構,代之以新的網絡狀模式”。
組織變革的到來,幾乎是必然。釘釘、企微、slack、teams、zoom等協同辦公軟件的出現,就是市場對未來趨勢的響應。作為協同辦公的系統性解決方案,它們定義了數字化背景下的未來工作方式和新辦公生态,也推動了組織形态的持續進化。而這樣的進化,最終會反映在技術、理念、方式的進步上。
對秉持生态玩法的釘釘來說,進步往往還極具輻射效應:如果說,平台、生态、B端客戶是個同心圓,那内圈的平台進步,必然帶動中圈的生态進步,再共同帶動外圈的企業組織管理進步,站在一起才能一起指向圓心“數字化”。
哲學家斯賓塞說:進步不是什麼事件,而是一種需要。釘釘推動的進步,也是落點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曆史坐标裡的,呼應的是數實融合的需要。
01任何“進步”,若不是始于順應未來趨勢、終于滿足社會需求,都談不上真的進步。作為企業數智化操作系統的釘釘們,本就是時代進步的産物。
二人從,三人衆,組織是分工協作的衍生品。組織管理大師弗雷德裡克曾在《重塑組織:進化型組織的創建之道》中,用顔色标記的方式勾畫了人類組織的進化路徑圖:
紅色的狼群式組織—琥珀色的金字塔式組織—橙色的人效比導向型機器式組織—綠色的價值觀驅動型家庭式組織—青色的有機生命體式組織。
▲弗雷德裡克眼中的人類組織發展曆程。
企業的組織管理升級,也因循着這條軌迹。按照科斯的說法,企業的誕生是為了節省交易成本——“當市場交易成本高于企業内部的管理協調成本時,企業便産生了”。而節省内部管理協調成本,考驗的就是組織力。
在工業化時代,金字塔型組織是普遍的組織管理範式。但金字塔型組織也有邊際成本高于收益的節點,它被互聯網思想家克萊·舍基稱之為“科斯天花闆”,到了科斯天花闆,管理資源本身會占用大量資源,效率低下。
到了數字經濟、智能經濟時代,再沿用工業化時代就漸顯滞後的金字塔型組織架構,無異于刻舟求劍。在此背景下,釘釘們引入更具“活性”的組織管理方式,就是順勢而生、造勢而起、乘勢而上——它在與時俱進中解決了企業數智化轉型的痛點,為企業降了本增了效。
就拿人力資源管理來說,傳統企業的HR将60%的精力用于基礎人事服務,25%用于人才招聘,8%用于績效管理,5%用于員工培訓,2%用于組織文化;數字化組織的HR,卻隻需把5%的精力用于基礎人事服務,其他時候專注于數據決策、業務夥伴、人才培養和組織溫度。這就是組織能力進步的效用。
02因進步而生者,就得将“進步”刻入自身基因。釘釘們要讓更多企業實現組織升級與效率變革,自己得先變成先進的新生産力工具。
盡管裹着創新性産品的光環,釘釘要切入原本由B端垂直公司主導的OA、CRM、ERP等企業辦公賽道,仍需要讓自身的進化速度跟企業需求的增長适配。
可以看到,從2015年8月發布了C 戰略,到後來“軟硬結合”,到2018年的“五個在線”和基于辦公場景的“人、财、物、事”全鍊路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再到2021年的“兩個數字化(組織數字化和業務數字化)”,釘釘在不斷提升自身的長期能力。
通過釘閃系列、釘工牌、釘釘搭等工具,幫企業自行搭建從業務流程到人員管理的完整數字化體系;發布智能辦公硬件M2S,深度搭載達摩院“基于多模态交互,具備能聽、能說、會認人、會思考能力”的AI技術,滿足外客接待、員工考勤、自動算薪等企業場景需求……釘釘以多重能力積累打造了新的企業辦公生态,體現的就是進取姿态。
如今,釘釘不隻是個簡單的工具,更是協同辦公平台和應用開發平台,是數字經濟社會中連接生産主力(社會基礎)、生産要素(社會資源)和生産組織(社會載體)的樞紐。
03數學家馬爾科夫說:“任何一個進步的體系,也都是開放的,不然就會喪失其發展的可能性,因而也就會喪失其進步性的特點。”
