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品原創号維維躍話,禁止轉載。
馬裡莫(marimo),俗名海藻球,說是海藻其實它是一種地道的淡水生長植物,學名叫做綠球藻。
為這群萌萌哒綠色小圓球,NHK專門制作了一部時長48分鐘的紀錄片《日本馬裡莫,神秘的水下青苔》,一位研究綠球藻20多年,被尊稱為“綠球藻博士”的研究員,帶領我們走進馬裡莫的神奇世界。
關于綠球藻的好奇心靈魂提問:外表綠色萌哒哒的小圓球,裡面什麼樣?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綠球藻博士”特意用小刀仔細的切開了一顆養在研究室中的馬裡莫,跟表面一樣,内部也是綠色并且實心的。其實綠球藻的生物個體是絲狀的,一個個綠色萌萌哒圓球是一大群綠球藻聚生在一起。
這些可愛的藻類曾經分布生長在全球約40處淡水栖息地,不過在紀錄片拍攝時,根據NASA的太空遙感影像确認,位于日本北海道東部國立公園内的阿寒湖(Lake Akan),湖北側的大浪灣是目前綠球藻僅存的自然栖息地。
博物館中保存的綠球藻标本要追溯到250年前,近3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對這些萌萌哒們為什麼形成了近乎完美的球形提出了很多成因理論,如川流球化、小石反轉、沉浮球化,而謎底也在二十一世紀随着長期不懈的研究逐漸清晰。
一切還要從原生地的生長環境說起,陽光在水中的傳播衰減很快,光照相對充沛的水體淺灘區域,植物間的生存競争異常激烈。
自然水體中的生存競争,在我們的室内也同樣上演着,就像我們比較熟悉的場景,魚缸中養殖的水草,保持良好生長需要有陽光或者照明燈光作為穩定的光源,但也很容易受到瘋狂滋生的各種顔色、形狀的藻類困擾。
水草很可能被藻類完全覆蓋,如果不加幹預,很容易逐漸消亡。綠球藻雖然是藻類,但也會受到其他藻類侵襲附着。
得益于電子産品的發展,通過水下攝像機經年累月的拍攝記錄,發現阿寒湖每年5月進入季風時節後,風力與淺灘區的湖水相互作用,使綠球藻産生神奇的旋轉滾動。
在對正常拍攝的影像進行快速播放時,這種神奇的旋轉便出現了。大群堆疊的綠球藻幾乎是在原地位置跳躍旋轉,落單的綠球藻則随着水流在河床上滾動旋轉。
随着旋轉跳躍,綠球藻之間互相摩擦,有時還與河床發生摩擦,原本被附着了大量其他藻類的球形表面逐漸光潔起來,附着物被旋轉摩擦清除掉了!
同時旋轉跳躍也保證了堆疊在一起綠球藻都有機會獲得陽光,每顆球上的綠球藻絲狀個體也都能得到充沛的陽光,進一步促進了球體各個方向生長均勻。
冰島米湖(Lake Myvatn),曾生長着數千萬顆綠球藻,當湖水被工業廢料污染,就像蝴蝶扇動了翅膀,間接的影響到了綠球藻接收陽光,幾年時間内便所剩寥寥無幾,原因也和球形有關。
幸運的是綠球藻的最後一塊自然栖息地阿寒湖是安全的,湖北側5公裡處的達潘科湖(Lake Panke-to)封閉管理保護區,水體與阿寒湖相連通,幫助阿寒湖起到水質淨化作用。
研究員通過電子設備,記錄到了十幾年間綠球藻的數次大規模“繁殖”,自然環境中新生的綠球藻并不是球形,需要經過數年時間才能逐漸演變成淨化完美的形狀。
消亡與新生中的秘密,感興趣的話,還是留給紀錄片來揭開吧。寫到這裡需要提示,北海道阿寒湖大浪灣、達潘科湖都是封閉管理的保護區域,遊客無法進入,野生的綠球藻也是嚴格禁止商業采集的。我們在水族市場中見到的綠球藻,也就是養在魚缸或瓶子中的綠球藻個體,都是來自于人工繁殖的。
題外話,通過紀錄片對原生環境的介紹,如果養在家中,應注意不要過強的日曬或燈光照射,如果與觀賞魚一同飼養,更需要注意給水體配置過濾系統,避免魚類排洩物、飼料殘渣使水體富營養化,簡單的說就是要避免其他附着型藻類滋生,因為在家庭環境下,綠球藻的自我清潔機制很難發揮作用。再有就是夏季需要注意最高氣溫。
跟BBC等系列紀錄片分屬不同的風格,本片的故事更加線性,很少有腦洞大開,帶着東方文化的内斂感,除了缜密細緻的研究工作,原生地阿寒湖及周邊保護區絕美的自然環境,非常推薦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後,倒上一杯清涼的飲料,花費48分鐘時間,靜靜觀看這部《日本馬裡莫,神秘的水下青苔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