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約5000字,深度閱讀需8分鐘)
“
因為一部大劇《巴清傳》未能如期播出,明星影視公司唐德影視引發關注。一切過往,皆是序幕,唐德影視的命運沉浮有偶然也有必然。
其明星資本化當初的風光無限,與現在可能出現的風險,更是給盛行一時的“明星證券化”帶來反思。雲沉雨落,明星資本化正在祛魅。
”
上市三年半,唐德影視股民們的心情如過山車一般大起大落。
在2014年,中國影視行業資本化最兇猛的一年,注冊在橫店的民營影視公司以各種方式擁抱資本市場:唐德影視、千乘影視、新麗傳媒等都在同一時間申報IPO;印紀傳媒、歡瑞世紀借殼上市;盟将威影視、強視傳媒被收購……
紮實的制片能力和星光璀璨的明星股東光環,讓唐德影視在一衆資本化浪潮洶湧的民營影視公司中拔得頭籌,濃墨重彩的成為A股一員。
而今回首上述勇闖A股的名字,印紀傳媒頻繁爆雷,歡瑞世紀核心藝人出走危機難解,新麗傳媒終止IPO嫁身騰訊,盟将威被做水泥的當代東方收購後,當代東方的控股股東現欲撤離……
其實在數以千計的影視公司,和幾十家影視傳媒上市公司之中,新麗傳媒和唐德影視算是業務過硬的公司。但在資本市場對影視行業驟然降溫,和影視行業監管從嚴從緊的大背景下,一輪可能波及到這些中型體量影視上市公司存亡的洗牌仍勢在必行。
福禍相依,曾因明星股東而備受矚目的唐德影視,受益于明星資源,也在深度綁定明星的路上受挫、前行,又可能再遇突如其來的打擊。它不是第一家嘗試明星資本化的公司,卻是受傷頗重的之一。
本文拆解唐德影視的燃眉之急,亦是行業眼下整合節點的觀察審視。諸多疑問,唐德影視新任董秘古元峰對《每日經濟新聞》予以獨家回應。
1、《巴清傳》困局
唐德影視即便沒有全盤押注《巴清傳》,但也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唐德影視董秘古元峰介紹,《巴清傳》的制作成本超過5.8億元,而唐德影視整個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11.8億元。一部頭部電視劇的制作成本,占公司一年總營收的一半以上。
而《巴清傳》的命運卻堪稱影視圈的頭号“水逆”選手。
在《巴清傳》還叫《赢天下》的時候,計劃是在湖南衛視播,同時江蘇衛視和東方衛視意圖合力拿下《赢天下》,最後湖南衛視放棄了播出。
播出平台落定之後,《赢天下》又改名成了《巴清傳》,關于改名原因有消息稱和“限古令”有關,而且不僅是名字,内容也做了不少删減。
可沒過多久,有人實名舉報《巴清傳》,指責歪曲曆史,胡編亂造,這波消息還未散盡,“馬蘇事件”接踵而來,可就算到這,《巴清傳》都還能解釋為運氣不好,直到高雲翔等兩位主演接連出事,《巴清傳》成為一部被外界聚焦的尚未播出的大劇。
如果《巴清傳》未能成功播出,首當其沖受影響的便是第一出品方唐德影視。
公開資料顯示,唐德影視是《巴清傳》的主投主控方,聯合出品方為愛美神影業等。2016年唐德影視曾在公告中道出了自己對該劇的絕對主權:“公司持有該劇70%的投資份額,但不排除未來公司持有該劇投資份額發生變化的可能性。”當時的宣傳通稿稱《巴清傳》“斥資五億實力打造,創下亞洲劇目單體投資新高峰”。
《巴清傳》收到了來自三個播出平台的“訂單”。
據唐德影視2017年11月的“重大合同補充公告”,
《巴清傳》(原名《赢天下》)與天貓技術(編者注:天貓技術系阿裡旗下公司,阿裡擁有網絡播出平台優酷)在2016年10月簽署的原協議,約定将網絡播放權以單集800萬元,暫定集數60集計算總費用4.8億元的價格賣給天貓技術。與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簽署的授權費用為單集人民币750萬元,總費用合計暫定人民币4.5億元,三家平台總計銷售額9.3億元。最終集數最多按70集結算。
唐德影視相關公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除了上述9.3億元國内播出平台的訂單,《巴清傳》還面向海外銷售。古元峰透露,
《巴清傳》海外播映權的售賣價格約為22萬美元一集,這部分的收益累計1500萬美元左右。關于《巴清傳》整體的銷售情況,古元峰稱:“合同總共進了10.35億元(含稅)”。
唐德影視2018年半年報顯示,
唐德影視已于2017年通過《巴清傳》确認收入6.17億元,于2018年1~6月确認收入7086.65萬元。扣除成本,截至2018年6月30日,該劇累計實現毛利3.54億元。
唐德影視2018年半年報