無開放不進步。立足于通用能力提升的釘釘,自2021年10月起就将開放作為自身的核心戰略,生态在其戰略裡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更早之前,它就持續向生态開放組織關系、IM、群、工作台、審批等核心産品和能力,讓他們拿來即可用。
就在3月22日的2022釘釘發布會上,釘釘就首次系統性地表達了與生态夥伴的關系:
釘釘隻做一件事,就是PaaS化——隻做基礎能力平台,繼續戰略投入做文檔、音視頻、項目、會議等基礎産品,其他的如行業應用、人财物産供銷研等場景的專業應用都可以交給生态,其硬件也将全面生态化。
截至目前,釘釘開放的API接口已達到“2000 ”,生态夥伴總數超過4000家,其中包括ISV生态夥伴、硬件生态夥伴、服務商、咨詢生态和交付生态夥伴。
大會上,釘釘還在去年提出低代碼革命、将低代碼(APaaS)作為PaaS化的“先鋒部隊”之後,又首次對外發布了重磅産品——酷應用(BPaaS)。
▲“酷應用”是對ToB應用使用方式的革新。
酷應用是釘釘首次将關鍵業務場景-工作群等向生态深度開放,通過釘釘生态開發的酷應用,用戶可以在工作群或聊天窗口中直接調起應用組件,業務應用能以卡片形式推到群、單聊、日曆、文檔等場域……這改變了代碼應用的研發、交付和使用方式,使得應用“活”了起來。
變身為協同辦公和應用開發雙平台後,将數字化底層PaaS能力充分開放給生态夥伴,既能帶來服務半徑的擴大與能力的拓寬,更能帶來整個企業服務市場的共同繁榮——要進步,先讓步,共進之後是共赢。
04進步的價值旨歸,在于滿足國家、社會、民衆的需要。釘釘們受益于時代的進步,也該作用于時代的進步。隻有帶動B端企業也一塊進步,新辦公生态彰顯的“進步”,才能得到技術與價值觀雙輪支撐。
揆諸現實,在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正加速融合,許多實體企業因此得以脫胎換骨。
但在産業鍊從單向線性鍊接轉向網狀交叉協作的形勢下,有許多企業的組織管理并沒有跟上。這成了其數字化轉型“更進一步”的掣肘。
而幫助企業組織管理和業務數字化加速進化,正是釘釘的使命。在此過程中,釘釘從三個側面闡釋了“進步”的含義:
① 數字化
國泰君安證券研報曾提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涉及消費域、組織域、生産域三個環節。當下,“電商化”和“上雲”解決了很多企業在消費與生産兩側的數字化難題,但組織、業務層面的數字化卻難破題。
北大教授陳春花說:“在數字化轉型中,最根本的一個改變其實是組織自己本身的改變。”對很多企業而言,它們不是不知道自身組織管理有問題,隻是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對企業來說,打通組織細胞壁和消除組織外業務壁壘,是“組織數字化 業務數字化”的難點,但堵點其實可消。
就企業内部協作看,組織内人财物事的數據打通與智能協同是關鍵。而釘釘發布的包含目标、項目、待辦、日志、日曆、郵箱、文檔、知識庫、審批、表單等十項産品在内的協同辦公套件,覆蓋的目标制定、同步進展、共享資料、創作内容、沉澱成果、固化工作流程等六個核心協作場景,就為組織提效提供了抓手。
非但如此,釘釘推出下班模式、釘閃會、釘釘文檔等産品,還帶來了管理需求與員工創造需求的共生,這有助于企業組織管理朝着“員工自驅動、資源自組織、組織自演進”進化——成熟的組織模式,就該既有自下而上的Context,也有自上而下的Control,兼顧個人創造和組織管理。
在大型鋼企柳鋼,所有鋼卷信息都實現自動流轉,工人在手機上就可以管控生産信息流,在控制室就可以分析生産數據,而不用時刻待在鐵水四濺的車間裡,靠的就是業務上釘,用低代碼開發和各類系統與統一端口集成,搭建起數字化工廠。
