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正月初七又到了,那就意味着春節假期已經使用完畢。初七到了,我們知道該做些什麼嗎?首先肯定是要上班,毋庸置疑滴,哈哈。那麼在古代,初七有哪些風俗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七,顧名思義就是正月初七,也就是年後的第七天。我國遠古神話中提到:初七是人類誕生的日子,也就是我們人類的生日。女娲娘娘在初一創造了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豬,初四創造羊,初五創造牛,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人類被創造了出來。那麼幾千年來的中華文化為初七這個日子添加了什麼風俗呢?都說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那我們就來看些各地在初七都有啥風俗吧。
No.2,攤煎餅。煎餅又稱春餅,在正月初七那天攤煎餅意義自然不同。為啥要在初七攤煎餅呢?其實是有熏天的傳說,這天攤煎餅,如果初七當天豔陽高照,那麼就是吉兆,預示着當年會風調雨順豐收年。
No.3,喝七寶羹。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七種食材做成的粥,在人日這天使用,以求吉利。七寶具體指什麼呢?一般是指芥菜、芥藍、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不過由于我國各地自然條件不一,所産之物自然不同,所以這七寶也沒那麼固定。
No.4,撈魚生。多見于南方以捕魚為生的地區。在初七這天,往往很多人圍成一團,把新鮮的魚肉和配料倒在大盤子裡,然後衆人開始動筷子,将魚肉和配料攪拌在一起,邊攪拌還要邊喊口号:撈呀、撈呀。發呀、發呀。
No.5,吃面條。這個是普遍都有的風俗。面條,長長久久,寓意長壽,而且面條勁道,可以綁住歲月的腳步。在人日節這天,吃面條自然是取長命百歲壽比南山的吉祥之意。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都是幾千年來我們先人智慧的結晶,也是對生活最好的感恩,對生活最好的向往。如果時空環境早已大變,但是我們心中的那份中華魂依然存在,風俗,就是我們對傳統對祖先最虔誠的膜拜和紀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