而在目前唐德影視對《巴清傳》合計确認約6.88億收入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躺在應收賬款中。
關于《巴清傳》在國内播出平台的實際付款進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行業慣例梳理如下:影視公司與視頻網站的合作及付款,是在合同生效之後付20%,開機後付25%。而電視台方面的付款則為,合同協議簽訂時付款30%,拿到發行許可證時付20%;合同協議簽訂時付款20%,拿到上星許可證時付20%。
如此推算,《巴清傳》一劇,目前天貓付給唐德影視累計2億元左右,江蘇衛視和東方衛視分别付款六千多萬元和四千多萬元。
據唐德影視2018年半年報,截止2018年6月30日,應收賬款淨值14.78億元,占總資産比例為42.41%,相比上年末比重增加3.97%。公司表示,主要因為電視劇《巴清傳》《東宮》《戰時我們正年少》的相關款項尚未收回,應收賬款增加。
唐德影視相關公告
現在,等待《巴清傳》的,是播或者不播。對于唐德影視來說,則為等還是不等。
古元峰坦言,目前《巴清傳》未能播出的原因為輿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仍然影響到了公司的現金流。
但唐德影視一定會力保《巴清傳》。
如果因為主演的原因導緻劇集播出有礙,唐德影視方面表示,不排除會考慮換主演,目前唐德影視已通過技術将原戲中男主角高雲翔的戲份全部更換為李晨來演。
那女主角換不換呢?在有關調查有了明确結論前,唐德影視隻能等。
2、連鎖反應發生
唐德影視不久前披露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電視劇業務方面,報告期内實現收入4.5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91.92%。這家以電視劇制造為核心競争力的公司,今年上半年在市場卻并無“爆款”。
唐德影視2018年半年報
《巴清傳》原是唐德影視手中的“王炸”,但這牌不打出去,時間到了就可能“炸”到自己。畢竟已經簽了10億元左右的銷售合同,如果該劇播出出現風險,唐德影視通過《巴清傳》已确認的近7億元收入會不會全盤落空?
《巴清傳》的風險已被寫入公司2018半年報中:鑒于電視劇《巴清傳》主要演員受到相關傳聞影響,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電視台對于該劇的排播通知,若該劇未能在2018年播出,公司本年度經營活動現金流會因此受到不利影響,進而可能影響公司對其他影視劇項目的投資進度。
“市場對我們太悲觀,其實不會像大家說的那樣近7億元全部打水漂。”
古元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巴清傳》最終不能播,涉及到劇的處理,我們會主張權利。”
古元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即便《巴清傳》受到了較大影響,仍在可控範圍内,我們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業内人士分析,隻要《巴清傳》能播出,哪怕不是今年播出,仍可打折出售,資金予以有效回籠。而如果到了換女主角,或者徹底播不了的最壞地步,一旦因演員的行為遭受影視主管部門或電視台等播映機構拒絕播出,演員或經紀公司可能将向影視公司承擔高額的賠償責任。
“在演員及其經紀公司(如有)違約給影視公司造成損失的情況下,影視公司就應當選擇向演員及其經紀公司(如有)追究違約責任,以彌補損失。” 天津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曉純稱。
但也有影視公司負責人認為,向演員追償在實踐中難度很大。“說句老實話,真沒辦法。雖說演員拿這麼多的酬金,你真讓他(她)賠,他(她)也賠不了。開拍前公司都會和演員簽保證書,但實際上真出了問題後,那些條款有什麼用?這還待觀察。”
《巴清傳》官方劇照
除去上述灼熱的内憂,唐德影視還面臨着資本市場冰冷的外患。
截至9月13日收盤,唐德影視股價落在9.02元/股,市值36.08億元。相較于崔永元爆出“陰陽合同”的5月28日,唐德影視市值縮水了47.41%。
一方面是下挫的股價和縮水的市值,另一方面是實控人、董事長吳宏亮接近全倉的股權質押。截至8月22日,吳宏亮累計質押數量占持股比例97.2%,累計質押股數占總股本36.9%。如果股價再慘跌,會面臨平倉風險嗎?
