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過年為啥吃年糕

過年為啥吃年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4 14:31:41

文化随筆:年年高

作者|盧恩俊

節氣之書翻到最後一頁,就見“寒冷而熱,農閑而忙”的大寒一章了。有句老話叫“小寒大寒,殺豬過年”。在舊時,一進臘月門,便開始進入忙年的“熱”狀态了。即便是現在的農村,人們也是過了小年(祭竈節)就忙大年(春節),熱火朝天的為“年”而忙了。

忙什麼?因為過年在中國人心目中是件大事情,家家戶戶都要忙除舊布新,忙置辦年貨,忙“蒸粧”,忙炸貨,忙包餃子……家家戶戶都用富足、祥和、喜氣來迎接 “年”的來臨。在我童年的記憶裡,忙年最熱氣騰騰的場面是“蒸粧”。“蒸粧”就是一籠接一籠的蒸饅頭、蒸菜馍馍、蒸餃、蒸年糕等,為過年期間備足食品。在北方我的老家,這些蒸粧食品,一直要吃出正月十五,有的人家直到二月二還存有年糕過節食用。那時,村裡人家掃過塵、祭了竈,備足年貨,就男女老少齊上陣,開始忙“蒸粧”了。而蒸年糕算是“蒸粧”的壓軸好戲,也是大寒裡一幕幕最“熱”最忙的鏡頭。家鄉人喜食黃面做成的紅棗年糕或黃面棗窩窩。黃面是家鄉特産粘黍子加工而成的。蒸年糕是很費事的活兒,沒有機械化之前,黍子是用鐮刀一鐮一鐮割回來的,黍粒是用牛拉碌碡一碌碡一碌碡滾軋出來的,黃面是人推石碾碾米磨面一圈一圈轉出來的,當然要做成年糕還要經過和面(摻雜一定比例的玉米面)、發酵、醒面、制作、入籠、上竈等直至出籠,一道道繁雜的程序。年糕蒸熟後,黃燦燦的,軟糯糯的,又粘又甜,是大人孩子都愛吃的美食。

年糕可不光是人們愛吃的美食,更是中國農曆年的應節食俗。據記載年糕最早是為年夜祭神、歲朝供奉祖先所用,後來成為春節應景食品。明崇祯年間《帝京景物略》中曾記載了當時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難看出,“年年糕”是“黏黏糕”諧音而來,吃年糕寓意生活“年年高”。民諺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之說。年糕,又黏又甜。人們借“黏”之意,期盼“留住”甜甜蜜蜜的好日子,借“糕”之音,希望步步登高發财交好運。清顧祿顧《清嘉錄》卷十二記載比較詳細,由黍粉和糖做成名曰“年糕”,色有紅黃白之分,形有“方頭糕”“條頭糕”“條半糕”“糕元寶”等。人們還用年糕印闆壓成“五福”“六寶”“金錢”“如意”等形狀,用于除夕供奉祖先、親戚朋友間的贈答。正如古人詩雲:“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藉以祈歲谂。”年糕成色上的紅、黃、白三色,象征金銀,寄寓新年發财的意思。對此前人亦有詩喻:“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如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财臨。”自古至今,年糕就是這樣代表着人們的美好願望而漸成風俗的。至明清時代,年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美食小吃,并有南北風味之别。在制作原料上,南方以糯米為主,北方則為黏黍。做法和風味上,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均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和炸外,尚有片炒和湯煮諸法,味道甜鹹皆有。

關于春節年糕的由來,比較普遍的傳說有兩個。一個說是在遠古人們為躲避一種叫作年的怪獸下山禍害,家家在門外擺放專門應對年的食物,以保平安度過年複一年的“年”關,這種避獸害的方法傳了下來。因為喂“年”度關的食物條塊是高氏所制,人們把“年”與“高”連在一起,就稱為年糕(諧音)了。另一個說法是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用糯米粉磚屯糧防饑造城牆,使戰亂的士兵和百姓度過饑荒,保家衛國打了勝仗。從此以後人們年夜飯做年糕用來紀念伍子胥的功績,同時預防荒年災月的不時之需。因為這種磚形糯米粉糕是在過年時制作的,人們便把它叫作“年糕”。

由于年糕口感好,寓意也好,曆代傳承,自然就由過年應景食品延伸到過節、結婚、生子、祝壽等諸項喜慶活動中,借“黏黏糕”諧音,以示官位年年高升、子孫年年高長、老人年年高壽、阖家年年高福……随之,年糕之美名流傳于世,馳譽南洋、歐美不衰,由年節必備食品成為随時可用的吉祥食品了。

(發表于《光明日報》光明文化周末-2017年01月13日,此文入選部分省市語文試卷或模拟試卷)

過年為啥吃年糕(年來了過年吃年糕)1

過年為啥吃年糕(年來了過年吃年糕)2

南方年糕

過年為啥吃年糕(年來了過年吃年糕)3

北方黃面年糕

過年為啥吃年糕(年來了過年吃年糕)4

塔形年糕

過年為啥吃年糕(年來了過年吃年糕)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