就企業間協同看,跨組織協同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不在一個頻道”。而釘釘的标準化套件,外加引入整合Teambition的項目、目标、待辦等産品能力,讓協作效率大幅提升。
弗雷德裡克在《未來的組織》中說:網絡世界的組織形式将具備扁平化、高效率與創造力的特點。在新辦公生态下,這已照進現實。
② 普惠
數字化不該是少數人的專享,而應是千行百業的同頻共振。每家企業、每個人都該有搭上數字化普惠列車的機會。
可在以往,很多企業組織和業務數字化的門檻不低:很多To B的辦公軟件将它們帶到了線上,但隻能提供OA等簡單功能,且轉化鍊路長、投入成本高。
釘釘從一開始,就堅持任何To B功能都要有最小閉環,通過小切口服務好企業具體場景,助其優化決策流程;推動組織内人财物事、産供銷研和組織上下遊生态産業鍊都在數字化賽道上往前走,實現全行業全鍊路的普惠。
而用低代碼解決應用快速創建問題,用酷應用“活”化那些應用,降低智慧化辦公實現門檻,也能從“普及”與“惠及”兩個維度為普惠提供注解。
▲低代碼與實體經濟融合加速成了趨勢,并切實惠及了許多産業。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到頭來,更多企業和個人會從中受益:群衆辦事可以線上辦,工人可以不用泡在車間,農村娃可以跟城裡孩子共上一堂音樂課……
③ 向實
To B 的另一面是向實而行,擁抱千行百業。數字生産力工具若不能服務于實體經濟,隻做線上的簡單聚合,終究是浮于表面的“進步”。
事實上,在用戶破5億的當下,釘釘已進入價值做深階段,對To B場景的理解也更深刻。
釘釘将數實融合的目标劃分成了微觀(企業)、中觀(産業)和宏觀(社會)三個維度進行傳遞,先層層遞進,再相互協同,不光提升組織和個體辦公效率,還促進新興産業誕生與傳統産業轉型,更有力推動創業就業、政務民生、教育醫療等多方面的提升。
如今,釘釘的服務已深耕教育、政務、醫療、制造、零售、互聯網等行業。服務超過21萬所學校、700萬教師和1.4億學生用戶;多個省級政府接入;工信部公布的近50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1/2以上使用釘釘……覆蓋面之廣可見一斑。
數字生産力對“專精特新”們的提質增效也很明顯。江蘇普天鐵心就從2019年起引入釘釘,基于雲釘底座能力陸續搭建了星際物流系統、綜合信息管理平台、EIOT、智能協同等應用,最終工藝質量提升了73%;上海精智實業面對多品種、零批量的市場需求,3位IT人員開發出工時統計功能,讓全國十幾個工廠通過釘釘掃碼就能完成各類工序的進程管理,降了成本提了效率。
進步,就這樣批量發生。
▲釘釘logo做了調整。
推動數字化普惠,普惠觸角伸向各行業,還跟“向實而行”結合……這般情形,也給此次大會上釘釘的品牌主張升級——從“讓工作學習更簡單”的效率工具層面表意到“讓進步發生”的價值觀層面表達,做了直觀注解。
一個注重數字化、普惠、向實的釘釘,顯然也是人們正需要的新生産力。
05在《人類簡史》中,赫拉利将人類曆史總結為三次革命: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和科學革命。
而自從有分工協作以來,組織革命就以橫切方式貫穿其中,最終與科學革命合力引爆了網狀協作,推動了組織方式的飛躍性進步和生産力的跨越式進步。
釘釘,就是要用做深價值、做強開放生态、做好服務,讓進步來得更快、更廣、更深——讓更多人和組織進步,也讓進步裨益更多人和組織。
法國民諺說:你要了解進步是什麼嗎?管它叫明天就是。
以數字生産力撬動的進步,面向的确實是“明天”——也可以說是“未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