古元峰對此回應:“我隻能說目前沒有到平倉線,如果到了我們肯定會公告”。
唐德影視漲跌幅與滬深300指數漲跌幅對比(圖/choice金融終端)
另外,古元峰表示,公司也在做一些規避風險的措施:
“第一,公司還有5億的發行債,可能近期會發了;其次,一些公司欠吳宏亮的錢最近可能會還,以此降低杠杆;第三,會考慮把所有券商的股票價融資集中到一家,最後對于跟産業鍊相關的卻不太适合或者收益較長的投資,會考慮處置掉,或者拿這些資産去抵押置換一部分錢”。
“當唐德影視近期的風波告一段落後,我們會盡快啟動股權融資,降低杠杆。”
3、唐德影視的“星路”
中國的民營影視公司誕生時間并不長,短短二十多年間,眼看不少公司起高樓、宴賓客,卻最終消散在滾滾洪流中,唐德影視則是大浪淘沙中的幸存者之一。
“70後”創始人吳宏亮是北京電影學院制片管理專業的第一屆本科生,曾任北京電影制片廠制片經理。導演劉江感念吳宏亮是他的“貴人”,“他極力将我推薦給韓三平,讓我有機會執導人生的第一部戲”。
“非常有才幹。”一位從影近三十年的電影人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起吳宏亮時,如此評價。“他的影視項目開發業務能力強,并在國企中影積累了人脈。”
按照唐德影視對券商調研者的說法,“吳宏亮曾擔任韓三平(曾任北影廠廠長、曾任中影集團董事長)十幾年的助理,除張藝謀以外的其他導演基本都有過合作,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
2001年,中國電影市場正值衰微,也處于“事業”轉化為“産業”的改革關鍵節點,民營資本試探進入電影行業的步履加快。也就是在那一年,中信集團旗下中信文化牽手中影集團,成立世紀英雄電影投資有限公司,這是國家廣電總局批準成立的第一家電影投資公司。韓三平任世紀英雄副董事長,吳宏亮任業務總監。
世紀英雄不僅“出身顯赫”,投資拍攝電影《玉觀音》、電視劇《漢武大帝》等,更是“星光燦爛”,與陳凱歌、章子怡、姜文等知名導演、演員合作密切,可謂大型影視公司與藝人工作室合作模式的第一批雛形。
電視劇《漢武大帝》豆瓣評分8.9分(圖/豆瓣)
吳宏亮亦在制片工作中與演藝界專業人士結識頗多。“那時候拍《玉觀音》,跟趙薇還有她嫂子(趙薇前嫂子陳蓉長期為趙薇經紀人)關系都不錯,大家由于工作關系,慢慢成為朋友,順其自然。”吳宏亮曾對媒體表示。
2006年,吳宏亮“下海”,與趙薇哥哥趙健及資本圈人士劉朝晨成立唐德影視制片有限公司。随後幾年,幾位原北影廠、世紀英雄的骨幹力量加盟,趙薇、張豐毅及與唐德影視合作《胭脂雪》的女主角等也相繼成為唐德影視的“明星股東”。
截至2018年中報,唐德影視十大股東明細(圖/choice金融終端)
“唐德影視不僅深耕影視圈資源,而且很早就重視資本。2009年重組新公司、梳理股權結構、吸納明星股東,2010年就籌劃上市了。”
一位資本界業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外界說我們高度依賴一位女明星,其實是沒看到我們長期以來的合作,在2007、2008年她還沒那麼紅的時候,我們就合作了。她作為女主角拍了《胭脂雪》《金大班》,我們一直支持她,包括後來打造的‘女王系統’——《武媚娘傳奇》《巴清傳》《東宮》(編者注:根據公開材料,愛美神公司系《東宮》聯合出品方之一)。這是相互依賴、共同成長的過程。”古元峰解釋道。
2011年是中國影視産業高歌猛進的一年,也是唐德影視裡程碑的一年,衆多明星股東将五年經紀約簽給唐德影視,這也是唐德影視征戰IPO路程中屢屢稱道的核心競争力之一。而2015年唐德影視成功登陸A股的第二年,明星們的經紀約就到期了。
為了繼續綁定與重要明星的深度合作,唐德影視抛出收購明星工作室愛美神的方案。2015、2016年也是資本燒燙影視行業的沸點,跨界并購四起,明星、名導作為核心資産估值不斷攀升。
“當時不止我們一家公司想收購愛美神,如果我們不收購,被别人收購了,那麼這個核心影視資源就到别人那裡了。” 古元峰表示。
