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配圖可能引起不适,請謹慎閱讀
在中國有很多疾病的名字都跟風有關,有風團、風寒、麻風、破傷風……
似乎風才是多種疾病的萬惡之源,因此也誕生了很多關于風的禁忌。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這些跟風沾邊的疾病大多和風并沒有什麼關系。
不過,這些疾病似乎也有那麼點共性,它們多數都是由外界環境引發的。
如果以此就認為古人對疾病的機理有所了解,那未免顯得有些草率。
痛風就是一個典型的反例。
它的确如風一般難以捉摸,無法預測,那種疼痛就像是惡魔的叉子一樣能輕易穿透靈魂。
諷刺痛風治療的漫畫
不僅僅是人類,甚至連恐龍當中的王者都會得痛風!
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化石霸王龍就被認為生前患有痛風。
盡管痛風的症狀有些驚悚,但它并非由病原體引起的,元兇正是我們自己的身體。
痛風患者畸形的手
人類與痛風的鬥争已經持續了幾千年了。
和中國的醫生們一樣,古希臘的醫生們也認為是外界的毒素入侵人體才造成的劇痛。
英文中痛風Gout一詞來源于拉丁語Gutta,意思就是滴下的,暗示痛風是毒液滴入侵害所引發的。
西醫也曾被“體液說”統治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對痛風的症狀有闡述。
他記錄了許多病例,發現絕經前的婦女、年輕男孩和太監少有人患上痛風。
因此他給出了一個聽起來很有道理的結論,痛風與欲望相關,并且多在春秋發作。
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
後來人們漸漸地發現,這種恐怖的疾病似乎隻會纏上富貴人家,窮苦百姓很少沾染。
例如著名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尤其愛吃肉喝酒,患上痛風之後連上朝都困難。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
中國元朝皇帝忽必烈晚年飽受喪妻之痛,沉迷暴食與酗酒,患上了痛風,苦不堪言。
因此,痛風也被冠以“王者之病”的響亮名号。
劉貫道畫作《元世祖出獵圖》*
*注:可以清楚地看出畫中晚年的忽必烈因常年酗酒暴食導緻的體态肥胖。
痛風之恐怖并沒有能起到警示的作用,許多人反而趨之若鹜。
因為痛風者非富即貴,是身份的象征,所有人都會敬仰一個得了痛風的人。
不但如此,當時還盛傳另一種說法,稱患上痛風之後就不用擔心患上癱瘓和中風。
這種邏輯在後來對精神病的治療上再度體現,有人認為得癫痫者不會患精神病。
痛風因為偏愛王室貴族,可能也是間接影響世界格局最多的一種疾病。
第九任英國首相老威廉·皮特,在“七年戰争”中逆轉局勢最終赢下戰争,被譽為英國曆史上最偉大的首相。
他同樣也沒能躲開痛風這種富貴病,早在34歲時就不得不拄起了拐杖。
拄着拐的老威廉·皮特
當時英國正打算通過法令進一步約束美洲殖民地,在1767年由财政大臣提出《湯森法案》增加賦稅。
老皮特本人十分不贊同,但因為被痛風折磨而卧床不起,無法出席阻止議院對《湯森法案》的投票。
老威廉·皮特
最終《湯森法案》的頒布直接引發了美洲殖民地的反抗,爆發了獨立戰争,繼而美國誕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痛風改變了我們現在世界的格局。
痛風折磨了人類上千年的時間,權勢富貴們集中了社會上最好的資源,也沒能找到正确的治療方法。
在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人們才通過當時的高科技第一次接近了真相。
這個重要的成果來自荷蘭的天才列文虎克。
他憑借精湛的鏡片磨制手藝制造出了當年最好的顯微鏡,首次向世界展示了微觀世界的美妙。
著名顯微學家列文虎克
當然列文虎克也好奇痛風病人關節處長出的可怕石頭究竟是什麼。
在顯微鏡下,他觀察到通風石當中有大量針狀的結晶體。
列文虎克的這個發現給後來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啟發。
這些針狀的結晶體實際上是尿酸的結晶。
尿酸鹽結晶體
尿酸是由人體内的嘌呤*代謝而來,是一種常見的代謝物。
一般來源有兩種,一是由體内的核酸或嘌呤物質代謝産生。
二是由食物中的嘌呤物質分解産生。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飲食條件優越的貴族王室更容易患上痛風。
*注: 嘌呤譯自Purine,生物體内普遍存在的物質,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
嘌呤的代謝途徑
正常情況下,人體内的尿酸不斷産生不斷排出,維持在一個平衡狀态。
而有一部分人因為體内嘌呤代謝紊亂導緻體内尿酸含量驟升。
可尿酸這種物質僅僅微溶于水,在37攝氏度的體溫下,溶解度僅為 412μmol/L。
可人體并不是一個精密的恒溫水浴鍋,不同部位的體溫也會有細微的差異。
當尿酸在體液中形成的飽和溶液,便會開始結晶析出。
手腳關節處的關節滑液溫度較低,溶解度下降,自然容易形成結晶體。
微小的針狀結晶體被免疫系統的吞噬細胞不斷吞噬,卻沒辦法進一步将其降解。
于是一層一層的吞噬細胞屍體和尿酸結晶體包裹在一起就長出了痛風石。
高尿酸血症是引發痛風的直接原因之一,其發病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不論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高尿酸血症都是由嘌呤的代謝紊亂引的。
并非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由高蛋白高嘌呤的不合理飲食引發。
飲食問題隻會讓原本就潛藏着的病症以痛風的形式爆發出來。
古代的生活條件遠不如今天,很多有潛在發病風險的平民百姓連飯都吃不飽,自然也沒有機會患上痛風。
今天痛風的高發也确實離不開飲食結構的變化。
但不僅僅是人類,過多的營養也會讓很多養殖動物患上痛風。
患痛風的雞,雞爪長有痛風石
商業化養殖場為了提高家禽的長肉速度,常常喂食蛋白質含量過高的飼料。
這些飼料通常是人不食用的内髒制成的,嘌呤含量非常高。
有數據顯示,以前幾乎沒有的鴨痛風病例在2000年以後逐年增多。
鳥類、爬行類患痛風的原因與人類一樣,都源于體内的尿酸堆積。
爬行動物也易患痛風
近年科學家在恐龍的化石上也發現了痛風留下的痕迹。
1990年,古生物學家Sue發現了一具非常完整的霸王龍化石。
經檢查,發現這頭28歲的霸王龍的尾椎骨有關節炎的痕迹,有學者指出很可能是由痛風引起的。
似乎也印證了恐龍與鳥類爬行類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霸王龍化石“Sue”
反觀哺乳動物,隻有包括人類在内的靈長類會患上痛風。
原因在于其餘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體内都有尿酸酶,能将尿酸進一步分解為水溶性的尿囊素,更易于排出體外。
而靈長類動物在漫長的進化中,丢失了尿酸酶的活性,這大約發生在1000-2200萬年前。
這個變化也被認為是一種進化優勢,有研究指出尿酸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和自由基清除劑。
高濃度的尿酸可能降低了癌症發病率和延長了人科動物的壽命。
更有假說認為尿酸與咖啡因和可可堿的基礎結構相似,可能導緻智力的提高。
也許,痛風不僅僅是人類社會中的王者之病,更是自然界中的王者之病。
隻不過江山易打不易守,這把讓我們稱王稱霸的利器并不會永遠朝向敵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