一個行業沒有泡沫就如同啤酒沒有泡沫一般寡淡無味。可當泡沫堆積到一定高度之時,也是風險相應到來之際。2016年,唐德影視對愛美神的收購在一片質疑聲中告吹。
4、待拆的警報
收購方案折戟後,唐德影視為了固化與愛美神的合作,雙方成立合資公司。
“成立合資公司的主要作用還是為了項目合作,比如投資甲劇,我們投80%,愛美神投20%。如果投資乙劇愛美神想占主投,直接用合資公司來操作做就比較方便。反正合資公司的出資比例都是愛美神占51%,唐德影視占49%。”
古元峰表示。
唐德影視與愛美神成立合資公司(圖/唐德影視相關公告)
而唐德影視與愛美神的合資公司無錫唐德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自雙方增資、愛美神控股後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合并報表。合資公司成立至今到底有沒有開展業務?經營情況如何?外界不得而知。
明星與影視公司合作,最常見的就是片酬制,拿固定回報。片方負責制片,明星拿報酬演戲,各司其職。而中國影視行業爆發出的巨大潛力,也讓不少明星做起了“老闆”,他們參演也參投。
“有的創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其工作室的運營能力也比較強,所以他投資影視項目。”一位影視從業者認為,“這種方式本無可厚非,因為影視行業是創意經濟,而人是最核心的資源,同時也是不确定因素諸多的資源。”
一個主演出現風險,可能會影響一個影視公司的大項目,影響市場對公司的預期,這就是擺在眼前的實情。
那麼接下來核心創意人員與影視公司的合作又該如何走下去?
“這件事确實也提醒我們,以後跟特别大牌的演員合作怎麼防範風險。” 古元峰稱,“而且現在行業裡對明星片酬限價,對整個行業生态會産生較大的變化。和演員合作的時候,以後考慮不能收購演員工作室,可能會采取先和他們簽三年合同,如果發現合作項目每年越來越好,報酬就遞增。”
而現在唐德影視除了要拆解明星資本化帶來的隐憂,還要化解買下《好聲音》版權卻因糾紛無法播出以及公司高負債率等問題。
據唐德影視2018年半年報,公司資産負債率約62%,遠高于申萬三級行業影視動漫25家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Choice金融終端查詢顯示,上半年25家公司負債率的行業均值為27.89%,行業中值為37%。
8月31日,唐德影視市值和行業其他影視公司比較(圖/choice金融終端)
其實唐德影視并非沒有牌可以打。
根據公司2018年半年報披露的項目進展,電視劇方面,《東宮》《蔓蔓青蘿》等劇都在發行階段。《一身孤注擲溫柔》也在前期拍攝中,依行業慣例推測,也到了銷售方面進賬的時候。
電影方面,唐德影視作為執行制片方投資制作了成龍主演的電影《狂怒沙暴》。今年暑期檔大火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唐德影視亦有參投。綜藝方面,《好聲音》去年計提了壞賬,今年争議雙方的官司達成了協商,應該也能回款部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唐德影視在綜藝方面雖然是新手,但投資了前湖南衛視著名制片人都豔的團隊,該團隊在運作《創造101》上證明了其不俗的實力。
唐德影視參投的《我不是藥神》累計票房超30億元(圖/CBO中國票房)
但影視公司要想從小體量的項目制片公司轉向為綜合型大公司,除了實力與決心,還需把握時運。
而唐德影視和它的《巴清傳》命運,隻能靜等一切塵埃落定。
記者 | 丁舟洋 畢媛媛編輯 | 溫夢華
每經影視已入駐網易号、搜狐賬号、頭條号、企鵝号、百家号、一點号等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